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人Flag立了就倒,我这里有一份不打脸攻略 — ScalersTalk成长会 – 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 ScalersTalk Wonderland

80%的人Flag立了就倒,我这里有一份不打脸攻略

成长分享 scalerstalk 浏览 0条评论

ScalersTalk 成长会 2020 年开放报名,参见持续行动,刻意学习——S成长会2020报名须知

Scalers点评: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前几日中信出版集团公众号推送的关于《持续行动》解读的文章,作者阿信(不是五月天那个)。


新一年来了,又到了Flag萌发的季节。相信这一个月的朋友圈,大家会被各种各样的新年目标花式刷屏。

不过阿信相信,“1月初下决心,1月底就放弃”肯定是不少人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很多项来自不同国家的调查都显示,立下新年Flag的人当中,超过80%的人都会半途而废,而最终实现目标的人只有10%左右。

新年立下的Flag,怎么样才能保持不倒呢?我们能不能告别“拖延症”,坚持持续行动呢?

今天,阿信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1.自控力差,是我们的原始本能

要想坚持实现目标,首先就要搞清楚我们为啥会拖延。

事实上,这个问题可能不是因为我们意志力不够强,而在于我们的大脑

非拖延症的大脑中,掌舵的始终是我们的理性,有着长远的规划:

图源:waitbutwhy.com 翻译:阿信


而拖延症的大脑中,尽管有着同样的目标,却多了一只爱捣乱的“猴子”——即时满足的快乐。

图源:waitbutwhy.com 翻译:阿信

这些即时满足,包括偷懒、分心、食用高糖高油高盐的食物等等,都是我们的祖先在恶劣的环境中得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而在现代社会,却会成为我们自律的阻碍,让我们离预定的目标越来越远。

而想要告别拖延症,就只有将这只“捣乱的猴子”赶跑。

一种方法,是靠刚性的截止时间逼迫我们完成任务。

毕竟,“Deadline(死线)是第一生产力”,比如阿信,每天3点半发推送的任务,让阿信不管怎样都会硬着头皮写完文章。

这是因为,截止时间就像一只大怪兽,让我们原始本能中恐慌、危险的信号,战胜了“及时行乐”的信号。

而对于不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就要靠我们自己来战胜这只“猴子”了。

2.别总想搞个大新闻

到了下定决心的时候,大家往往都恨不得“重新做人”,希望在新的一年实现大改变。

阿信还记得大学时每个假期,都会塞满一整箱书妄想着在家读完,最后发现只翻过一两本,莫名其妙就在家里瘫过了整个假期。

事实证明,全面开始往往意味着全面崩溃。


第一天排得满满的时间表,过两天就没有办法继续坚持了。

其实,意志力薄弱并不是精神品质的问题,而是切切实实的生理问题。


控制我们进行决策和自我控制的部分,就在大脑的前额叶。

它就如同“自控肌肉”,可以通过持续的锻炼来提升皮质的活跃度。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持续行动,自控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同样的,前额叶也和肌肉一样,在能量消耗的过程中会感到疲惫。没有形成自控习惯的大脑,无法支撑突如其来的巨大意志力消耗。

让一个昨天还在葛优瘫的人今天就背完英语又学编程,就仿佛让一个体育刚刚及格的人明天就去跑马拉松。

所以,这就该轮到小目标出场了!

3.先定一个小目标

要说服我们的大脑开工,就要先放弃过于宏大的设想,从能够控制的小事做起。

当然,小目标也是有讲究的。

制定目标的SMART原则

SMART原则是个管理学的概念,要求制定的目标必须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达成(Achievable)、与大目标一致(Relevant)、有时间限定(Time-bound)。

按照阿信的理解,就是像拆解OKR一样制定小目标。具体的任务要清晰,也要对完成任务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有概念,这样才能有条理地制定计划。而将计划代入具体情境中,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执行。

比如,阿信决定每天读书一小时,那么读通俗文学的计划就是每天30页,读难懂的大部头就只有每天15页。

每天吃完晚饭,阿信就会开展这项读书活动,如果饭后有其他安排无法读书,那么就要在睡觉前读完。

从一个小时攒起


排时间表的时候,总觉得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就出来了。可是真正实施的时候却会发现,时间就像水管里的水,哗啦啦就流走了。

要完成小目标,可以先从每天一小时攒起。

最简单的是把平常使用手机的时间砍掉,然而事实是,既不看手机又要坚持完成计划,对于一些手机重度用户来说简直就是双倍的难度。

所以,如果你无法放下手机,那么最有效的方法是寻找“增量时间”,先保持原有的作息习惯,把午睡时间或者早起晚睡的时间挪出来完成任务。

每天做才有感知力


在起步阶段,最好避免“隔一天完成”或者“三天内完成”的计划。我们说过,前额叶就像肌肉,是用进废退的,只有坚持锻炼,才会持续进步。


而更糟糕的是,如果制定了一个“一周背完100个单词”的任务,大多数人拖延症的本能一定会拖到最后一天才开始背后面的80个。

在不用完成任务的日子里,我们更容易丧失对时间的感知。


就像刚刚度过的元旦假期:仿佛只是吃了顿饭,串了下门,还什么都没有做,一天就过去了,完全不像被工作填满的日子一样漫长。

所以,在计划刚开始、我们的意志力还不强的时候,要保持每天都行动。


在死守底线的基础上升级任务


持续每天做一件事情的关键,在于合理安排任务。

底线思维”是个不错的方法。先问一问自己:最忙的时候,我每天能腾出多少时间?完成多少任务?

一旦确定了完成量,就把它作为每天必须坚守的“底线”:无论如何都要完成,哪怕再晚睡半个小时,也要把事情做完。

这样一来,完成任务的压力就小了,也避免了完不成任务的内疚而导致的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在完成底线任务的基础上,如果时间和精力充裕,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升级任务,比如多做5道题、多背10个单词。

这样一来,我们的持续行动就非常有弹性。你也会从中获得不断加强的正反馈:你完成了设定好的任务,言出必行带给了你成就感;而完成量的增长,会给你更多的信心。

总而言之,先定个小目标吧——要相信,只要能够坚持三天,就能坚持每一天。

4.放弃一些仪式感

为了实现目标,我们经常会进行一些十分有仪式感的行为,比如做一个超好看的手账:

比如把头像换成:

比如坚持每天打卡分享朋友圈:

这些有仪式感的行为,有些是为了向朋友公开自己的目标,来获取监督和压力,可以更有动力地完成目标。

就连向陌生人公开目标也是一样:比如一些健身App的打卡社交,虽然大家都互不相识,但是让他人的围观和点赞,也成为你继续下去的动力和压力。

但是,这些公开目标的行为,也可能成为阻碍你持续行动的阻力。


纽约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公布目标以后,反而会减少他们为目标奋斗的动力。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完成目标所获得的成就感,是激励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而在他人看到我们晒出的目标后,来自他人的了解和认可也会给我们带来相同的成就感,于是产生了“我已经完成目标”的虚幻,从而降低了行动力。

非但如此,“大目标”中的“小目标”之间,也存在着成就感的竞争。

比如,你的目标是好身材,健康饮食和去健身房锻炼都会帮你达成。一项研究表明,若在饮食上取得成就感,你可就不愿意去健身房了。

就像阿信,经常在起完标题之后就觉得自己的文章已经完成一半儿了。

用手账来每天规划时间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在写写画画结束的那一刻,我们很可能就已经兑现了足够的成就感。于是,时间管理最终变成了买本子的游戏。

所以说,在追求仪式感的同时,也要保持足够的清醒——我们追求的是大目标的实现,而不是沉浸在这些虚幻的成就感中难以自拔。

阿信常常听到大家开玩笑,“Flag立了就是为了倒下的”。但是,大家立下一个个新年目标,最初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新年Flag不是压榨我们精力的枷锁,也不应该最终成为自嘲的玩笑。

通过立下新年目标,发现焦虑的积极意义,从中获得不断进步的勇气和信心,这才是持续行动的奥义。

Scalers点评:关于2020年的Flag,在12月有一篇文章《立下你的2020新年Flag,一年后回来见证!》,我已经收集了,目前有300多条留言(只放出了100条)。我们2020年12月再来对标核验。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