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rs:读书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 ScalersTalk成长会 – 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 ScalersTalk Wonderland

Scalers:读书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生活随笔 scalerstalk 浏览 0条评论

ScalersTalk 成长会 2019 年火热招募中,目前报名人数已经突破 1000 人,参见《99小时,1000人!用持续行动突破成长困境——S成长会2019招募进行中

4天前,我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一张关于书的主题图片《今天,请充分发挥你的抬杠才能》,请大家对从正反两个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后台收到上百条回复,贡献了自己的看法。这其实是一次“大脑联机”的过程,每个人都提供了自己的视角,我们可以从回答中,窥到每个人的思想情况以及知识阅历,非常有趣。每个回答我都认真看了,今天专门写一篇文章,说一说我的看法。

 

1

从构图上,作者分别在横向和纵向构造了三个画面区域。从横向看,三个区域从下至上分别为:一堵高墙上面画满鲜花、蓝天和白云;中间部分是乌云密布下的城市,一片废墟,阳光穿过云层,洒在破败的城市上;穿透云层就看到了朝霞,目之所及,云天相接。

 

在纵向上,三个人物角色,最左边的站在地面上,手里没有任何书本,正看着墙上的画;中间的角色,站在一堆书上,垫高后目光可以翻过高墙,看到墙外的景色,墙外一片废墟,城市在远处阳光下破败;最右边的角色,也站在层层叠叠的一捆书上,书却穿透云层,于是站到了云层的上方,看到更广阔的视野。

 

在评论中有读者说,第一次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内心一震。相信很多人会有类似的反应,毕竟图像给人的印象要比文字更加有震撼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图片会广为传播。

 

在我看来,人们感到震撼,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书籍的重要性深得人心。从中学起我们就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们脑海里,书是非常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思想宝库和智慧宝库。一直以来,人们尊重有知识的人,也希望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所以知识的概念在人们的脑海里是有红利的,来自千百年来的知识分子,用行动甚至生命对知识的加持。

 

第二,强烈的对比给人深刻印象。在背景上构建了三个不同区域,形成了丰富的层次空间和强烈的对比,是这张图片打动人的重要原因。我们以前只知道读书可能很好,很有作用,但是这张图把我们内心很模糊的理念具体呈现出来,而呈现的方式就是非常强烈的对比。

 

最下面的区域,阳光明媚、鲜花盛开,不需要任何书本就可以看到。当你通过书本获得一定高度的时候,你会看到黑暗和破落。黑暗在你目之所及,绵延不断,远处又能看到阳光的映照。一片阳光明媚和黑云压城,形成鲜明对比,边界就是一堵高墙。

 

那为什么有一定高度以后反而看到的是黑暗的场景。有读者认为,这其实是代表世界真实情况,我们不再活在别人给我们制造的围墙里,发现了这个世界的黑暗,黑暗里面又有一些阳光。

 

中间和最上面的区域由充满希望的朝霞和密集的乌云所形成的边界,形成对比。这个对比效果,就全部加在那个站在最多书的人身上。当一个人站在足够高的书上的时候,可以穿过黑暗,可以看到曙光。

 

把第二个角色和第一个角色对比,就可以发现即使都有书,每个人看到场景还是不一样的,于是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应该多读一些书,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然后我们就转发朋友圈了。

 

2

但是当我们深入思考,用自己的第一反应去看信息的时候,往往就会用本能作出反应。这种本能反应,会由很多因素决定,其中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长期耳濡目染,认为读书非常有价值的,这张图片迎合了我们内心的想法,如果转出去也显得自己有水平,于是触发大量的传播。

 

从目前的自媒体文章来看,但凡谈到多读书、要读书、好好读书类似话题,总能引发广泛的传播。读书这个概念红利,甚至养活了很多家商业公司。

 

我们必须大力肯定书带给我们的改变,但是如果我们说,只要读书就一定能产生改变,那我觉得书一定不想看到这个情况。所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张图,我们应该明白以下问题:

 

书带给人的改变是线性的吗?

 

我认为这张图很大的一个败笔,就在于作者用了非常精心的手法去绘制图片背景,但唯独在个两个角色所站立的书上,采取了很粗糙的强暴式复制方法。

 

我们可以看到,第二个人的书堆和第三个人的书堆了,最后一节是相同的,复制粘贴。

如果我们想用图片来传递关于“书”含义,这里关于“书”的细节其实是做的不够到位的。而这种不够到位,也正好反映出书给我们带来的改变的有限性所在。

 

我认为,书带给我们的改变,未必是线性的,有可能是指数型的,也有可能是对数型的。

 

如果我把读书当成是非常有价值的涵养,那么当你的涵养,不断积累,不断增进的时候,在某个节点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或者沉淀出大的质变,这不是和书的数量呈现线性关系。书并不是以一本一本叠加的方式带给人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图中的隐喻稍微有些单调,纯粹强调了数量上的作用,却忽略了书的本质。

 

说到书的本质,我们还需要意识到,书其实是一个概念的统称,其实就是一页页的纸,上面写满字或者图表,于是形成一个实体,可以单独传播,被人阅读,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然而这种载体的传播,需要依赖于人类作为主体的搬运。

 

所以我们要意识到,并不是每一本书都可以等量齐观的。书会有好书,也会坏书。如果你读到坏书,那你踩在上面,非但不能把你垫起来,还会让你掉坑崩塌。

 

从这个角度上看,作者对书的数量和质量可能没有非常强烈的敏感性。这和当前市场上大多数人对于书的认知比较吻合。我们还是比较容易看到,如果有人说自己一年读多少本书,就会获得他人赞许的眼光

 

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读书的数目只是一个方面,而且数量多并不代表就一定好,因为书和书是不同的,书的内涵是不同的。书和书的差别比人和狗的差别还要大。强调数量就会带来忽略质量的问题。而书带给人的变化,绝对不是纯粹通过数量产生改变的。

3

有一个观点说,那个没有读书的人,是活在别人构造的世界里,看到是虚假的阳光,看不到真实的世界。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作者其实本身也在构造一个世界,我们看作者的图,其实也像图中最左边那个人。作者本身也在设置围墙,这个围墙就是画出来的画。

 

所以现在问题来了,如果我们让图中第一位个角色在墙上看到作者画的这张图片,会有什么样的感想,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你还会说他看到是虚假的世界么,至少他也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了?

 

所以你有没有想到,一个站在地面的人,并不一定需要站在一堆的书上。在墙上如果有这样一幅画,画出了整个场景,是不是也能看到第三个角色能看到的?

 

而你站在高处,就一定比在低处要更好吗?从这幅画的细节来看,站在最高处的人是无法走动的,只能站在那里,高处不胜寒。甚至不如中间那个人,好歹还可以骑在墙上。

 

所以你有没有想过,书到底应该在我们进步中发挥什么作用?的确,有一本书,有很多书可以搬到一个地方,然后你站在上面,看到的场景,我把它画回来,是不是一回事儿?因为即使是第三个,也只是看到而已,只是用一堆书堆上去,却不能获得任何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并不认为最左边那个人就会过得比最右边的人更差。

4

接着这个图,说说书籍应该把我们引向何方?

 

我们应该用理性的方式去对待书的作用。

 

首先,不过度夸大书籍对我们的改变作用。我们要认识到书对我们的帮助。书是一种脑力密度非常大的作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不经常有消耗脑力密度很大的时刻。有的体制和机制都在帮我们分担脑力。你在公司上班,工作时间长了之后,渐渐地都会被分解成一个螺丝钉,成为系统可有可无的角色,这是我们这个社会运行的重要方式,

 

所以对每个人而言,在生活中接触一些脑力密度大的产品和作品,有利于我们的进步和提升的,而书籍可以在这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既然我们能认识到,书籍是一种脑力密集的作品,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想想,其他脑力密集的作品也可以发挥同样的作用呢?比如说我们的行动,我们的思考?

 

同样一本书,不同人可以看出不同的效果。高中一起上学,一起学教材,不同的人能考出不同的成绩。一样的道理,当我们走上社会,同样一本书也可以带给我们不同的启发。

 

其次,从书带给我们的改变而言,不是一个纯粹的数量问题。大多数人都不读书,平常不会消耗任何脑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就应该读书,就应该学习,但是因为太多人不会,花费脑力去思考问题,所以书在这些人眼中,往往变成了宗教,变成了信物,变成了仪式,而不是脑力的消耗打造和脑力的锤炼,这就偏离了书的初衷。

 

也就是说,由于有一群人不愿意动脑、不愿意花时间思考,于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暴殄天物。这有点像二级市场的韭菜,不关心公司的基本面,不关心财报,只关心买和卖,在他的世界里,只有买进和卖出两个操作,因为这样最省力。

 

而实际上对书的理解并不是要化归到这样一个非黑即白的简单状态,而是让我们能够承受非常复杂的脑力活动,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有所认知。

 

这个复杂性不是一张图片、一句话、一篇文章能够简单说清楚的,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去了解。我觉得书的本质是往这个方向去指引,只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太想偷懒,不愿意花费脑力,而做出暴力简化,比如简化成多少本。

 

书籍还是可以带来改变,但这种改变是需要我们用脑力去置换的。当然,既然是消耗脑力,也绝对不止书这一种方式带给我们变化,我们应该要认识到这个问题。至于我们的情绪,其实不应该被一张图随意左右,否则我们其实和书中最左边那个人并没有什么差别。

 

我觉得我们所有的人都是最左边那个人,因为这张图中,大家都从地平线开始,地平线其实就是由无数前辈用一堆书堆起来的。

《刻意学习》热卖中

持 续 力

   ★★★★★  

ScalersTalk成长会是由Scalers发起的社群生态体系,专注1000天以上的“N阶持续行动理论体系与能力构建”,以“从英语初阶到同声传译全栈解决方案”为特色,以“持续输入输出训练实践拓宽认知边界”为导向。

 

微信公众号  l  持续力

新 浪 微 博   l  @Scalers

网           站  l   ScalersTalk.com

开 放 社 群   l  100小时训练QQ群 456036104

★★★★★

2019年成长会申请说明

《99小时,1000人!用持续行动突破成长困境—-S成长会2019招募启动》(请点击)

 

 本文原文:http://www.scalerstalk.com/1406-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