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几个问题(二) — ScalersTalk成长会 – 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 ScalersTalk Wonderland

关于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几个问题(二)

英语学习 scalerstalk 浏览 0条评论

4.1.jpg

【导读】这是英语学习系列文章词汇部分的第二篇。关注公众号scalerstalk,回复m查看更多文章。

3. 任务驱动型的学习策略需要注意为词汇构建语境场景

多数人在准备考试时,会拿出词汇表下一番决心,然后从abandon开始背,一般最多在C就出现精神游离状态,最后不了了之。

任务驱动型策略的好处是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大量词汇,但是坏处是,这些都是短期记忆,往往第二个星期就忘记了。由于遗忘曲线的规律,短期大量记忆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遗忘,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复习重现来解决。

早期在信息技术不够发达的时候,有不少书籍是针对这个问题来着手的,例如杨鹏的《17天搞定GRE单词》。通过列表的方法,排出每天需要背诵的单词词表,每天投入大量时间背诵重复。

最近几年单词软件应用兴起,例如拓词、扇贝等网站或者APP能提供基于遗忘曲线的背单词功能。通过个性化的数据,同时根据一定的遗忘曲线规律,来保证词汇较好地铭记在大脑中。

不管是书籍还是软件,其共通之处就在于,都强调不要在一个单词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而是类似于“看一眼,下一个”的模式,以足够快的速度在大脑闪过,让大脑快速建立词与意思的映射,同时加上一定频次的重复,来达到记忆单词的目的。

以背单词软件拓词为例,通过读音、汉英、英汉等不同的形式,反复地出现,同时对错误的词汇,增加出现的频次,最终来保证学习者能稳定地记住单词。

这个方法的副作用是,大脑为了快速地记住单词的对应意思,会引入一些与单词本身无关的其他的特征来辅助记忆。比如单词前后出现的顺序、单词的干扰选项等,用于识别单词。当大脑把这些无关特征纳入到这个单词的识别时,就会产生这么一个情况,在背单词的时候能顺利的选出意思,但是在单个挑选出的单词中,就无法准确地说出,或者在文章中,会有似曾相识但无从相认的感觉。

现在市面上存在不少类似的逆序或者乱序的词汇书籍,用于克服此类问题,可以部分缓解这种状况。

根本原因在于,这个学习策略给每个单词的时间太少,大脑来不及消化品味每个单词,并将其融合在已有的词汇网络中,就被反复塞进来了。就像一个没有整理好的仓库,是很难反向从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的。

笔者认为单词若要活跃地存在大脑里,必须是以场景的形式组织并存在的。在学习到一个词汇时,如果有一个场景,大脑会把场景纳入吸收;而在任务驱动型的学习策略中,由于没有相关语义场景,大脑只好把上述无关的特征纳入,以降低记忆负担。

一个破解的方法可以是,加入额外的复盘时间。对背过的单词进行二次的温习与回顾,将单词嵌入大脑的知识网络,与其他单词或者相关信息连接。我们在和陌生人聊天的时候,一般也会试探着讨论一些共同话题,形成连接,大体也就是这个道理。

任务驱动型学习存在这种语境缺失的弊端,下文将分析自由生长型的特点。

最后介绍一下任务驱动型策略的操作方法。作为一个计算机背景出身的,我比较讲究按部就班的执行。这里选取拓词这款应用为例,就当给它做广告了,拓词的市场记得给我钱:P

在拓词选择要背诵的词库,选定目标日期,然后开始背单词。第一次背时,系统会根据你的表现估算出你背完每天需要花费的时间。由于存在额外开销,比如错误的单词会弹出解释需要花费时间看,一般实际时间会略大于要求背诵时间。

背单词有英选汉、汉选英、根据读音选英文三种模式。一个单词会轮换若干次,如果无错误连续答对若干次,判定熟记;答错的词汇会重复出现,答错的越多,增加其重复出现的次数相应增加;根据学习者的表现,如果稳定在一定阶段后,不再答错,判定为掌握。

根据个人时间安排与任务紧迫性,每天背30~60分钟左右的单词即可。时间不宜过长,这种背诵方法由于重复性高,容易引发学习者的困倦。在第N天,拓词会出现若干天以前出现的单词,以帮助反复背诵。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