读完8本关于财富的书,我们总结了十大关键认知 — ScalersTalk成长会 – 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 ScalersTalk Wonderland

读完8本关于财富的书,我们总结了十大关键认知

成长分享 scalerstalk 浏览 0条评论

ScalersTalk 成长会 2019 年火热招募中,目前报名人数已经突破 1300 人,参见99小时,1000人!用持续行动突破成长困境——S成长会2019招募进行中

最近我们结束了《早起读书现学现卖第6期——”财报与财富”专题读书活动启动》,一共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读完了8本关于财报与财富方面的书。我请参加活动的小伙伴整理自己收获的十大认知,收到了很多非常有营养的反馈。文字内容非常丰富,于是我整理出来,删减一些重复的内容(保留原始编号),分享给大家。文档内容比较长,但是相信你能看出来,每一篇都有思考的痕迹。

简单总结一下,大家的收获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了”三张报表”立体视角看公司的认知。

2、知道如何通过指标选择公司,学会了财报分析方法。

3、能看出初步的财报数据操纵套路与方法,熟悉了割韭菜的常用套路。

4、明确了投资与投机的区别,对边界更加清晰。

5、树立了长期持续行动的价值观念,消除了不必要的焦虑。

6、了解了国内若干行业的不同特点,能够快速建立对于行业的理解。

7、建立了关于财富与人生的健康观念,扩大的认知视野。

8、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了关于生活的启发。

9、发现自己不喜欢”赚钱”,只喜欢”花钱”的感觉。

10、非常庆幸参与这项活动。

 

 

我知道,一谈到长文,就会有人不愿意看。但是我们不怕长文,因为我们就是能做到长线思考的人。新一期的心理学阅读正在进行中,欢迎你和我们一起继续做点事情。《学”硬核知识”,啃”超大部头”——2019年”心理学”专题读书活动启动

@游学-落落而善-乌鲁木齐

认知2: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外力、主观因素(如有)的影响是一方面,但更核心的影响来自事物的性质本身。论述:从植物界来说,一粒苹果树的种子只可能长出一颗苹果树,而不会是任何别的什么;从制造业来看,当把原材料按照模具塑造出来后,比如一个500ml的塑料瓶,它就只能作为一个上限为500ml的液体容器;从人的行为来看,你选择遵循什么样的理念行事,这个理念本身就相当于一个模具,你的行为的起始、发展、结果都在这个模具划出的轨道上实现,不可能超越它,从这个角度看,结果由开始确定。可以在这个前提下,用演绎推理的方式,看待投资行为和投机行为,因为对这两种方式的任一选择,所带来的一系列价值理念、行为方式的确定及不可逾越(这里可以看做投资者不可能在投资行为的定义下去做投机行为,二者不相容),就是事务的性质所确定的模具。还可以延伸到非常非常多的方面,就不展开了。

认知3:当你觉得事情开始变得轻松时,其实是通过主动规划进阶的好时机。论述:我有一个问题,我不害怕困难的东西,事情越困难,我越有精神,与此相反,我害怕简单没有挑战的东西。读财报的过程中,是有许多困难,但总能想办法克服的,可是,读完《证券分析》后,我就完全控制不住我自己了,我不想起床,我很容易放弃跟进度,我觉得自己在做自由落体,我不知道什么可以威胁自己停止下落。前两天,我顿悟了这个阶段对我而言的意义:无论是迎着困难一往无前还是因为简单一泻千里,这都是被动接受环境的一个过程,就像笼子里等着投喂的小动物,无法选择食物,给什么吃什么。可是,我明明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我不明白、不了解的高深复杂烧脑的知识、技能,我可以通过主动选择,让自己一直处于自己喜欢的那种难度里啊,当一件事变的轻松而又必须持续时,我可以减少花费的时间,转让去做其她的事啊或者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啊。

认知4:持续行动习惯的养成过程是一条去西天取经的路,各种各样打破你这个过程的事件就是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论述:持续行动就是一个从开始践行到被阻断再到重新起航的无限循环,没有一个事件是一样的,所以才有了认知4的这个比喻,我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打怪过程什么时候是终点,也完全无法预料下一个妖怪有多凶残,它总是在我开始幻想自己走上持续行动的康庄大道时毫无预兆的现身,也非常有可能,我哪一天就彻底阵亡了。

认知5:在合群和做自己之间,坚定的做自己。论述:实在是巴菲特树立的榜样太好了。之前看到什么内向者、外向者的优劣以及是否擅长于用言语取悦别人的不同结果还会有些忐忑,现在嘛,算了吧,我一生的起伏不会因为这些因素发生什么实质的影响,然而我的人生质量和人生体验可能会因此而大不相同,我何不将精力主要用在自己身上呢。

认知6:克制并收敛自己的欲望,少即是多。论述:这里主要想说的是持久的深层次的快乐和感官的浅层的快乐。放纵并追逐欲望带来的快乐是后一种,可通过持续专注一些有限的东西获得的快乐属于前一种,不要变成欲望的奴隶,否则,这种快乐又会升级为饮鸩止渴,就像吸毒。从另一方面来看,和《小王子》中的观点非常像,我们的之所以和某些人、物产生感情,核心在于我们花费其上的时间,由感情延伸出来的美好体验也和时间,也就是投入有关,而和拥有本身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只需要保留那些你真正喜欢并愿意花费时间的东西就好。

认知7:要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弄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论述:很多人虽然成年了,却还残留着婴儿时期全能自恋的幻想,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里面大概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从不付诸行动,总想像,如果我开始干了,一定会取得多么瞩目的成就;另一类是在某方面取得了成功,进而觉得自己在任何方面都可以取得同等的成就。这说白了是不切实际,这样行动的苦果只能由自己吞,虽然弄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是不太容易的一件事,过于保守是自我设限,过于激进就是开头说的全能自恋,但还是要通过不断的尝试、实践去完成这个过程。这样才能做一个相对靠谱的人,做一些相对靠谱的事情。

认知8:财富和金钱是生活的工具,人生体验本身才是生命的核心,不要本末倒置。论述:我们应该重视金钱,积累财富,这没毛病,但它不能从工具变成目的,金钱应该服务与我们更好的生命体验,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这一目的上,不对金钱抱有贪婪之心,而失去自我,毕竟有许多人世间的美好值得欣赏和投入。

认知9:所有人存在和参与的领域,都逃脱不了人性的渗透。论述:我学行政法的时候看到了因权力暴露的人性的掌控欲,在财报中看到的是因利益暴露的人性的贪婪。有时候,法律和规则存在本身就是对抗人性丑陋部分的结果。这些丑陋部分,更多的是原始的本性,是人身上动物性的残留,从个体角度,人正是通过与这些部分不断斗争的过程实现的自我成长和再塑,理想情况下能达致所谓贤人圣人的高洁境界,明理通透;从社会角度,是对这些部分的强行遏制及对理性部分的采纳宣传才使得社会获得相对稳定的长久发展。在具体应用上,就是面对不熟悉的人或组织时不要对人性报太大期望,当然,如遇明珠,可真是一件喜事、幸事。

认知10:很多时候,你以为的和别人以为的总是千差万别。论述:这一点主要是从每次写作业,明明是一样的题目,几百个人能有几百种回答得出的感慨,直观的理解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通过这种认知,一方面,极大的拓展了自己的思维边界及看问题、看世界的角度;另一方面,有效沟通是一件相对不太容易的事,尤其不要陷在彼此以为互相理解了,实际是鸡同鸭讲的局面,也就是说,要培养确认有效传达意思和吸收对方观点的能力。

@坤灵

认知3:人的一生和企业的生存很相像,有盈利和亏损。论述:就算再优秀的企业也会在一两年内遇到轻微的风险,都不算什么特殊情况,只要保持整体的盈利和成长就可以了。这其实是事务发展的正常规律,我们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挫折就自我怀疑,我们只要保持内在的持续增长,不断的吸取不同的知识,不断的阅读更多的书籍,我们终归是进步的,偶尔的倒退其实也是正常的现象,只要我们及时的分析原因,对自己有信心,谦虚的学习,我们的一生还算是一个优秀的企业。

认知4:我们在挫折的时候,最容易看出一个真实的能力。论述:在牛市,我们其实很难去判断一家企业的价格是否接近他们的内在价值,反而是在熊市里面,才会更多的股价接近或者低于真实的价值,就像我们自意气风发的时候,我们其实很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唯有在逆境的时候,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能坚持下来,展现出他们真实的能力,所以才会说,逆境才是考验一个人的最佳时刻!

认知7:我们要坚定的保护好自己的信誉,哪怕牺牲我们的钱财也要保护好!论述:信誉是我们的无形资产,如果我们连信誉都没有了,那么我们怎么能力出众也是做不成事情,还会影响我们个人的生活幸福感,我们千万不能做自毁信誉的事情,不能还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我们宁愿自己吃亏一点,也不能毁掉我们自己的信誉,我们的信誉是伴随我我们一生的财富。

认知8:企业都有安全边际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稳定发展,我们也要给自己的家庭财富设立安全边际的,这样让我们可以度过大经济的寒冬。论述:我们的家必须设立一个安全边际来保护我们的财富,以此来对冲不定时的风险。

认知10:我们不仅仅要注重财富的传承,更重要的是要重视我们孩子的教育,家族精神的传承。论述:我们能留给孩子的不仅仅财富,更是孩子独立思考,创新学习,稳定情绪的培养,知识的获得,还有人格的培养,我们注重孩子自己创造财富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财富,我们要交给孩子谦卑的性格,还有懂得回报社会的感恩的心,让他们成为学习能力强,性格稳定的善良的人。

[S192]浙东学派-历史-宁波

认知2:企业将目光盯在增加营业净利润上,这种思考模式,会促使企业做出一些造假行为。论述:企业是将增加营业净利润作为最终目的,而并非将客户作为最终目的,研究出如何能够让客户得到最好的体验或是将产品不断优化,以优质的内容来吸引客户,这种追求短期功利的思考模式,使得企业会绞尽脑汁思考如何增加净利润,它会将客户作为利用工具,思考如何能够欺骗客户来获得增长或是如何在公司账目上做手脚,使得营业净利润在短期迅速增加。这种短视的结果必将在长期的发展中凸显出来,并最终导致企业破产倒闭。现在市面上的大量的产品就是将客户作为手段,而将争抢流量以实现增收作为最终目的,ofo的倒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投资者不愿放弃巨大的流量,却没有人思考其商业模式是什么,如何给予客户更好的体验,最终成为资本市场上的牺牲品。正如康德提出要将人作为最终目的,我认为这是做企业的应有之义,赚钱应该是个副产品,当企业站在客户的角度上,做出符合人们预期的产品时,净利润的增长必然是其中的一个结果,而不必用造假行为才能实现,而这必须建立在长期功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认知3:投资是一种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有望保本并能获得满意收益的行为。不满足这些条件的行为就被称为投机。论述:投资是建立在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的,最终既能保证安全性又能获得可观的收益,而投机更像是一种赌博性行为,没有经过认真深入的分析,无法获得可靠的安全边际,要追求高收益的行为。现在,大部分人认为自己不断的进行知识付费便是对学习进行投资,其实不然,首先,你对自身没有经过仔细认真的研究,却以为自己是需要那些付费行业的,看不清自身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也不知道想要从知识付费行业中学到什么,其次,你是无法保证自身的安全边际的,因为你无法判断那些你投钱进去的付费知识所讲的内容是否为真,还是仅仅为了获取流量,有些还是为了洗脑,你对此一无所知,因此,安全边际更是无从谈起,再次,知识付费并不能让你获得满意的收益,虽然或许投入的金钱较少,但是你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确实不少,而这些作为你的成本,与你最终的收获是呈现正相关亦或是负相关的关系呢,你真正的衡量过其中的经济利益吗。综上所述,你的行为根本就不是学习投资,有的时候看来更像是一笔投机,用较少的钱来希望获得高收益(比如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认知4:知道的人越多,就越不管用。论述:在市场中,商人的获利是建立在信息差的基础上。中国的八九十年代,大量的人下海经商,这些人获利的原因就是利用了信息差的优势,有许多人没有看到下海的巨大商机,于是选择观望或是不行动,自然他们失去了一夜暴富的机会;有些人利用了政府政策法规的漏洞,当时中国的法规尚未完善,有许多地方监管不到位,这些监管漏洞就被这些人利用,成为获利的商机。随着政策完善,监管到位,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如今,想要依靠这种信息差来获利已无可能,人们必须开辟新的商机来获利。

认知6:大多数人宁愿去死,也不愿意思考。论述:大多数人不是不愿意思考,而是他们缺乏思考的能力,因为思考是必须建立在一个人对自我具有清晰认知、具备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逻辑链条的基础上,才能对一些事情进行深入的思考,而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些基础条件,因此,他们最多只能进行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他们在进行决策时只能跟随别人的意见,或是随波逐流,或是迷信专家和学者的权威。大多数人会乐此不疲的购买保健品就是没有思考能力的体现,因为他们没有知识体系做支撑,又缺乏进行理性的逻辑思考的能力,对自我缺乏清晰的认知,因此,他们只能依靠感觉或是专家的意见来决定,有许多传销人员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使得他们在情感上就会倾向于他们,经过一些所谓的专家的忽悠,用一些所谓的科学数据作为支撑,这些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信念,会选择购买大量的保健品来求得心理安慰,于是,这些缺乏思考能力的人群就成为传销集团所要极力争取的目标客户,针对他们的心理进行推销,基本百试百灵。

认知9:要与你钦佩的人共事,在他们的组织里工作,要从自己每天的工作中得到乐趣。论述:以我自己为例,现在我就与自己钦佩的人共事,他们拥有渊博的知识,完善的知识体系,优秀的逻辑思辨能力,能够在和他们共事的过程中学到许多东西,并且能够不断成长,而且我所从事的工作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我所进行的这种创造性的工作能够既让我享受获得新知的喜悦,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别人进行学习,使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而并非是机械性的重复劳动。

认知10:人们会过高估计自身的能力和私人信息的准确性,人们在判断自身能力时存在着自我崇拜的偏见与误区。论述:许多人往往会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努力,而并非是运气。在我考研成功以后,我的父母常常认为是我努力的结果,但我一直强调是个人的运气。他们从不相信是运气,于是,经常和他们的朋友们吹嘘我是如何考上一个985高校的,在他们的故事中,将我的考研经历添油加醋,仿佛考上这样一个研究生是多么光彩的事情。有许多人在描述自己的考研经验时,总是过分强调努力的重要性,甚至将自己的故事不断渲染,而不可能将之归结为运气的因素。人们存在着自我崇拜的偏见和误区,这也是达克效应的体现,在这方面,男性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女性总是低估自己的能力。拿投资举例,男性总是高估自己的判断力,觉得理财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没啥难的,而女性总是低估自己的理财能力,特别有趣的是,我发现在许多理财课程中,也是女性居多,虽然女性的生活压力大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这种自我偏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小玉儿

认知2:物质不灭定律,某张报表少的东西,一定会在同一张或另一张报表出现。论述:物质不灭定律告诉我们,当你放眼你的生命尺度,在有限的尺度里,你衡量你的每一个尺度的价值,在每一个尺度里,你多做事就获得知识和智慧,你不做事就获得平庸和愚蠢。

认知3:造假不可能维持很长时间,只要拉长到一个足够长的时间纬度,造假的人必定原形毕露。论述:认识到造假并不能长久,对待工作时更加认真,多务实少务虚,认真对待工作就是认真对待自己,存续这种想法更加不会在工作中计较个人得失,这也是个人品牌建设的基础,正是得益于这点认知,并付诸行动,在上级领导心里得到了认可,获得更多地信任。

认知5: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避免麻烦发生,而不是在麻烦发生时寻求保护。论述:为了避免孩子以后出现更多不可控的问题,开始着手于育儿教育,管控孩子看电视,并且与家里老人对抗关于孩子看电视一事,计划在近期把电视搬进老人房间,做好电视隔离。

认知6:推销员对于佣金的渴望就像酗酒者对于酒精的渴望一样。论述:对于推销员已经形成一种天然的免疫,只要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十句我都不会信一句,只要他一开口,我就知道他只想从我口袋里掏出钱来。

认知7:我们的行为效果似乎每天都没有什么不同,但随着时光推移,日积月累,其结果却十分巨大。论述:持续一年的读书,每天即使累得跟狗一样,内心依然坚信现在看不到效果,放眼未来五年十年,那必然会有一个质的变化,以前带孩子容易怨天尤人埋怨家人,现在再苦再累都不觉得累,因为内心有了目标,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精神上的满足胜过痛苦。

认知10:读书过程收获的不只是专业知识,更能收获一些生活哲学。论述:读书过程就像破茧成蝶的过程,就像在走一段很长很长的雾霾路程,当我破茧成蝶之时,当我走出雾霾路程之时,发现对身边的亲人很多行为都看不惯了,但是鉴于是亲人,也不敢戳破,其实这是一个很忧伤的过程,我不得不每走一段路回头看看他们,而他们却离我越来越远。当我的认知在一点一点打开,也就意味着我必须与旧习惯旧思想作长期斗争,如何做到长期斗争下去,也是一个要不断学习实践的课题。我知道我只是跨出了一小步,要做好做长期斗争的准备。

@蚁民

认知1:看财报和看人一样,不能光看表面上的东西,也有一个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即通过数字指标的比例及增减变化,会计科目的设置和账务处理方式,弄懂目标企业的获利本质。对上市企业来说,财务报表好看不一定代表投资没有问题,但是财务报表难看就意味着投资风险较大。我们没有巴菲特的火眼金睛,不敢随便捡烟蒂。真成长的企业离不开健康的财报,真学习的个人离不开正确的认知,弄虚作假迟早会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

认知4:学会投资未来,而不是赌未来。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在于投资注重企业的里子,关注公司未来的利润和现金流,投机注重企业的面子,关注股票的涨跌情况。学会价值投资,学会财报分析,是投资成功的关键。虽然看懂艰涩枯燥的原始财报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S老师讲课时说过有的知识就是无法轻松学会,知识世界和现实世界一样,也分地段。学习财报的路还很长,需要从原始报表入手持续地攻坚克难。通过财报分析,不仅有利于识别企业的庐山真面目,也培养了理性思考、根据生活常识判断问题的决策习惯,避免用赌博的心态去面对博弈世界里的输赢问题。

认知5:在投资中避免严重损失是维持高复利增长的先决条件。维持高复利增长取决于时间的累积和收益的稳定,一旦中途遭遇严重损失,就容易前功尽弃,得不偿失。就像这次参加读书群的学习,每天的读书进度不断向前推移,需要完成的作业也是不断累积的,如果不停给自己放水,就如同高复利增长中发生的严重损失一样,欠时间和学习的债越来越多,到最后债台高筑,再也还不起了。

认知6:格雷厄姆认为人性不会改变,渴求及时获利,投资者被趋势诱惑,也许是他们想被诱惑。人性的弱点就是容易被贪婪和恐惧的心理驱使,在市场上追涨杀跌,助长了金融泡沫的形成。就像现在借着终身学习的东风,很多平台和个人搭上了知识付费的快车,以简单、速成、有效为噱头,向充满知识焦虑的人们输送知识快餐,至于营养价值高不高,消费者不一定搞得清楚,但售货的人可是门儿清。知识一旦沦为生产线上的产品,实际价值早就打了折扣。面对眼花缭乱的知识产品,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能老琢磨着走捷径,享受轻松学习的快感,却不在乎知识的含金量。

认知8:巴菲特认为成功与智商无关,关键在于理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案例就很好地佐证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S老师最近讲课中也提到成功在于理智地利用了别人的不理智。我觉得S老师的观点正好可以用来揭示行为金融学的套路,后者就是利用大多数人过度自信做出的非理性行为来进行反向操作,制定交易策略的。作为一个智商平平的人,更需要保持谦卑和理性,不要去羡慕别人的聪明,盲目跟风,成为被套路的对象,交了智商税还不自知。从生活常识出发,低头看路比抬头看天要走得稳当,也不容易偏离方向。

认知10:行为金融学提到人们在投资、消费时相比真实账户,受心理账户的影响更大,代表了他们做决策时真实的心理认知过程。我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做决策时就常常依据心理账户,喜欢把钱按用途划分,互不串用,对风险容忍度也低,厌恶损失,而且喜欢用信用卡消费,有时难免大手大脚,就好像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一样。这种心理账户的偏差一方面会造成财富的浪费,一方面会错过财富增值的机会,阻碍财富的积累和增长。不过在与别人有经济往来时适当利用心理账户,付出相同的成本带给人的感受却是不一样的。如果个人要进行资产配置,从客观出发,依据真实账户还是要靠谱得多。从九月初进群参加财报与财富专题读书活动,到现在读完指定的8本书,不过三个多月的时间。我自个儿都觉得不可思议,在如此短的时间能完整读完8本书,就算读小说也没这么有效率,何况还是些费脑力的非虚构类书籍。当然读书的效果不能单纯用数量来衡量,每本书的具体知识点如果不经常复习的话,很容易慢慢淡忘,但是通过阅读和作者在精神层面进行沟通,领悟其深邃的思想,拓展认知的边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才是读书最潜移默化的效果。其实这8本书带给我的收获远不止以上十点,在回顾和梳理中又产生了新的认知,好书都是常读常新的。喜欢这个让人既紧张又充实的读书群,通过阅读来锻炼大脑,提升心理品质,遇见更好的自己。

@阿鹏

认知1:学习财富是很难通过看几本书就学会的。论述:在进入群里开始读书之前,总有一个想法就是,我可以通过阅读这八本书就能获得一种投资入门的方法,起码开始一些自己的投资理财的实践。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财富的增长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管是购买股票还是投资房地产等项目,都是存在不同的风险的。从来就没有稳赚不赔的事情,你必须学习分析这个项目的风险要素(公司的话,财报很重要),并判断风险是否可控、是否在自己的承受范围之内,再去选择是否参与。

认知3:投资一定要考虑自己的承受力。论述:有人看到别人拿二三十万去炒股,看着人家发财了,自己也跟着去。但不知道,别人是拿着家人给的零花钱练手了,而你自己拿出自己积攒多年用于结婚买房的钱,想着自己股市大赚一把,polo变奔驰,公寓变别墅了。但没有考虑到如果亏了,那就血本无归,连婚都没法结了。所以,每个人在选择投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认知7:价值投资是投资的一种理念,但不是唯一的。论述:读完发现,价值投资是一种比较靠谱的投资理念,值得每一位投资者学习。但是,要不要实践价值投资,得取决于投资者自己的认知和投资水平。即使是价值投资的信徒中,有不少成功者,那也会有不少失败者。而其他如波浪理论的实践者中有不少人实现了财富自由。所以不存在所谓正确的理论,只有你把理论实践成功了,它才变成成功的理论。

认知9:其实有的人对财富是不感兴趣的。论述:通常来说,如果大家对财富感兴趣的话,那就应该积极地学习财富相关地知识,去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避免盲目投资带来的损失。但在跟着群里读书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小伙伴在不断地放弃,去做自己认为优先级高的事情。只有别的事情能顺利完成也是非常不错的。但不少人其实是更在意得到大笔钱后去享受的快感,而不是享受积累财富的过程。因为财富的积累是非常辛苦的事。

认知10:财富积累是持续的行动。论述:财富的积累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持续行动,因为没有人会嫌钱多的。当你有钱了,你会想着赚更多的钱,想着把钱给自己的子女。这涉及到增值与传承的问题,这些本身就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持续学习与实践。当然,你有钱了,子女如果比较败家,那也用不了多久就没钱。所以也需要教育子女,让他们学会正确的财富观。

@小白

认知6:投资者的成功必须有两种能力的相结合:一种是判断优秀企业的能力,二种是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与市场中弥漫的极易传染的情绪隔离开来的能力。论证:巴菲特即是在将投资也是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他说的没有那么多新颖的词,也没有那么多花架子,全是落地的实在话。

@璞璞

认知3:好的管理团队很重要。论述:企业的运营靠的团队经营,一个有目标、有抱负的团队值得跟随。巴菲特也非常看重团队的能力。华为是中国企业脊梁。

认知6:做好投资前的准备工作。论述:如果是投资,就有长期长期持有的打算,就要认真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识别出有用的财务信息,确认自己的判断。

认知7:减少交易频次,降低交易成本。论述:既然是投资,就是看好企业的成长价值,不要轻易买卖,这只是给中间人的利益。

认知10:投资需要专业知识。论述:投资涉及到很多专业知识,挣钱不容易,不具备这些知识不要轻易涉足投资。多年投资没有挣到过钱,反而把辛苦赚来的都赔进去了,还不如存个活期。对资本市场缺乏敬畏心,过于轻易涉足,也不懂止损,导致亏损面越来越大。要给自己设定投资的上限和下限,定下投资规则。

@Karen-深圳-游学

认知1: 以钱生钱,而不是省钱。论述:加入小组的九月我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刚结婚,什么都没有,知道要努力,但是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我们两个开始不断的省钱,但是还是没存下多少。直到我读了这些财富书籍,我才发现省钱的思维一辈子都不会存到钱,而有钱人的思维一直都是以最好的方式去配置资产,让钱不断生钱。这个认知颠覆了我从小的认知。小时候看到父母就是一步步勤勤勉勉的省钱养家糊口的,我们好像心里默认了这是对的唯一的方式,感觉有钱人是运气好,是碰到了好的机遇。但是所有的机遇的第一步都是自己的认知要升级。我阅读了其他关于经济/股市/房价等的大咖文章,进一步了解了现在所处的时代的现状和机遇,现在的我对未来有了些信心,我知道未来环境是有很多机会的,我们要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去迎接那些机遇和挑战。

认知3: 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论述: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非常普通的个体,这里说的是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都是普通大众的主流,我们很难摆脱追随大众的选择,否则就会觉得不安全,怕被环境淘汰。巴菲特说的这句话让我恍悟。这是一种可贵的定力。这样的定力的本质,是他看得到事物的根本面貌。他的世界是海洋空气陆地天空,而我们的守旧观念则一直浸在海洋之中,以为这是整个世界。我们的海洋翻滚咆哮,我们呐喊我们惊恐,但那都不过是世界的一小部分,天空和陆地是一直寂静广阔的。

认知6: 不去尝试,永远没有机会。论述:我加入财富阅读小组这件事,带给了我很多的认知上的升级和事业上的扩展,这件事情本身就值得去回味。如果我没有加入,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我也不敢想象了。也许还在挣扎然后麻木?在加入小组之前,我正为未来的方向/职业/物质基础发愁,我害怕自己原来不是自己以为的那个人,我开始怀疑自己一点都不优秀,我可能是这个时代要淘汰的那种人,各种各样的焦虑涌上心头。在这个时候财富阅读仿佛是我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我希望改变,我再也不能忍受这样的自己。于是通过了4个月的阅读,我翻书的过程中也翻开了这个世界的小小的一页角,我看到了这个大世界在悄然发生着某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年轻一代的我是多么的至关重要,而过去的我却埋在焦虑和痛苦中不能自己,现在想来可气又可笑。我希望以后自己依然能记住,去看去找去试,才能发现这个世界的本质,才能远离那些负面的情绪!

@欢喜187

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赫布

斯坦(Herb Stein)所言:如果事情不能永久持续下去,那它终将停止。很庆幸自己在跟读财报课这件事情上面坚持了下来,所以还未停止。

认知1: P137. 巴菲特说:很多事情我都希望自己能有后见之明。但对于投资决定而言,我不认为后见之明有用,只有行动才有回报。——《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美】卡萝尔卢米斯编张敏译。论述:跟读《今日简史》的时候,应该是刚刚进入中伏天,也就是一年当中最热的天气,刚开始非常的不适应,因为自己看书一向很慢,这种每天几十页的阅读量以及书中的内容都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但是我还是每天坚持着看书、完成当天的任务,慢慢的我觉得自己变得有生气、有活力了,尽管身体的不适常常会影响到看书和写作业的进度,可是每天一、两千字的输出让我重新回到了过去整理笔记的状态,这个时候,内心又开始充满了喜悦……20天的跟读时间里,一共完成了《今日简史》的笔记输出将近四万七千字。期间,因为我每天会将笔记放在朋友圈里做个记录,而定居在美国近二十年的前同事看到后,和我就宗教、婚姻、教育等问题进行了一次长达近七个小时的微信通话。《今日简史》跟读结束之后,就开始期待财报课的跟读,当然,那个时候完全不知道会是这么样的一个磨砺过程,但是正如巴菲特所说的只有行动才有回报,这不,我参加了S财报与财富读书6期的早起读书活动之后,从2018年9月3日开始,截至到2018年12月27日结束,历时116天,将近四个月,读完了9本书,共计回答了262个问题,输出了141076个文字以及44张图片的笔记内容,现在正在做读书活动的总结,这所有的一切在上半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当然,经过了靠谱的行动之后,我决定在2019年踏上S成长会这艘靠谱的大船,就像S所说的,【持续行动者,终将会相遇】。

认知2: P8. 我想表达的观念是:财报不能单看一张,就决定要投资哪一家公司……一般人普遍的盲点:财报只看损益表。但是,财报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必须将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三表合看,其中,最重要的是现金流量表。如果您没看现金流量表,就等于没看财报。——《用生活常识就能看懂财务报表》林明樟(MJ老师)【台】著。论述:之前对现金流量表的分类概念不是非常清楚,现在有点明白了它和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之间的对应关系,最重要的一点是知道了,面对公司出现的现金周转危机,一定要分析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才能避免别人给你的错误建议,找到源头,调整经营方案,争取让公司早日恢复生机。

认知3:P4. 自活力门事件爆发后,投资人对于企业的谴责之声越来越高,对它们做假账的行为感到大为不齿、大为愤恨。然而,顶风作案者却依旧比比皆是……其实就财务报表比例而言,做假账的企业其财务报表并不惊人。要知道,更多的企业虽然在财务报表方面称不上做假,它们会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盈余管理,美化财务报表,使财务报表上的获利金额一直维持增长。——《轻松读懂财报》【日】胜间和代著论述: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第398页中讲到:正如媒体从业人员迈克尔金斯利(Michael Kinsley)对华盛顿说的那样:所谓丑闻并不在于非法的勾当,而是在于合法的勾当。当企业运营无法产生预期的结果,这些CEO们转而寻求令人不齿的会计诡计,运用这些诡计,他们或是制造出理想的盈利,或是为将来做手脚创造条件。

认知4: P217. 如果您投资的观念,升级为买企业,而不是买股票,您的思考模式应该会是这样:我该买什么企业,才能帮我稳稳地赚钱,供我退休后可以享受生活?您应该要花更多心力去思考与学习:那些不论景气好坏、居然能持续赚钱的好公司们,他们在财务报表上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呢?——1)现金流量(经营保守稳健,留有现金),亦即比气长,越长越好;2)经营能力(应收账款与存货管理),亦即翻桌率,越多趟越好;3)获利能力(赚钱本事、安全边际、研发能力、报酬率),亦即这是不是一门好生意?4)财务结构(财务杠杆、资金是否以短支长),亦即那根棒子,棒子的位置越高越好;5)偿债能力(短期营运资金是否充足、对外欠的短期负债能否偿还),亦即你欠我的,能还吗?还越多越好。——《五大关键数字力》林明樟(MJ老师)【台】著。论述:今年3月份退休之后,看着4月份的退休工资数,忽然感受到了一丝危机感:以后不会再有惊喜(奖金等)出现了,工资卡上收入那一栏都将在一个固定的日子出现一个固定的数字,不会再有任何的奇迹发生了,并且以后也不再会有免费的纸张、毛巾、洗涤剂等等日用品的福利待遇了,而这原本白得的一块,今后都要从退休工资里去支出了,敢情,退休的日子就是吃老本的日子啊!相通了这一点,我重新认知了珍惜这个词汇的含义,只是认知并不能帮助我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节流已经无流可节了,那只能想办法开源,怎么开呢?林明樟老师在书中给出了答案:您应该要花更多心力去思考与学习。

认知5:P8(自序):案例虽各有不同,但方法却大同小异。分析的困难并不在于对分析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而在于对分析方法的恰当应用。什么样的分析框架与方法才够得上是专业的框架和方法呢?比如,在分析和评判一家公司的过程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切入?又比如,在分析和评判一家公司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什么样的财务指标?再比如,在分析和评判一家公司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分析财务指标的质量?这个问题是最难的部分,也是最有意思的部分……所谓方法的专业性,一是在于它的效率和直截了当,二是在于它能一针见血地说明问题所在,透过现象切入到本质。——《穿透财报发现企业的秘密》【中】薛云奎著。论述:以往很多人都认为我很固执,也很较真,总是想要追本溯源,他们觉得生活中哪里有那么多的道理可讲、逻辑可循,但是,在跟读《今日简史》和财报课过程中,倒是越来越让我明白,获取真相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除了要有寻求真相、获知真相的意愿,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掌握分析的方法以及相关知识,继而能够将所学的方法和知识恰当地运用到实践当中,这种能够透过现象切入到本质的专业性是我终生努力的方向。

认知6: P114. 通过用心观察,我们推荐的投资定义如下,这个定义既符合大众对该术语的理解,又兼具合理精确的特点:投资运作是根据深入的分析,承诺本金安全以及回报率令人满意的操作。不符合这些条件的操作则是投机。深入的分析是指根据安全和价值标准对事实进行研究;投资所寻求的安全是指在所有正常合理的条件或变化下保护投资免受损失;回报满意不仅包括当前的利息及股息收益,还允许包含资本增值或利润。满意是一种主观的术语,它涵盖了任何回报率或回报金额,无论多低,只要投资者合理投资并愿意接受,都能称为回报满意……我们坚持投资的实质是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确保安全边际令人满意。——《证券分析上》【美】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维多德著巴曙松陈剑等译论述:在《证券分析下》中的解析资产负债表导读部分,布鲁斯格林沃尔德讲到:格雷厄姆和多德要求投资者不要投机,应尽可能弄清所购买证券的价值和对应的不确定性大小。在价格可以提供足够的安全边际以抵消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时才进行投资,是他们实现本金安全并获得满意回报的方法。跟着S读书的这段时间里,书读得好不好先搁一边另说,但是满意回报确确实实是体会到了。S选择的9本书,如果是我自己阅读的话,第一本就会选择放弃了,更不要说是能够在4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完成阅读并且有了14万字以及44张图片的笔记输出,所以,我认为这是我2018年做出的最靠谱的选择,也是一次最成功的投资。

认知7:P76. 一般来说,内在价值是由资产、收益、股息等事实和可以确定的前景决定,有别于被人为操纵和狂热情绪扭曲的市场价格。而证券分析并不是为了确定某只证券的内在价值,而是为了证明其内在价值是足够的,例如能够为债券提供保障或者能够为购买股票提供依据。证券分析也可以用来确定证券的内在价值,或者该值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要实现这一目的,只需对内在价值有个大致的估计。打个简单的比喻,我们很有可能只需通过观察,就能判断一个女人是否达到了投票的年纪,而无须知其岁数;或者判断一个男人的体重是否达标,而无须知其体重。——《证券分析上》【美】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维多德著巴曙松陈剑等译论述:在这个部分,S晨读课上讲到了一个概念,就是秃子效应。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秃?多少发量算秃?这里只能是一个大致的估量,因为它的标准模糊,没有清楚的边界。S还引申到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常常也会看不到明显的变化,如同一个灰色地带。

认知8:P444. 选对人并非易事。当然,发现一个聪明的人并不难,但长期的投资成功,仅仅凭当下的头脑聪明和短期的业绩优秀是远远不够的。性格也是极其重要的。独立思考,情绪稳定,对人性和机构行为具有敏锐的了解,这些都会在长期投资成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见过很多非常聪明的人,但他们缺乏这些美德。——《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美】沃伦 E. 巴菲特著劳伦斯A. 坎宁安编杨天南译。论述:大家身边都会有几个非常聪明的那类人,反应迅速,记忆力好,并且可以同一段时间里应对三、五件事情,这在我这里是无法想象的,我永远就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超过两件就开始手忙脚乱了,但是呢,相对于持久力来看,他们的优势往往又变成了劣势,比如他们不会安心持久地做一件事情,就像在一起听课的时候,他们缺课、缺作业就成了家常便饭的事情,相反呢,我会老老实实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尽量跟紧不要掉队,于是,在一年为单位的学习阶段里,反而成了全年无缺席、完成了全部作业并且可以免费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那个人。只是呢,就巴菲特所讲的【独立思考,情绪稳定】方面,前者我是具备的,但是情绪稳定方面着实是我的弱项,这在持续力和长期投资的过程中都会是一块绊脚石,希望能在2019年跟着S行动的过程中得以改善吧。

认知10:P299.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呢?简单地说,无论从赡养老人的角度还是从上班族为自己提前储存养老基金的角度来看,我们都不仅要保有足够规模的财富,而且要妥善考虑这些财富的配置,但是为自己和家人准备足够的退休后财富显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因而进行合理有效的财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式财富管理》【中】金李袁慰著。论述:目前我们国家大多数人对于财富管理的一个误区:穷人不需要财富管理,因为能吃饱饭就不错了;中等收入阶层不需要,觉得自己也没有那么多财富需要管理;而富人也不需要,人家一年能挣到1000万,还管不好自己的钱?但是,正如巴菲特在《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讲到的:我所受到的教育看重的是有形资产,而避开那些倚重经济商誉的企业。这种偏见令我错失良机,犯了很多重大错误。凯恩斯发现了我的问题所在:最难的不在于接受新思想,而在于如何摆脱旧思想的束缚。(P354)旧思想的形成本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天长日久累积的过程,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由个人成长经历和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的进程造就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原有的理念和想法,甚至是一些固执己见的做法非但不能帮助到我们更好地成长,相反,或许还会成为下一代的绊脚石,这个时候,如果能够让自己转变观念、拓宽眼界、突破自我,挣脱出旧思想的束缚,那么,我们不光能够管理好自己未来的退休基金,继而还能够为小一辈们制定出合理的财富配置,这样,当他们在应对恋爱、成家、宝宝的出生等等一连串现实问题的时候,都能够从容解决。【用行动来说话,用时间来证明。】

@木宇轩

认知1:财报是企业经营的成绩单,财报表要看连续5年,才能推测出企业的真实状况。论述:经营的优劣就像是人体的健康,不可能一夕由好转不好,或是由不好转好,财报也不可能出现青蛙变王子的戏码,除非发生重大突发情况,当下的问题不是突然造成的,要改变也不可能突然改变。

认知2:投资是一种靠智力水平和逻辑判断的活动论述:表面数字的背后是一种认知思维的转换,在扎实的数据之下,需要具备逻辑和推演能力。

认知3:在一张简单的报表之下,都有一些不简单的地方。论述:简单是基本的一个方面,不简单是局部特征,我们需要放大这些特征,加在一起,才能看到完整的一面。当自己不具备独立判断这些信息能力的时候,便只能依靠大流,所以如果自身的独立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被剥夺时,你关于世界的认知都将被他人随意定义。

认知4:当企业的成长速度趋于缓慢,没办法创造出利润空间,为了使投资者继续注入资金,维持自身的发展经营者会利用会计做账制造获利的假象。论述:在个人行动过程中,会为了看起来认真学习,做一些表面的功夫,在持续行动的过程中对自己放水。

认知5:想要打破原有的认知,不能根据兴趣来看书。论述:兴趣像行为上瘾的机制,初期尝到的甜头,是大脑对这一行为的奖励,大脑把多巴胺喷涌转换成愉悦感。兴趣也只是一种生化程序反应的情绪体现,如果根据兴趣来学,那么遇到心情不佳或是为难情绪化的时候,就会轻易放弃,等到兴趣昂然的时候又来学,这样就处于一种不断开始不断结束的恶循环之中。

认知6:人性是厌倦枯燥乏味的。论述:如果放在工作上每天重复相同的工作内容,就像流水线上的一个个规模化的产品一样,由于这样的惯性,在一家公司待的时间久了以后,往往就不会思变,而技能慢慢钝化,所以乏味也是必然的。

认知7:在互联网发达的环境中,投资看起来简单,就在网上购买书一样,手指一点即可操作,而这样就容易陷入一种可以轻而易举地致富的幻觉中,而忽略了财富的积累需要付出的努力。论述:就像传播学理论中讲到的培养理论一样,我们看电视这一普通的行为,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人们,接触电视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把电视中所表现的世界当作真实的世界,模糊了媒体的象征环境与真实环境之间的界限,甚至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认知8:大多数人宁愿去死,也不愿意思考。论述:如果不是迫于外在压力,我可能不太愿意去主动思考,人与黑猩猩的特征区别在于人类节省下来的能量用于投资大脑进化。为什么要投资大脑,为什么讨厌思考?因为思考要消耗能量,会累,大脑是高耗能的机器,生物学家认为人类大脑的发展已到达生命体能承受的极限,再往里填充会造成神经元微型化,让大脑信号杂乱无章。

认知9: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是内在的精神需求是不变。论述:因为内在精神的却缺失,我们总要用物质欲望去填,但总是填不满的。当我们缺乏基础的根(底层逻辑),就会产生边界迷糊,认识不到问题的本质,总是基于表面形式去做一些回应,这样就会被动地被人牵着鼻子走,无法做出预判,甚至独立思考。

认知10:复利有收益和负债两个角度。论述:每天认真做了该做的事情,会带给你收益的复利,如果每天欠债同样也能得到负债的复利,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就不会因为当前的困难而去寻求一些即时的解决方案,不会受当前情绪波动的影响而去找一个立竿见影的破解方法,能够带着困难和疑惑、顶着所有的压力继续往前走下去,在这个过程里克制自己想放水的心态,走过去然后回头再看就会发现有比以前更深刻的理解。

@titi

认知1:不管是投资,还是做其它事情,应该朝前看,也就是看未来,而不是回望过去,通过历史情况做判断。我们处在变化的环境中,所有的因素都是变量。

认知2:财富的增长需要原始积累加上复利。也就是说没有本钱是不行的,首先要有一定的积累,再加上持续的复利,每天的进度都比前一天更多。说白了想赚钱,先省钱攒本;想有所成就,先好好做事,有沉淀。

认知3:如果一个人的人品不好,不要跟他合作任何事情。

认知4:就算把财务报表研究得再彻底,也有可能无法掌握完整、真实的信息。永远不要放弃主动观察和了解,不要总是把主动权放在别人手里。

认知5:不要跟风,比如在股票价格涨到很高的时候入,或者跌到很低的时候抛,永远跟不上趟儿。我们要做的是在事情来临之前就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判断、预测该做什么,而不是等到全世界都这么做了,这件事情被我们知道了(而不是我们主动察觉、预测),我们再如梦初醒去追尾巴。

认知10:股票被认为有增值空间,才符合投资者的要求,会被人买。我们在做事、和人交互的时候不妨也想想,对方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要怎么做、做成什么样,才是双方都认可都觉得ok的?我能给对方提供什么价值,让ta以后还会来找我?如果觉得自己做的没有问题,那就交给时间来判断。如果自己都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那就花时间下功夫多做,做到好。下期见。

@天天天晴

认知1:通过了解巴菲特的一生,我觉得通往成功和幸福的道路上,更多的是做减法而不是加法。巴菲特一生只做投资一件事,但是把他做到极致。生活里也一样,待在奥马哈的小屋里,和熟悉的几个朋友,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吃汉堡喝可乐,当一个人把其他的琐事精简到只剩这一点点的时候,能有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然后做到极致。以前的自己非常焦虑,感觉自己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想要,但是又很无奈,又很多得不到。想抓住很多,但最后什么也没抓到。比如说,健康很重要,要锻炼,要健身,要花钱,要吃保健品,还需要上保险。纠结啊,然后最终得到结论是要赚很多很多钱,然后结果就是不惜又牺牲了身体健康,然后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药不能停的感觉。现在的我不会想那些了。只享受当下。舍弃一切不需要的东西,不需要的妄念。只关注人生最重要的几个方面。一不断精进专业技能,先生存。二不断学习其他技能,通过精简开支,早日实现财务自由,过上有尊严有选择的生活。三好好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四与上面无关的,弱相关的断舍离。用主要的事情把生活填满,就没空想和做没有用的事情了。

认知7:心动不如行动。以前一直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很多事情不敢去做,怕自己做不好,做不到,非要有十足的把握才敢被动的去做。所以是个十足的拖延症患者。所以总是制定很多完美的计划,然后因为某些原因放弃,然后再制定新的计划,再放弃。现在的我,不去管自己能不能做到,不管自己是不是明天就放弃,不管明天是不是会有意外中断计划。我就只管去做,能坚持一天就坚持一天,明天继续坚持。每天就是去做,能做多少是多少。这样我就不会跟自己纠结。每天都是新的开始,持续行动,从微小的点滴开始改变,永不间断。

认知8:学习就是苦的,不苦就不会成长。其实自己以前也很爱看书,但是,看书的感觉是很爽的,那种获得知识的快感让人很舒服,感觉自己懂了很多知识,但是,不如考注会的书,看起来就很费劲,总觉得是书本的知识,不怎么实用,太理论了。通过这次的深度阅读,慢慢才发现,真正让自己长知识的从来都不会是轻松就可以得到的,以前看的那些书,只是知道皮毛的知识,因为没有深入的运用,根本不算是明白,更谈不上掌握。而很枯燥的教科书,原来也是很有趣的。如果能找到应用的场景,那就是太实用的东西了。而且教科书都是干货,看起来逻辑清楚,简直是不能太爽。可能开始读起来的时候很费劲,但是,随着深入的阅读,读的越多,很多知识好像自己慢慢长出来似的,不知不觉的就进步很多。好像昨天S说的一样,当你真正去做事情的时候,持续做事情的事情,很多方法就自己找上门一样。读的越多,很多知识好像自己就和你认识一样。这样的感觉非常棒。

认知9:选择平日最好吃的那家餐厅吃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不再去尝试一次次失败的选择体验。S上课时曾说过一般男人偏向固定吃一家,女人喜欢尝试,我和周围的女性朋友也讨论过,好像是这样,你看我这衣服好看吗?好看?我再试试这个永远在找更好看的下一个。但不得不说,往往十次有九次半是失败的经历。我觉得到了现在这个年纪,虽然尝试新鲜的东西很有创新精神,但我觉得知道什么适合自己更重要,什么样的穿衣风格,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我觉得,很有必要确定自己喜欢的东西,停止去试错,这样就能节省了很多选择的时间,和选择失败的体验。这样就能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了。

认知10:你希望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他就是什么样的。你选择抱怨,你的世界就是抱怨的世界,你选择快乐,你的世界就是快乐的世界。那些抱怨社会的人,面临的一定会是对世界的失望。那些满怀感恩与希望的人,得到的肯定是收获满满的快乐。我曾经陷入人生的低谷,对自己,对人生也层感觉深深的绝望。但是,我一直相信的是知识能改变命运,我相信,一定会有一条道路能通往理想的彼岸。是的,现在我终于找到了。希望在这成长会的一年里,让我见证人生的奇迹。通过我的文字就能知道,我的思维还处于比较混沌的状态,希望新的一年能够改善这样的情况。我也相信,新的一年里,在成长会中,会见证我奇迹般的成长。

@Winnie

认知1:有利润不代表有钱。论述:根据会计记账法,权责发生制下,只要业务发生了就会有记录,最后会走账到资产负债表,而利润表是根据资产负债表编制,所以会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出来。

认知2:公司并购并不一定是好事。论述:公司在利润出现不好的迹象时通过并购或者收购掩盖自身财务上的颓势,判断的方法有:投资现金流量远远大于经营现金流量,比之前也增加了不少;利润率下降了,要么就是资产增加了,显然这个公司应该是因为并购了别的公司,资产增加。

认知3:公司财报数据有理想的比例数额。论述:这是根据公司结构和行业数据的经验来体现的,营业净利润往往不会超过营业收入的10%。折旧费用比较低的行业,营业现金流量为营业净利润的60%左右,而折旧费用相对比较高的企业营业现金流量则会达到营业净利润的120%左右。常识性数字就是介于60%和120%之间。资产收益率的浮动不过3%到15%。

认知4:企业即使不造假也能粉饰财报。论述:利用利润表虚增获利,提前确认获利;延迟确认支出费用,或者先销售后退回,给予顾客折扣价。资本化的方式;固定资产也是要被费用化的——折旧方式可以协助递延;递延商誉的确认。本应确认的费用不计提。通过资产负债表来粉饰:不计提减值。不确认准备金:如果营业额增加但是准备金却减少,那企业运营不容乐观。销售属于账外利益的资产(营业外收入)——抛售股票、土地等,再回租。对资产进行重新评估和分类时,把它改在资产负债表之外。资产增加,营业额也增加,但现金流量表不会变化。

认知6:私人银行可以办理的业务很多。论述:以前认为银行就是我们平常办理业务的银行,而私人银行可以提供从理财规划到旅游的各项服务。

认知7:财报并不是一切。论述:财报只是我们分析的工具,这个工具并不是全部,《穿》在提及腾讯控股时说腾讯控股的业绩很难用财务指标体现。腾讯控股的最大业绩在于它建立、运营和管理了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社群。腾讯所控制的更多是用户的个人隐私。它们都正在以各自的方式掌控着中国,也正在以各自的方式改变着中国。

认知8:中国并非真的牛短熊长。论述:在《中国式财富管理》中顺带提及这一点,A股和美股的牛市时间长短其实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长,可能只是对我们来说,好的时间总是太短,平静的时间也被认为是熊市。

认知9:理财产品尚未摆脱低佣金竞争。论述:我们似乎在理财咨询方面,并没有太看重实力,而是看重公司收的佣金率,但是过低的佣金怎么可能有真正好的产品呢?

认知10:中国的基金经理可以跑赢市场。论述:美股中机构投资者比较多,很难占得便宜。而中国的股市散户多,一些有能力的基金经理还是有优势的。虽然本次参与读得不多,但是就读过的书来说,在纠正一些被市场和媒体长期误导的理念还是很有帮助的。

 

@游学-小蓝鸟儿-天津

认知9:一个品质有问题的人,无论他人格多有魅力,都不能跟随。论述:我对于人品是很较真的,通过看案例也发现投机者是很难改变的,侥幸逃过一次惩罚,他也会继续投机,直到身败名裂。巴菲特所述投机者在股市的最终下场其实很多时候也可以套用在人生中。

认知10:该给下一代甚至下几代留下些什么。论述:慢慢知道不能留所谓的钱,所以没有再刻意储蓄。后来就想得辅导孩子学习,就一个劲儿扎入各种启蒙。可越了解到目前教育现状,越无力。

 

游学-Partrick-厦门

认知1:企业经营追求的是长期稳定的获利模式。投资判断需从自我观点和市场观点出发。自我观点从公司财报出发以证券分析师视角和会计师视角进行审视。而市场观点需查看市盈率,市盈率作为市场观点的典型依据。当你不断做出判断,不断的被予以印证,不断地重复这种过程后,经验变化愈加丰富,判断亦会愈加准确也。处处茅庐需要遵循这种判断,并以其为基础磨练多年,积累多年,最终才会具备非凡的判断力。论述:用这个视角来看个人成长,一个人如果将自己的时间,健康按照相应单位卖出,如工地搬砖,流水线工人等,这就不是长期稳定的获利模式,因为时间有限,不够稳定。个人成长如何才是长期稳定,个人认为,只有持续行动,提升自己的判断力,行动力,见识等,在世界进步的同时,跟上脚步,才能长期稳定获利。

认知2:财务报表包含: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论述:1)主营业务对净利润的贡献2)企业核心能力,经营能力,研发能力,投资能力,管理能力,销售能力等。不过修炼内功一般比并购好。3)销售收入,更重要的时净利润的持续增长能力。且主营业务对净利润贡献大,才可保证利润含金量。4)内生性的增长推动,才是稳定发展的好公司。5)净现金保障能够让人放心6)企业创新能力突出。6)现金为王。7)财务杠杆低,资产负债低。8)少并购9)轻资产10)翻桌率要高,总资产利用率高另一种:现金流量:比气长,对于突发事件的抵抗能力经营能力:周转率,翻桌率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对于资产的运用能力获利能力:是不是好生意,主营业务是不是好生意财务结构:是外部欠账多还是内部股东支持多偿债能力:营业现金流量是不是能够支持投资现金流量,且能够剩余用于偿还债务

认知3:分析应主要关注事实支持的价值而非那些建立在预期基础上的价值。人性不会改变,人性总有弱点:从众、渴望暴富、奢望不劳而获。人们仍在狂躁的高点和抑郁的低点之间摇摆,渴望及时获利,却厌恶付出努力、认真研究和独立思考。谨慎将希望资本化。简单的原则是你通过非常艰难的方式学会。大多数人宁愿去死,也不愿意思考。论述:在科技进步的同时,人类却改变不多。人性还一直是这样,跟几十年前没有差别。而真理,即对事实的关注,对脚踏实地的认真研究与独立思考这个点还是那样,不过是一直被复述却一直被放下,因为持续行动的阻力很多,分散注意力的诱惑更多。人关注的点大多是在轻松愉悦地把钱赚了上面,不愿去正视艰难险阻,不愿去翻过路上的坎,停在原地好像也没什么不一样。但是长期稳定的获利模式才是企业成长的目标,也是个人成长的目标。

认知5:我们观察到总有足够多的、缺乏鉴别力的投资者去购买这些利率看起来非常吸引人的城镇或乡村债券,因此,关于两难困境的担忧可能是不必要的。理智谨慎的债券投资者能够规避这种债券的风险,但这并不会导致低信用等级的借款人无法融资。当一个特定产业变得越来越容易筹集资本的时候,不公平交易机会会增加,产业自身过度发展的危险也将变成现实。聪明人玩开头,傻瓜玩结尾,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论述:总是会有韭菜接盘,总是会被收割。如何不做韭菜,如何称为聪明人,如何才能玩到开头?我不甘心,但是我不能急,时间,复利,能够在持续行动中活下来,我觉得就行。

认知6:高额利润是过眼云烟。在一个有限的世界里,高成长率必定会自我毁灭。对于理性的买家而言,乐观主义才是敌人。思考是要从常识为出发点,一切部分和常识的东西,不管是有多么吸引人,是有多大的利益诱惑,那都是不正常的。论述:在实际中,现金投资不太可能持续地大量获利。更有可能是,很多企业都会出现财务困难。其余的企业中,绝大部分都无法获得足够的收益以支撑其高涨的股价,而这种高价正是源于公司最初的成功。企业成长总是一个S型曲线,当企业到达发张平稳期时,必须通过内部或者外部的选择来提升自己的成长,但是不可能每个企业的选择都能带来预期的高额盈利,所以每个企业都会出现低谷期,这样企业的利润就会变低。常识一直是价值投资的前提,不符合常识的事情。不是自己的认知还没达到这个事情的水平。就是这件事情其中必有蹊跷。不管是哪一种都是有风险的事情,最好不要插手其中。

认知10:家族财富管理最核心的内容使管理和传承家族的精神与价值观,它是一棵树最宝贵的部位树根,是家族财富传承的根基,维持其生命的唯一途径,虽然看不见,但是却是财富传承中最重要的一环。论述:精神与价值观相对于其他东西更能够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所做即所想,所说即所思。而精神与价值观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影响而成的,那么在现在这个满足于欲望,爽,这类事物的环境中,如何不让自己变成一个随大流的人呢,如何做到你定义你,你塑造你,你成为你这样一个有灵魂能够独立思考,还可以说出自己的见解的人呢?我想在2019年的持续行动中能够看到种子发芽的景象。这次的读书活动,自认为完成率是60%。从一开始的激情,到后面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跌跌撞撞,但是没有被踢过,一直在群里活着,不是突出也不垫底。之前的我在说自己的兴趣爱好时,总是有一项是爱读书。不过,总结一下爱读的书都是些推理小说或者轻松愉快的书籍。而且阅读量非常低,一年都不能读几本。之前我把读书定位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只为消磨时间,所以在寻找刺激,好玩的书来读。最后的结果是时间花费了,却没有成长。年轻时的时间为什么是用来消磨的?总是不能很好的理解老话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是参加完这个活动才知道,对于阅读轻松愉快的能够马上爽的愉悦感,与能够让自己认知提升并慢慢品味的愉悦感不是一个层次的。谢谢S老师。

@茗记

认知1:卖亏留盈。论述:当急需钱时,卖掉亏损的股票,保留盈利的股票,而不是留着亏损的股票继续亏损下去,学会止损。

认知2:即使是再伟大的人也需要努力的工作。论述:巴菲特一生都在努力的寻找值得投资的公司,无论什么样的天才或努力,有些事情总是需要时间。作为一个资质平平的普通人更需要不断的学习,思考,提升自己的认知。如果不努力那么我们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认知3:认清自己的能力圈。论述:在自己能够理解的领域运作,坚守自己所了解的东西,对自己的能力边界有清晰的认识,而不是把自己的鸡蛋放在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地方。

认知4:宁愿模糊的正确,也不要精确的错误。论述:方向不对,即使做得再好也没有意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自我欺骗。

认知5: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论述:就像巴菲特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一样,和自己欣赏的人一起工作,做能够让自己愉悦进步的事情,而不是每天上班就像上坟一样的心情,如果还没有做到,那么说明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认知6:安全边际的重要性。论述:不论是投资还是做事,都要有足够的安全边际,投资那些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生意,时间管理上留够足够的安全边际buffer,制定目标留够足够的安全边际,同时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认知7: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人性的弱点使然。论述:过去人们犯过的错,现在的人们还会再犯,人是贪婪,情绪化,非理性的,都渴望不劳而获。我们应学会像巴菲特说的那样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看清世界,尽量保持理性。

认知8:现金流的重要性。论述:营业现金流量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成长幅度应保持一致。投资一定要选择气长的公司,避开任何在裸泳的公司,现金在手才能比气长。现金占总资产的比率基本要求10%-25%,这样才有能力抵挡景气波动造成的现金风险。

认知9:会计诡计。论述:财报并不完全可靠,从轻松中认识到了企业可能做假账的行为,财报上体现的内容都是企业想让你看到的,不好的东西可能是一笔带过,中国式财富里面也提到上市公司通常将正面的信息放在前面,而把负面的信息放在中间,投资者要警惕这种首因效应的影响。

认知10:锚定效应,过度自信,框定偏差。论述:这些心理现象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判断和决策,自己需要警惕这些效用的影响,尽可能保持理性。这部分内容很有趣,很期待19年的心理学读书行动。有看不懂的地方,有放水,希望自己下期心理学继续努力,争取不放水。

@游学-明知常-郑州

认知3:资产负债表以长支长。收入减支出之后的收益一部分投资,一部分还债。论述:不要感觉有负债是压力,挣点钱就想把帐还完。以买房为例,分期时间越长越好,相当于,自己手中握有银行的一部分钱,这个钱就是自己的现金流,可以做投资以获取更大的回报。切忌以短支长。以短期借款购买长期资产,往往导致资金周转问题,到期不能还钱,会有破产的风险。短期一般指一年之内。因此在使用信用卡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消费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太多的金额,导致还款压力。使用信用卡的正确方法,应该是提高信用卡额度,提高个人征信。

认知4:对规划过度乐观,盲目进入。论述:人们往往倾向于对自己的能力进行高估,一些运气使然的好结果也会被认为是自己的能力导致的。在做计划时,雄心勃勃,甚至看着计划都觉得自己已经完成计划了,完全不成问题,提前消费了做成事情的成就感。但是,事实上,如果在事前没有对事情进行详细调查,深入评估,设置底线,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做到关注细节,全面把握,及时调整,甚至可能在执行过程中放水。知易行难,每一步都需要投入精力,并且保持理性,不能被情绪裹挟。希望自己在工作生活学习中,时刻保持警惕。以百分之二百的投入去达成百分之八十的目标。

认知5:不断预借、不断偿还,终有一天企业的账目会结算不清,于是企业唯有对外公布。论述:大幅向下修正财务,又或突然更换会计准则,着手粉饰报表。这让我想到了自己今年的财务计划。由于自己以前是月光族,因此今年说无论如何要存一些钱。按照最大限额的存款量来规划自己每月的支出。首先,消费习惯要从一个极端变到另一个极端;其次,并没有在认真记录自己几个月的消费情况进行分析,必须花费和不必须花费;最后,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或者偏离目标后的调整措施。因此在没有全面了解清楚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个不合理的目标,并且犯了对规划过度乐观,盲目进入的错误。导致每个月的花费都超过预算,然后说下个月少花点,或者刷信用卡进行强力存款。执行5个月之后,全面崩溃。导致计划失败。

认知6:应该在全面分析的前提下理智的承担风险,而不是潜意识地一味规避风险。论述:由于盲目从众心理,在没有考虑清楚的情况下,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甚至由于看到别人由于某些行为,最后有一个好的结果,就简单归纳总结为这样的行为都会导致这样的结果,没有深入了解情况,以及事情真实的原因和本质。以这样的结论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样的生搬硬套,代替了全面了解情况理智分析,不清楚状况,不清楚自己面对的风险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底线应该设置在哪里。在执行的过程中潜意识的规避风险,只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情况,对一些异常的细节,选择性无视,结果可想而知。

认知7:我所自责的并不完全是我没有成功保护自身以抵御预料中的经济危机,更多的是我不知不觉的陷入一种奢侈的生活方式,而这并不是我的性格或我的能力所能承受的,我很快意识到,物质上的快乐来自于适度的生活标准,而这几乎在任何经济环境下都能够轻易达到。论述:对物质的过度追求是没有必要的,尤其是在超出自己的能力所能承受的。比如手机的功能只要可以接打电话,具备智能手机的功能就可以了。完全没必要追风,在苹果发布会以结束,就是抢预售,联系代购,务必最快体验到新手机,不惜一年一换手机。苹果手机众所周知很贵。那么这种行为是出自什么心理呢。新技术发烧友?苹果手机代表了稀缺,谁先拥有一部新款苹果手机,谁就会被大家咨询,围观,接受来自周围人的羡慕。这其实是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是自我存在感的一种体现。这种追求物质的快乐是有限的,时间过了,不再是大家的焦点,这种快乐就褪去了。因此,适度的生活标准就已经可以满足需要了,不要把精力放在对物质的追求上了。  

认知8:避免严重损失,是维持高复利增长的一个先决条件。 论述:复利是在通过利润的再投资获取更多的利润。如果出现严重损失,有可能会将前期积累的利润一笔勾销,甚至还有负债,那么再想进入复利循环,就需要先还清债务,再积累一些留存利润。因此在进入正循环之后,一定要避免重大错误,做好每一步,推倒重来比第一次要难很多。      

认知9:与坏人打交道,做成一笔好生意,这样的事情,我从来没有遇见过。论述:与人交往,第一要关注的就是他的品行。品行不好的人,可能会在任何时候突然倒戈一击,给你致命的伤害,在那个时候就追悔莫及了。通过行为和语言所表露出来对于一些事情的态度,将会是一个人三观的重要体现。对于三观不正的人,不要想着改变他或者,利用他,最好的方法是远离,减少自身损失,避免对自己的影响。     

认知10: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论述:如果一件事情的前提和基础是错误的,那么无论它看起来多么的真实可靠,其结果都不会是好的。这些书值得多看几次,可学的很多,可实践的需要动手做起来。

@scuter

认知1:财务报表要看连续5年,才能推测出企业的真实状况?(用生活常识就能看懂财报)。论述:从A股市场的3千多企业来看,能连续5年净利润高速增长的企业还是凤毛麟角,好的企业真的可以穿越牛熊,这些企业都有自己的丰厚的现金流,可以安全的度过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而前几年超过概念的企业都业绩下滑市值一落千丈。只有像茅台、伊利、格力和招行这样安安稳稳赚自己的钱的企业才是值得追求的企业,而像乐视这样什么钱都想赚的企业最后身败名裂企业会成为人们吐槽的对象(吐槽大会的段子:国足没有冲出亚洲而贾跃亭先生冲出了亚洲)。什么都想做最终什么也没做好值得每个人深思,毕竟不是每个人有贾跃亭这样的能力冲出亚洲的!!!

认知2:用时间来检验你的认知(五大关键数字力)。论述:投资要用在有自己思考的前提下做出决定(尤其是要投资的是自己的血汗钱),我经常收到一些推荐股票的人,我一般会直接拉黑因为换作是我我绝对不会告诉陌生人,我要偷偷地自己赚钱。五大关键数字力提供了看企业财报的逻辑,我以后要做的每隔一个季度看一次季报,确认企业没有大问题的情况下耐心持有,不断提升自己对企业和行业的认知。

认知3:好投资是买企业不是买股票(五大关键数字力)。论述:买企业的心态是作为股东要和企业共同成长的心态,而买股票的心态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放弃手中的股票,比如十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如果只是从买股票的角度来说,当时所有的乳制品的企业的股价肯定会暴跌,但是如果好好考虑一个问题:未来十年中国人是否还喝牛奶?那么答案是肯定,因此当时确实应该是抄底的时机,这样到2018年中国的乳制品的三巨头伊利、蒙牛和光明都成长起来了股价翻了好几倍。对我的启发:为了避免个股存在的突发事件,我会在买个股的时候专门拿出一笔钱来投资对应行业指数基金来避免个股的黑天鹅事件。

认知4:以后看到轻松读懂什么的书不要相信(轻松读懂财报)。论述:群里有日语的小伙伴说这本书原来叫破解财报密码——如何看穿糟糕股票,再看这样的书名就觉得这书难读了,仔细想想企业想要财务造假不是小白读一本书就懂得;想起自己读研的时候博士师兄师姐组会做的他们课题的ppt的时候,经过他们讲解自己是能看懂的,但真正的自己做课题的时候就不是看看几张简单的PPT就能完成课题的,自己需要看综述文章,查文献做实验来验证,所以任何事情想要专业都是费脑的,任何轻松的事情都只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

认知6:在投机当中,分析不具有指导作用(证券分析上)。论述:分析:是指根据已确立的原则和合理的逻辑对可获得的事实进行仔细研究,并试图从中得出结论,而投机很大程度上还是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获利受外部的影响极大,在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情况下很难走出外部环境对情绪的影响。前两天元旦去澳门旅游,进入新葡京大厅后真的感觉到这里真是赌的天堂,在这样营造的赌的氛围里真的很容易沉浸在输了下一把还能赢的思维里,不会想无论我输我赢都是赌场赚钱的道理;遇事多用分析少用情绪。

认知7:当一个特定产业变得越来越容易筹集资本的时候,不公平交易机会会增加,产业自身过度发展的危险也将变成现实(证券分析下)。论述:想到了现在知识付费领域的现象,过渡的宣扬轻松学会理财赚取1百万,只要订阅就能轻松学会认知升级,超过同龄人之类课程,这种专门撩拨人情绪的课程只能停留在轻松阶段,真正的做一门生意或者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都是费脑力哪有轻松这一说。

认知8:巴菲特一直持续的宣传商业和股东哲学(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论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巴菲特通过持续地宣传自己的投资价值观汇聚了一批和自己拥有同样价值观的人一起做事,而与巴菲特完全不一样的索罗斯也是一直按自己的原则投资不会一会这样做一会那样做,成功人士都是有自己的价值观且一直不改变;自己加入成长会也是这个目的,让自己行动起来。

认知9:我(巴菲特)每天的工作就是阅读。我们曾向中石油公司投资5亿美元,而我(巴菲特)获取相关信息的方式就是年报。论述:股神巴菲特赚钱也是要阅读财报的,真的想靠投资赚钱起码要看懂财报,看财报不是轻松的事情,没办法这就是事实,没法轻松,天上不会掉馅饼,有时候牛人告诉你钱就在那里,但真的好多人(就是说我自己)会不去做。

认知10:过度自信指人们会过高估计自身的能力和私人信息的准确性,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能干一点、聪明一点、眼光看的远一些、分析得比比别人精准一些尽管事实一再证明这只是我们的幻觉而已。(中国式财富管理)。论述:中国财富式管理这本书针对的是富豪们的财富管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是财富传承可以用的金融工具可以说是大开眼界,原来富豪们都是这么玩的呀!

@S139-purplegreen-外贸-上海

认知2:在花朵间来回跳跃,就像不断搞一夜情被称为浪漫一样。论述2:刚读到这句话时,忍不住笑了。自己理解的的在花朵间来回跳跃,是不专注,不聚焦,象斜杠青年,每个都会一点,每个都不精专,也就是俗语说的,有十招鲜,但没有一招毒。按照巴菲特的比喻,所谓的斜杠青年,什么都会一点但没有精专项的人,和不断搞一夜情却称为浪漫,本质是一样的。

 

@Lili

认知1:财务知识不具专有性,不是财会人员才该去学的。论述:在我的生涯中,因为对数字不感冒,而且很迟钝。所以凡是跟数字打交道的事,就一般不放在心上。就比如按我的偏见轨迹走来,读书选专业的时候,是那种打死都不会选会计专业的人。所以不管是学生时期还是工作时期,一涉及到有关财务方面的东西,就想着,嗯,这是会计人员的事,跟我没关系,然后自动过滤掉。完全没想过,财务面涉及广,不只是数字,极其重要的是,它是生活的必备知识。它不只是一些加总合计,是透过现象通往本质的工具,是理解事物和指导事物的工具。

认知2:投资要投资在可生产性的资产上。论述:以往对投资毫无概念,虽然知道投资是好的,但总感觉与目前的我没多大关系。生活中也经常听到,不少人买黄金来投资。根据我自己以前的理解呢,因为黄金是有价值的东西,纸币都是根据黄金储备来发行的。所以觉得,那些投资黄金的人也很不错。当然黄金是一个不具生产性资产的比方。还有一些其他的比如古玩字画之类的,很多年以前百家讲坛有过一系列马未都的讲座,专门讲鉴别古董啊之类的东西,还小着迷了一下,觉得我是不是也得上个古玩店去淘一淘:-)。现在了解到必须得投资在具备生产性、复利性的东西上。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资产的不断壮大。

认知3:股票是用来投资的,不是用来炒的。论述:鉴于我以前从未买过股票(虽然几年前就开了股票账户,但一直没动,直到读完穿透财报才买了一点点),都是听别人说炒股炒股之类的,就以为股票就是买了再卖出去,搞不好可以赚很多钱,也搞不好会亏很多钱。而且感觉那些炒股的人都是听别人说,都是跟风似的买,以为股票就是要跟风的。才知道,原来股票需要注重内在价值,得仔细分析,慎重选择,然后进行长期投资。

认知4:通货膨胀会使得货币资产大为缩水。论述:我父母那辈的人(比如邻居、亲戚),本身除去开销每年也只能存下一些些,尽管如此,这么多年来,依然是不富裕。感觉年年爬起来,年年没剩多少钱。殊不知,这其中存银行的钱,通货膨胀就给吃了一大块。但平常生活中对这个却感觉不到。所以对于现有货币资产来说,无时无刻不在受着通货膨胀的影响。所以有钱不要存银行,至少要想着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怎么跑赢通胀。

认知5:生活中要建立以长支长的观念,不要以短支长。论述:比如房贷选尽量长期的还贷方式。按照传统观念,负债就是不好的,很多人会觉得如果有能力,就尽量支付更多的现钱以减少还贷年限,身边就有人是这么做的。比如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自己需要从基础开始建设,万不能只是去挪移别人一些技巧层面的东西,而不去从底层开始建构。某些技巧能应付一时,但对长久扎根在该领域,并有所建树没有多大用处。

认知6:不只是数字、金钱可以产生复利,人们的生活也是可以复利的。论述:通常人们说人生总是起起落落,好像这是亘古不变的。的确,人有时会经历意外,除了意外,当人们经历坎坷时,会想着顺利的时候总会到来,当人们平顺的时候,也会想着将来可能出现坎坷,好像这会是命运使然,自己不能控制。但其实,人们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也是可以产生巨大的正向的复利的。如果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或说做每一件事都使其往正向复利方向发展。那么从整个生命长度来看,你一定会是一直递进的,越来越好的。可能到最后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悟都是目前的你无法想象的。所以,努力让正向生活复利起来。

认知7:财富管理不只是财富需要管理,更重要的是精神传承的管理。论述:人们通常会说公司要怎么怎么管理,社会要怎么怎么管理,有了财富也要想着怎么管理。但可能没认真思考过怎么管理好自己,进而管理家庭。有句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们倾向于给别人立规矩,却不给自己立规矩。所以人们若能很好的管理好自己,就会形成一笔精神财富,这笔财富是可以传承的,能让后人受益的。所以要注重管理好自己的精神财富。

认知8:什么事都是人在首位。论述:巴菲特说他只和喜欢的人共事,投资只投有好的管理层的公司,你不可能在不好的人身上赚到钱。这点我就经常犯糊涂,也就是说我经常认识不到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与信任的人交朋友、共事,并且自己努力做到最好,警惕或远离那些为人有瑕疵的。

认知9:投资赚钱很容易吗?买股票赚钱很容易吗?一点也不!论述:就说买股票赚钱,你要非常熟悉预备买的公司,其所在整个行业的信息,然后再透彻了解该公司的各种运营数据,从数据中分析其基本面,清晰其内在价值。然后还要看准时机,决定买还是不买。这耐力相信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所以说买股票、投资,一点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认知10: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篮子。论述:对投资或所做事情要极其、远超一般人的精、专。不要学狗熊掰棒子。

@阿米

认知4:如果期望用上班来达到年薪100万是很难实现的。是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但那是人家。这种机会只会在新秩序形成时期利益格局变更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虽然互联网时代,加速了新秩序的迭代速度。但能不能年收百万,是自己需要琢磨的事,没有人可以指导。这事我感触很深,移动互联网之初,在手机端和后端的方向上,我选择了后端。既然选择了后端,云计算高速发展之时,却没有跟上脚步。选择很重要,但判断如何选择的能力更重要。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有准备的人即守着金矿也会离开。

@Nicole鱼

认知3:吃自己做的饭,干自己能干的事。论述:弄清楚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然后聚精会神地下大功夫、深投入,沉下心,熬得住地去持续做事,从而获得比他人更高的格局和认知,最终获得自由。

认知4:真实、诚实地面对自己,认清自己的边界。论述:人最容易骗自己,人性都喜欢趋利避害。在所罗门事件中,其实是一个小错,但由于疏忽、大意和不作为,差点造成了所罗门的破产。巴菲特是因为进行了投资,涉及自身利益,才被迫卷入此事。后来拯救了所罗门,成为白衣骑士。但从巴菲特的内心而言,是绝对不认可所罗门前期的所做所为的。因为在他开始处理所罗门事件时,他的处事风格完全不同。他没有选择欺骗的方式,而选择了要么说服政府要么申请破产。

认知5:人人都说喜欢钱,其实是喜欢花钱的感觉。但人们都不太喜欢挣钱的感觉。论述:因为很多人都不喜欢、善于思考,喜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投资中,又存在大量的变量,从而加大了思考、判断的难度,勇者会逆流而上,抓住机会。庸者会彻底放弃。

认知6:国家、民族、地区、企业、家庭的比拼归根究底是人的竞争。论述:钱是很聪明的,它会自动流向社会上层、顶端,从而进行更加合理的资产配置,将其价值发挥到最大。

认知10:读书的好处是:可能你一辈子都达不到一个社会层级,但你的思维、想法可以达到那个格局。论述:有小伙伴反应《中国式财富管理》离我们好远。因为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成为超高净值人群。但看了此书,你就知道超高净值人群是怎么管理、运行、传承财富的。站在富人的角度,来看待钱,这一点就很值了。

@咦呀

认知1:自由现金流量代表的是公司真正能自由运用的资金。论述:个人如同公司的情况一样,无论挣钱与否,手上有自由流动的现金就足以存活下去。

认知4:价格是你所付出的,价值是你所得到的。论述:现代金融理论的热衷者认为市场是有效的,以致于价格(你所付出的)与价值(你所得到的)之间没有差距,但是巴菲特和格雷厄姆认为这种差距仍然存在,而这种差距表明价值投资这个术语是多余的。所有真正的投资必须建立在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估基础上。那些不将价格与价值进行对比的策略根本就不是投资,而是投机。

认知5:内在价值的计算,取决于对于未来现金流的估算和未来利率变动的估算,它关乎企业的终极本质。论述:内在价值是一个企业在其存续期间所创造的所有现金的折现值。而决定价值的因素并非投资权益的规模,而是盈利如何分配。

认知6:不知所云的注脚往往意味着靠不住的管理层。论述:如果你看不懂财务报表中的某个注释或其他管理解释,这通常是因为CEO不想让你明白。

@[S557]笑笑-电商-北京

认知3:管理自己的欲望,让思想自由游走。论述:在日常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股市的悲剧,造成悲剧的原因是投资者一定有尝到甜头,才会越陷越深,投入金额越来越大,人性都会有贪婪的一面把,哪里有利润,哪里就有资本,哪里有资本,哪里就有赚钱的游戏,在赚钱的游戏中,我理解就是把你钱包的钱放在了别人的口袋里。很多电影,电视剧里都会有这样的桥段,一开始的甜头也许是诱饵,也许是运气,但是我们却误把运气和诱饵当成了我们能力的象征,觉得我真棒,以前真是低估我自己了,于是盲目的自信偏离自己实力越来越远,最终酿成惨案。在实际生活中,读书是帮助我们拓宽自己思维的边界,同时给自己设立防线,让你的欲望在有限的空间中活动,同时放飞思想让它飞的更远才能更有预见。

认知4:退而求其次仿佛是安慰自己,其实是慢性自杀。论述:在读证券分析时,作者说缺乏优质债权的事实,并不能作为发行或购买劣质债券的理由,这里面就会有将就或者退而求其次的经历,其实做到宁缺勿滥真的很难,其实每次买东西都是,明明看上一件东西,觉得颜色,质地,品质都很喜欢,但是一看到价格,顿时就觉得太贵了,然后看看钱包,默默咽下口水走出店里,某天某宝看到另一个品牌与此前看的相似的商品,外形简直一毛一样,重要是价格差一半,于是退而求其次买了某宝另一品牌的商品来弥补之前的缺憾,但你发现其实某宝的山寨品牌并不能说服自己委屈的心灵,反而这样会让你的心理麻痹,如果长期将就,那你一辈子也许就是将就的状态的,将就一个很反感的男人,将就不满意的工作,这是在自杀。

认知5:坚持一点点,其实就是最后一点点你就可以找到你想要的。论述:在读证券分析时,作者提到,只要投资者肯努力寻找,总能找到有符合所有正常检测标准的投资项目,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有降低标准妥协的情况,但是后来你发现,如果你坚持寻找,还是可以找到的,记得之前出去玩,玩之前做了一些攻略,比如哪家餐厅好吃,哪家酒店便宜还好,哪条道路上有好吃的小吃,到了当地入住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吃的,在找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攻略说的地方压根找不到,又坚持不懈的找啊找还是没有找到,于是随便找个一家店吃,吃的时候一边吃一边四处看,结果发现要找的店就在旁边,生活中也会这样,其实只要坚持那么一下,你就能找到你想吃的哪家店。

认知6:不经过思考去盲目相信一个可以快速赚钱的途径,现实会给你狠狠的一巴掌,告诉你:醒醒,别做梦了。论述:之前有过股票投资的经历,其实就是花钱买了私人投资顾问的服务,每天有策略指导你买进或是卖出,刚开始是指数基金,价格很便宜,其实按照策略不赚钱,后来看推出了VIP服务,不仅有指数基金的买入卖出指导还有股票的买入和卖出知道,果断买了,心想这次肯定不一样,一定可以赚点一些钱,结果发现一样:不赚钱其实没有思考过原因,只是觉得这种其实不算太靠谱,自己不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却想赚钱,好像与赚钱本身也有些矛盾。

认知7:当你被很多信息干扰,说明你是在成长道路上那棵等待被收割的韭菜。论述:在成长的道路上总是看不清远方的道路,对自己也是一直持怀疑的态度,瞻前顾后,缩手缩脚,今天觉得学这个有发展,就学这个,明天看到小广告说学那个好,又开始看那个,最终跟猴子掰玉米一样,一事无成,所以有时候阻碍我们的往往是我们不坚定的内心和不信任自己的态度。在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时候,先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我自己也是要时常自我鼓励,自我反省,以修正自己不断前行的脚步,否则左右摇摆,除了当韭菜好像也没有什么出路。

认知8:不做掺水猪肉,做货真价实的自己。论述:在读证券分析时有读到股票掺水,概而言之,公司资本没有那么多,而是有水分,资本掺了水。从股票的角度来看,股票的价值也是掺了水。这是一种通过发行股票弄虚作假,骗取更多资本的做法。在生活中各行各业都会有掺水的情况,目的都是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比如掺水猪肉为了一两猪肉变成2两;辣椒掺土,为了降低成本以市场价卖出,然后获得高收益;明星网红,为了吸粉,通过各种手段抬高身价,把自己包装成粉丝喜爱的模样,其实我们没必要因为别人的态度或是评价去改变自己,如果你连自己都愿意欺骗,那过的会很可悲把,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各种放水的时候,其实我们觉得我们在场,但实际我们已经离场了,你可以不成为第一,但是却需要努力跟上。

认知9:坚持和持续需要带上脑子。论述: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说:当头脑和精力贡献于错误的前提下,股东们所能得到的就是这种灾难性后果,哲学家孔德说:聪明才智应该是内心的仆人,而不应该是内心的奴隶,巴菲特也说:模糊的正确好于精确的错误,当一件事情的逻辑不成立,但当事人却并未思考原理而是使出头脑和精力来促成这个逻辑错误的验证,必然得到的结果是灾难性的。一匹能数到10的马是一匹非凡的马,但不是非凡的数学家。在我们持续行动的道路上不仅仅要做,还要去动脑去想,现在的社会,信息爆炸,仿佛各种答案随手而来,完全不需要动脑,如你想知道99的平方等于多少,在小学时我们还会拿起笔相乘,最终得出数值,但是现在,你在表格中输入99*99,自然会有答案,科技的技术的进步取代了思考的过程,造就了懒惰的大脑,希望每天可以有人告诉你温度是多少,你该如何穿衣服,而不是走到阳台让身体去感知气温的变化。

认知10:不断强化内心坚守的目标和信仰,它会成为你的助力。论述:看起来光鲜无比的东西,往往没有表面的那般繁盛,踢踏舞中创办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约翰梅里韦瑟有一群忠实的同僚,在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最聪明的头脑被杠杆投资毁灭,这可算最古老最臭名昭著的金融毒品。人们往往对高科技产品充满激情,AI可以取代人工,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也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建立的模型,有着对冲交易,有着自己奉行的投资策略,这里有许多聪明的人,但最终逃不过坍塌的命运,虽然社会发展迅速,科技代替人工,计算机代替人脑,但最终谁是赢家还是未知数。我们要有自己内心坚守的信仰,让它成为支持前行的力量。

@格桑

认知1:过度的成本管控,伤害公司对外的品牌形象/过度的费用管控,会伤害公司内部的员工士气。论述1:20年前,都说银行福利好,逢年过节各种礼品往回抱。自从我们完成了股改之后,可以明显地感觉,条条框框越来越多,尤其是给网点发营销费用这一块。按照我这些年经手的经验,网点的营销费用是根据前一年的营销业绩进行分配的,但是,这个费用的下划很抠门,而且都是要员工先垫钱。最后每次我们去网点现场检查,总是听到员工各种抱怨……众口难调,尤其是以前费用没有管控这么严,给客户送礼品更注重质量和形象,现在管控了,买礼品的时候,优先考虑的是价格,所以既给客户感觉送的随手礼很低端,又让员工觉得费用紧巴巴,做事放不开手脚。

认知2:中小型企业破产的原因,除了找不到客户以外,居然有高达40%是因为错误的财务观念:以短支长,也就是用短期的地下钱庄借来的钱,去支付长期的机械设备厂房等投资。钱的来源是短期负债,但取得的是长期资产,这种错误做法叫做以短支长或短债长投,最终一定会造成企业破产。千万别等缺钱才想借钱。银行都是晴天借伞,雨天收伞,您缺钱(雨天)的时候,银行是不会借钱给您的,所以在您状况良好,晴天的时候就要先向银行借钱,以备不时之需,能借多少就借多少。论述2:我的好友,在非洲创业。在去非洲之前,她是一个积蓄不多的人,不太存钱,而且因为她觉得租房子更好,所以在房价低廉的时候,她没有选择置业。等到去非洲创业,需要资金了,她只好到处筹钱,包括会钱,包括私人借款。等到她去了非洲创业,才发现那边创业很难,不说当地的政策、态度等环境因素,就钱这个问题,已经快逼死她了。她做的是生产型企业,就像MJ老师在《五大数字力》里说的,很烧钱,要不停地砸钱进去维护设备等。她也不止一次想放弃,但是因为欠债太多,她只能拼命地做。到现在为止,她辛苦赚了一年的盈利,只够归还高利贷的利息。

认知6:资本主义唯一能确保的事情:只要某一个行业的毛利够高,被其他人知道后,竞争者将源源不绝地出现,这就是所谓的蛋挞效应。论述6:我在身边看到最明显的内容,是蛋糕店(面包店)。我妹妹以前在85度面包店打过工,她知道店铺里面的蛋糕、面包之类的成本价和销售价差距有多大。如果按照她的形容,那么面包店的毛利也是比较高的。打个比方,一个168的蛋糕,成本可能连尾数都不到。我想,这就是现在到处都是面包、蛋糕店的原因之一吧……

认知7:一个视力平平的人,没有必要在干草堆里寻找绣花针。论述7:这句话在我看来,颇像那句谚语: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很多时候,其实我们是并不了解一些行业,不了解行业本身的运作情况,我们只是道听途说,比如:XXX是做这个的,然后有可能就会被外行当作信息来源一样去询问。但是,却忽略了,首先,我们自己的层级,决定了我们遇见的人会是什么的情况:大多数和我们是持平的,或者比我们更差(因为多数人更喜欢具有优越感),所以,多数情况下,通过这样的信息来源,我们仍然不了解这些行业。既然不了解,也就是视力平平,为什么要在不了解的信息堆中去搜寻自己未必能够找到的东西呢?

认知8:如果我们控制了一家公司,我们就能支配该公司的资产配置;而当我们仅仅是投资了一些可流通股票,我们对于公司资产的配置则毫无话语权。这一点可能非常重要,因为,很多公司的领导人并不擅长资产配置。大多数老板获得今天的领导地位,往往由于他们在某一领域的优秀,或是市场,或是生产,或是工厂,或是行政,甚至机构政治。一旦他们成为CEO,他们将面临新的责任。他们必须做出资产配置的决策,这是一项他们从来没有做过、非常重要、但并不容易掌握的工作。论述8:这个说法,有点像我们现在的领导层。(不得不吐槽)目前我们单位的领导层,据说,五年内会面临一个大断层。原因就是年龄到限,大批量退休。所以,现在我们的一把手,拼命在挑人、提拔。因为我是需要经常在各部门之间转悠,有些经办和我很熟悉,偶尔也会听到一些报怨的话。通过这些只言片语,我大概也能猜测得到,现在的领导层,在资产配置(员工管理)上,做得并不好。确实,他们升上领导,是因为原来经办当得不错,并不代表他们具备这个能力。

认知9:无论什么样的天才或努力,有些事情总是需要时间。即便你能让九个女人同时怀孕,也不可能让她们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生出小宝宝。论述9:以我自己的经历而言,前几年刚刚从网点抽调到机关的时候,我和一起抽调来的人员一样,做着跑网点的外勤工作。当时大家都是这么做的,所以我也不例外,后来有一次,分管领导在开会的时候,顺口提了一个想法,我当时就记下来了,从那次之后,每次去网点检查现场,我都会给自己增加一个额外的工作。当时我只是觉得领导的这个想法很有意思,我挺支持的,就给自己增加了这个要求。余下的人员,都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领导说123,坚决只有123。大概又过了几个月,一次开会的时候,领导在会上顺口提了一句,问我们谁有印象,当时全部人员只有我能对答如流,依据就是我过去几个月的积累。那一次之后,领导把我单独抓出来做分派另外一个工作,不再像别人那样,做着日复一日的网点现场检查。所以,在那一次之后,我特别重视日常积累的效果。时间能够给出最终的检验结果。

认知10:最初看似便宜的价格可能最终根本不便宜。一家处境艰难的公司,在解决了一个难题之后,不久便会有另一个问题冒出来,就像厨房里如果有蟑螂,不可能只有一只。论述10:这句厨房里如果有蟑螂,不可能只有一只,算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了。而且我觉得这句话可以适用于无数场合。就像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样的道理。每个现象的背后,很有可能都不止只有这一次,极大的可能是:已经出现了很多次,只是这一次,我们被传播到了,而已。

@[S564]-遥西西-公务员-常州

认知3:股票投资中不会出现可以值得我们百分之百信赖的情报来源。论述:财务报表可以被洗大澡,做假账、把正面信息放前面,把负面信息放中间,利用财务技巧、首因效应影响投资者决策。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信息都不一定是可信赖的,披露者都有自己的考虑,为自身谋取最大利益,信息掌握的越多,越会加重人的虚假自信。我很好奇,巴菲特这波靠阅读赚钱的操作,到底适不适合普通人?就像《中国式财富管理》这本书说的,巴菲特在早年的投资生涯中,很可能为了独树一帜而不惜大胆冒险,在他功成名就之后,他才说我们不赌。巴菲特的成功绝对是实力和运气的双重作用,运气这事儿,哪能去求?所以,像我这种普通人,还是认清现实,不轻信任何一夜暴富的吹嘘,持续行动积攒实力吧。

认知4:现在已然衰朽者,将来可能重放异彩。现在备受青睐者,将来却可能黯然失色。论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维持成功的状态不下滑是如此的艰难,暂时的低落和失败可能是为将来积蓄能量。一将终成万骨枯,理性看待自己和世界。

认知5:资金量少的投资者,做收益类投资,在当前的市场状况下,这类投资者想获得安全的累积收益,唯一明智的投资就是美国储蓄债券。即使有其他收益更高的优质投资,收益也不会高出多少,而且不能获得足够的安全保障以避免中期和最终的损失。论述:这句话出现在《证券分析》下第808页。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觉得格雷厄姆是在逗我,我啃到800来页,前面那么讲了这么多证券的分类、挑选的原则,格老居然最后只是推荐钱少的投资者买美国国债?顿时哭笑不得。后来一想,这种推荐是有理由的,对于钱少的投资者,又想安全、又想高收益,只能是被骗了。

认知6:投资是一种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有望保本并能获得满意收益的行为。不满足这些条件的行为就是投机。论述:我看财报书之前一直以为,长期是投资,短期多换手是投机,真的是太小白了。投资是耗费脑力的,需要认真分析研究,找到价值远超过价格带来的安全边际,也就是巴菲特说的护城河,保本是第一位的,收益只能让人满意。什么是满意?这就要问投资者自己的内心了。在现在这种浮躁的环境下,大家都幻想着一夜暴富,根据朋友圈、小道消息、内幕消息、专家背书就把自己的血汗钱都交给一个不靠谱的资产运营者,这无异于是自寻死路,你不被骗谁被骗?我清醒的认识到,想赚钱就不可能轻松,事少钱多离家近只能是美好幻想,稳定和高收益不能兼得。价值投资太耗费脑力了,而且是对判断力、心理承受能力、理智的极大考验。就像S说的,我不是爱钱,我是爱花钱。

认知7:股票的短期运作像是一个投票机,而股票从长期看就像是一个称重机,恐惧和贪婪在投票时起重要作用,但在称重时毫无作用。论述:情绪不值钱。就像S之前说的,如果我是艺术家,情绪的发泄可能会让我们留下千古流芳的作品,可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情绪和恐惧给我带来的只是困扰,而在投资中可能给我带来是损失,在持续行动中带来的是中断。

认知8:跳出投资看投资,投资是一种艺术。论述:之前看的分析财务报表的书籍讲的都是技术,而到格雷厄姆和巴菲特价值投资领域,投资就变成了一种艺术。艺术是需要审美作为支撑的,价值投资的审美就是找到价格远低于价值的潜力股,善用时间。不过,我还有一种小人之见,既然是艺术,其实就没有章法,没有明确的规则。是赢利还是亏损,全看投资者自己的决策,怪不得别人。

认知9:心理账户论述:心理记账方式往往与经济学和数学运算的方式的逻辑不同,以非理性方式影响决策,使个体的决策违背最简单的理性经济原则。我在花钱的时候大手大脚,在投资理财的时候用极其保守,这种处理财富的心态是极其不健康的。

认知10:财富管理是可以交由别人来做的。论述:专业的事情交由专业的人去做,既然不想付出脑力学习、分析财报、后续管理,那就花钱,把财富交给别人去打理。节流节流,克制欲望,顺便开源,先把本金积累起来再说。

[S112]闹闹-IT-北京

认知7:不要读完轻松简单的书就认为自己什么都会了,读读经典,脑子就彻底冷静下来了,比泼凉水好使。论述:读证券分析,最大感触是,啊,原来我觉得自己已经很了解财报了,好像自己很快要通过看财报致富了。看了证券分析,才知道,哦,不要简单读几本书就膨胀了。真正的价值分析的精华,才刚刚看到一点点。特别是格雷厄姆说普通人不要买股票,要买就买债券型基金,最好是国债。因为国债是无风险利率。格雷厄姆认为普通人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培训和大量的价值分析的研究,只不具备选优质股票的能力的,就老老实实买无风险利率最合适。

认知10:事实就是事实,不会因为别人的认同或者否定而改变。只读对自己有益的书,别人认不认同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书中学到的知识对于自己认知体系的构建有利。论述:中国式财富管理,是我读的最尴尬的一本书了,因为赶不上进度,把书拿到公司读了,有一天去吃饭忘了收起来,回来的时候,同事看了说,你在读财富管理,我觉得你不用读,首先你得有财富,然后你才需要管理,这本书不适合你。我听了以后笑着点了点头,表面很同意的样子。其实心里默默摇头,你这么说,是因为你没读过。高净值和超高净值人群,也是通过财富的原始积累和后期有智慧的保值增值、代际传承以及风险隔离,才做到一代一代的人享受先人留下来的财富。我现在先学会财富管理的方式,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资产,再加上学会的技术转化成盈利,然后盈利投资在复利,就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最正确的财富管理方式了。马克思都说资本家也是先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才成为资本家的。我现在做的就是在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然后再去复利嘛,毕竟不读这么多书,怎么会知道财富蓄积的重要性呢,月光是最要不得了,没有资本,就不能复利,复利才是最好的财富管理。

@Carol

认知2:天助自助者,不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论述:之前因为意外加了一个陌生人的微信,简单聊了几句,就互为僵尸粉,后来可能因为当时状态不太好又刚好看到我发的朋友圈,然后就找到我给说:她不知道该怎么做,每天都负能量,很迷茫,普通专科毕业,自高中毕业之后就再也没有认真看过书,不满意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并希望我能给一点她建议。我记得当时给她的回复是,我和她一样都只是普通人,每天正常上下班,所以建议她可以先试着去看一些经典类的书,她回复到不知道看什么,因为想到自己重拾阅读的那段历程,所以建议她可以先尝试着耐心把《资本论》看完,结果她回复说,一开口就这么大块头的书,她做不到,并问我有没有简单并快速见效的方法,当时想给她回复,传销快啊,要不你直接去传销得了,不过碍于要给对方留点情面,只给对方回复了:所有的光鲜亮丽背后都需要付出异于常人的努力,若吃不了学习的苦,那就只能被迫吃生活的苦。结果,等了好久,她没再回复我,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会去做,但后面我把她删除并拉黑了,因为巴菲特说过(额,也可以理解为,我在给自己的这一行为找了一个合理化且心安的理由),要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工作,我不想自己的生活哪怕仅是普通分享的朋友圈有与自己不喜欢的人有任何关联,哪怕一丁点都不可以。所以这件事对我的触动还蛮大的,想到了猫猫同学,在此之前对她是远远的倾慕,但看到她的时间安排表后,对她更多的事敬佩,哪有什么靠运气得来的光鲜亮丽,无非都是背后自我压榨式的努力。

@喵星奇奇萌

认知1:现金为王,很多事情在现金流量表是藏在不住的。论述:日常中,我们倾向于了解企业有多少的资产,今年的利润怎么样,而忽视了对现金流的关注。但是事实上,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资金链一旦断裂,如果不能及时融入资金,企业就意味着破产。现金流量表上的数字代表真正有该笔金额流入或流出公司。通过对现金流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企业有多少钱可用于后续经营,企业的往来账款是否存在舞弊。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公司都不是现金交易的,收入以应收帐款、应收票据等形式存在。应收款不等于现金,应收存在着不能全部收回的情况,事实上,哪家企业没点坏账呢。此外,舞弊通常会发生在往来款中,虚拟合同,以增加应收账款,粉饰报表,但这部分钱,实际上是不会实际回款的。一个极端的情况是,企业可能有非常漂亮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但是现金流却出了问题,最后破产了。因此,一家公司损溢表上显示很赚钱,并不等于公司帐上有很多钱。

认知6:财富积累靠复利,本金的积累很重要。论述:财富的不断投入和回收,再投入和再回收,形成了一中利上加利的良性循环,使得财富本身可以获得滚动式的快速积累。复利是非常可观的。对年轻的我们来说,如何积累本金是需要思考的。

认知7:投资需要独立思考能力。论述:巴菲特不投自己看不懂的行业。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对投资保持独立思考,对风险保持敬畏的态度,而不是跟随风口。这两年,P2P等收割小韭菜无数,大家似乎都陷入了一种思维,钱存在银行是跑不过通胀的,是贬值的,我一定要找个理财途径让自己的闲置资金跑赢通胀。殊不知,正有一群人等着你去。或许是社会的发展需要扶持小企业,但又不能让银行资产投向风险太高的领域,这个空位需要民间资金来填补,因此p2p大行其道。以2019年的视野来看,这几年,能保住本金,不被p2p圈,不被知识付费圈,不被保健品圈,不被A股圈,不被币市圈,就本金+银行利息来说,你已经跑赢了大多数折腾的资金。

春运,人类史上最大的迁徙

认知1:无论是投资理财(个人)还是公司经营(职业经理人),财务知识在个人与公司的经营上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即使是个人理财的决策,我们的角色都必须转换为职业经理人,理智地为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论述:这是财报阅读第一本书中最开篇的财务测试中的话。在个人方面,我选择了卖掉赚钱的。在公司层面,选择卖掉亏钱的。也就是说我当时两方面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当时给自己的冲击还是很大的,本质上一样的问题,在不同的角度来看竟然得到了相反的结论,这是没有思考的结果。并且对理财的概念还是很模糊的。所以这句话让自己意识到接下来的学习对自己是很重要的。

认知2:哪怕是明星事业,终有一天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转向成熟,然后再逐渐走向衰败。当事业进入高速成长期后,若经营者掉以轻心,未能及时进行新事业投资,业绩便会迅速下滑;而业绩一旦步入衰退期,随之而来的便会是经营危机。因此,最为理想的经营方式应是—在主营业务成长陷入停滞状态前,着手进行新事业投资,使业绩呈S型曲线互相重叠成长。开发新事业的关键在于—必须对主营业务练就的技术加以灵活应用。论述:这点我想说说我对于公司业务的认识。我所在的公司是做景区文创行业,最开始进公司的时候,公司业务主要是针对国内景区,单子还是很多的,当时整个公司都特别忙。到了大概去年吧,市场上多了很多类似的公司,景区文创变得竞争比较激烈了。在年底,公司开始把景区业务的模式运用到书店等其它行业,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到了今年,业务继续在扩大,但核心的模式还是最初景区业务的一套模式。这些让我想到了开发新事业的关键在于—必须对主营业务练就的技术加以灵活应用,个人的成长其实也可以套用这个模式,不断开拓新事业。

认知3:人性不会改变:人们仍然在狂躁的高点和抑郁的低点之间摇摆,渴求即时获利,却厌恶付出努力、认真研究和独立思考。大多数投资者的心魔(主要是情绪因素)都需要用纪律来克服。论述:真正的付出努力真是很难的,更不用说认真研究和独立思考,绝对要经过漫长的痛苦过程才能达到,所以很多人是不愿意走这条路的。就像之前有个朋友,说想赚钱,但却不想学习工作之外的知识。。。自己有时候也会放水,实在不想看书,就想玩手机发呆,想出去玩,学习真的是件辛苦的事情,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去动起来。

认知6:诚实将令人受益,作为管理者也一样。那些在公众场合能误导大众的人,最终,也会在私下里误导自己。论述:嗯,我之前有这种倾向,收集各种资料,好像收集得越多自己就会看得越多,每次给别人讲很多大道理,觉得自己好像都能做到,还不停地跟同事说要跟他学画画,大家都觉得我很上进。。。但是其实,资料从来不看,道理说过了也就忘了,同事说让我从每天画一张开始,我也从来都没有画。真的就只是在误导自己,装作自己很努力。开始逐渐戒掉这些坏习惯,不再去到处找资料,而是专注于解决手头的事情,把手边的事情做好。

认知7:我们的行为效果似乎每天都没有什么不同,但随着时光推移,日积月累,其结果却十分巨大。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是平庸企业的敌人。论述:时间也是优秀的人的朋友,是平庸的人的敌人。水滴石穿,随着日积月累,好的越来越好,坏的越来越坏,也就是复利产生的奇迹。

认知8:我们希望可以拥有一种能力,当我们在能力圈内运作自如知识,这种能力可以识别;当我们接近我们能力圈的边界之时,这种能力也可以识别。在我们已经建立的能力圈内,机会永远都会存在。论述:有段时间一直在担心,自己所在的专业和行业以后是不是会没有发展,以后会不会被淘汰,所以会想着转行,但是实践之后发现转行后更受打击,因为毕竟是从头开始,有更多不会,完全是在自己能力圈之外。而之前的同行中,有人因为一直努力着,发展的很好,所以,其实不是行业或者专业不好,而是没有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深耕。

@[S563]Carol

认知5:家族传承的重要性(家训)。论述:在《中国式财富管理》中,作者谈到大多数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因为所受教育程度不高,大多会为弥补遗憾,把他们的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先进的知识及管理理念,准备待他们学成归来时继承家族企业,但大部分留学海外的企业家的孩子要么选择留住国外,要么即使回国后也会选择自主创业或其他,很少有人会选择继承家族企业。借用文中的一阐述,在那些留学海外,学习了先进管理理念的企业家子女眼里,跟不上先进理念步伐的家族企业无异于脏、乱、差,故,大多数留学海外的企业家子女不会接手家族企业,进而,会导致家族企业文化断层。借用S大在晨读课上的一形象的比喻,现在很多父母生了孩子会找保姆帮忙带养,因为不可能做到24小时全方位监控,所以对于父母而言,你不知道保姆会给你家的孩子灌输什么,若灌输的东西不正确,那就相当于你生、养了一个小间谍,所以自己的娃自己带,不要假手于人。进而顺延,对于家族而言,家训的存在是十分有必要的。就像古代的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一样,有约束有传承,更能凝聚与传承家族精、气、神。

认知6:人,才是所有可变因素中最大的变量。论述:《中国式财富管理》中,把对于人的管理放在了对财富的管理之上,主要原因在于相较于其他因素而言,人的行为是最不可测的。就像李笑来在《论韭菜的自我修养》里面提到的一个好人是怎样由最初的性本善一步一步变坏一样。毕竟,身处红尘,所受诱惑太多再加之人的贪欲太大,私心太多,定性不强,很多时候往往会因自身利益而朝令夕改或其他,所以,对于未来,我们都不是神,而且你也永远不知道一个人最终会变成什么样。

认知7:信仰的重要性。论述:一直认为,有信仰的人是最幸福的,因为有内心坚守的信念且该信念可以在困惑或遭遇困苦的时候给予行动上的指南。虽然《这才是心理学》中提到,信仰与人们所处的周边环境有关。但有信仰总归是好的。因为所有的信仰即使有分配类别,但他们的核心是一致的,都是以爱为核心,拥有一股自发的向上力量,所以,就如文中提到了两个家族的例子,一个家族有信仰,一个家族没有信仰,经过多年的跟踪,结果发现有信仰的家族的家庭成员在多年后基本上做的都是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而没有信仰的家族,基本上都游手好闲,甚至有几个人还进过监狱,且没有信仰的家族所取得的成就远远低于有信仰家族的最低成就,正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一样,对于信仰而言,我们足以见得它的重要性。

认知8:不借钱消费。论述:看了财富管理,真正体会到贫富差距以及贫富者关于金钱游戏的level远远不在同一档次,有多少资本就玩多大的游戏。会花钱才会赚钱,借用明天的钱来办今天的事这些观点本身没有错,但若因忽略自身情况,滥用那些观点给我们不合理的消费找合理的借口就是我们的错。曾听说过这样一则新闻,说某高校一大学生半信用卡消费,到期日不能偿还,所以又办了其他信用卡用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进行还债,后面恶性循环,压力过大选择自杀。虽觉得不可思议,但它却真真实实的发生了,而且我身边也有一些这样的例子,所以,控制自己的欲望,坚守不借钱消费的底线,毕竟,欲望是喂不饱的狼。认识9:厨房里从来不会只有一只蟑螂论述:感觉就像是坏事接踵而至,一个问题的发生,往往是因为事情背后出了一系列的隐患,而这些系列隐患往往会引发多方面的问题,所以在问题发生时,应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并全方位,多方面考虑,以杜绝后期其他问题的发生,让一切防患于未然,避免堤溃于蚁穴。

——

如果你能看到这里,那就适合来和我们读心理学了。《学”硬核知识”,啃”超大部头”——2019年”心理学”专题读书活动启动

 

持 续 力

   ★★★★★  

ScalersTalk成长会是由Scalers发起的社群生态体系,专注1000天以上的“N阶持续行动理论体系与能力构建”,以“从英语初阶到同声传译全栈解决方案”为特色,以“持续输入输出训练实践拓宽认知边界”为导向。

微信公众号  l  持续力

新 浪 微 博   l  @Scalers

网           站  l   ScalersTalk.com

开 放 社 群   l  100小时训练QQ群 456036104

★★★★★

2019年成长会申请说明

《99小时,1000人!用持续行动突破成长困境—-S成长会2019招募启动》(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