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差异有多大? — ScalersTalk成长会 – 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 ScalersTalk Wonderland

人与人的差异有多大?

口译训练 scalerstalk 浏览 0条评论

ScalersTalk 成长会 2020 年开放报名,参见持续行动,刻意学习——S成长会2020报名须知

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网络上出现了许多段子:
“父母不愿意戴口罩,于是孩子把父母举报了,就像以前父母举报孩子去的网吧一样”
“父母劝孩子别熬夜,孩子劝父母戴口罩”。

……
我们越长大,越会意识到,其实人和人的想法真的很不一样。而且这种不一样,就像山与水,冰与火那样,非常深刻,非常普遍,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认识与了解。甚至这种不一样,需要我们警醒与敬畏。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些“不同”的存在,可能会在很多地方吃亏。
1
最近的新型冠状病毒会通过接触、飞沫传播,而许多小区的电梯按钮是人们高频次接触的地方。为了集体的卫生,会有物业甚至是热心人,在电梯里面放上一包抽式纸巾,方便乘坐电梯的人使用,避免直接接触楼层按钮造成交叉传染。

然而不用很久,有一些人把这些纸巾一张一张的抽走,甚至有人对着电梯按钮吐口水。这些视频被传到网络上,引来广泛讨伐。视频里的做法固然是不对的,但是不要忘记了,愤怒的情绪更容易引发传播。所以那些让我们情绪激昂的内容,更容易发出来,然后被更多地转发,更轻易地被我们看到。
有这样一句话:“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的还要大。”我觉得不能这样说,在忠诚性上,很多狗表现得要比人好。但是这句话反映的一个侧面就是,我们都长着一颗脑袋,但是脑袋里的想法和做出来的事情,真的是太不相同了。
2
如果是稀松平常的日子里,这种相同也许并不会很明显地显露出来。但是当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每个人之间的差异,就会成倍地放大。尤其是面对疫情的时候,由于疾病的传播性,防控上是要争分夺秒的。而每一种不同的想法,就像进入了加速版的人生,会演化成完全不同的模样。
有的人自私,自己到过疫区,也有过发热的症状,但是却隐瞒情况,仍然按照正常人的模式来生活。等到最终发病的时候,不仅连累了家人,也连带让所有有意、无意接触过他人的人都受到了牵连。
有的人恶毒,疫情发生,口罩一物难求。于是利用人民群众对于防护物资的迫切渴求,在网络上以销售口罩的名义实施诈骗。受害者不仅有为了给自己买口罩的,也有为了给疫区捐助口罩的。于是那些捐助款就流入了诈骗分子的手中。
有的地区意识不够,瞒报虚报,还顶风作案,阳奉阴违,组织大型聚会,最后情况爆发。有的地区意识到位,提前排查,提前控制,最后传播得到控制。
很多事情的发展,往往就在人与人的一念之差。
最近一个月的微博充斥着各种的消息。有的消息把人们感动到不行,有的消息把人们气到不行。于是情绪就像过山车一样,每天大起大伏。而一旦有一样事情可以让你情绪持续波动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上瘾。长期沉迷其中,我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影响。相信到现在,已经有很多人迫不及待要去上班了吧。
3
我们看到一些关于疫情的社会新闻很生气。生气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默认了一件错误的事情。我们默认所有人都和我们一样或者差不多,我们缺乏对于这个世界的“差异化”“多样化”的充分认识。
我们看到疫情发生,会想到要去支援,会想到捐款捐物。我们还会以为,所有人都和我们想的一样。但是我们可能没有想到,人与人的不同会有如此之大。我们没有想到,可能会有人半途截取我们的捐助,可能会用人把我们的捐助拿来售卖并为自己牟利,可能会有人利用我们的爱心来为自己发财,还有可能会有人编造谣言引发传播来获得关注度,还有人会伤害给他们治病救命的医生或者不允许他们回到自己的家……
诚然,的确在疫情面前,会有人奉献、有人奋不顾身、有人持续战斗,这些是人性的美好与光辉。但是我们作为成年人,也要看到,即使是太阳普照的地方,也不可能没有阴影。而这个阴影就来自,人与人的广泛不一样。
在若干年前SARS的时候,我们没有移动互联网,于是通过传统媒体,我们接收到的都是更规整的信息。不会有那么多负面,那么多的谣言,不会有那么频繁的推送,于是我们好像尽管知道SARS的严重,但是也就这样慢慢过来了。我们的大脑就习惯这样处理信息的,几万年了,都是如此。但是十七年后,信息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的大脑,并没有准备好。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很幸福的,被保护得很好,以至于我们对于人与人的不同缺乏深刻的认识。其实广泛意义上,这种人和人的不一样,是由法律来解决。不同的人们通过合同来相互约束,通过法律条文来确保对方的行为符合预期一致,通过法院的判决与强制执行来确保公平与公正。这样,在我们需要与不了解的人、不同的人相互协作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机制来保障双方按照契约执行。在这样的法律的环境下,人与人尽管会有不同,但是我们都会按照对彼此共同效用最大的方向努力。
在这一次疫情中,两高等部委已经出了相关意见,要“从重”处理。如果你看新闻,你会发现,有一些案子已经判决了。
“对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实施有关违法犯罪的,要作为从重情节予以考量,依法体现从严的政策要求,有力惩治震慑违法犯罪,维护法律权威,维护社会秩序,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

对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引发的全局性质的影响,让更多的“不同”暴露出来。应对这些“不同”的方法,就是立法。然后再迅速调动司法的系统力量,来解决。
4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很多事情,上升不到法律的解决层面。这个时候我们怎么来应对?
(1)尽量寻找在关键方面差异性小,相似度高的人为伍。
人与人的不同是全方面的,深刻的,无所不在的。所以我们如果想要找到那种完全与我们从头到脚相符灵魂相契的,难度不是一般地大,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不会遇到。但是我们可以限制在某个方向上,只要在这个方向里面,能够相同就可以。
比如你加入一家公司,公司选择把你招进来,并不一定要看重你所有的方面。他们更多看重你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再加上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很少数公司会很像阿里那样重视价值观的考核。所以如果你关于台海局势有什么观点,关于房价有什么意见,在大部分公司招聘的时候未必就会在意。也正是因为从这个角度,如果你和公司的同事不能成为朋友,是很正常的。因为同事要求的相同性,与朋友要求的相同性,差异很大。
同样,假如你想在个人成长上有所作为,那你要找那些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的人,看看能不能有机会与他们多相处。比如你看不进一些书,那你要找那些能够很容易看得进你看不进的书的人,而且这些人不仅能看得进,并且能把读书笔记写得很好。但是不要去和那些帮你合理化你无能的人玩,这样比较危险。比如你明明看不进书,结果有人开课告诉你,你看不进书是对的,没关系,大部分人都这样,用这个方法,压根不用看,听也一样的。这个行为和现在卖假口罩的,一丘之貉。
这个社会就划分成不同的场景,由不同的行业的人来服务。我们只要在这个场景下,做好一致性,在场景之外的各种差异,做好隔离就可以。例如,医院的医生给你看好病,在医生眼里,关心的是你的身体的情况,并且尽全力把你治好。医生给你提供的是医疗诊治,把你的病治好,而不是来和你勾肩搭背交朋友。所以一般而言,医生如果给你看完病,就要看下一个,而不是搂着你说,一会我们出去喝两杯。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根本不要介意那些与我们有很多差异的人。我们应该先接收到这种不同的广泛存在。这些差异,真的是非常正常的情况。社会就是由很多很多各不相同的人组成的,在日常的岁月里,我们各自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相反,能遇到与我们相互认可的人,来电的人,才是稀少的,不可多得的,值得珍惜的。
如果能想明白这个问题,那我们反而可以和许多不同的人打交道,并且和不同的社会背景的人交朋友。
(2)身边的人与你认知有差异,要么你影响他,要么他影响你
对于文章开篇提到的那种两代人认知差异不同的情况,解决方法就是软磨硬泡。一家人在一起,其实是慢慢影响的。既然是慢慢影响,那谁的韧性大,谁更能持续行动,谁就更有影响力。
下一代人为什么和上一代人出现代沟,其实根本来自对彼此生活的参与感缺乏。
年纪大的人会认为自己已经是长辈了,有很多晚辈的事情不愿意知道,也不想知道,甚至会愿意采用经验主义的方式,认为唯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才是对的。如果他们更愿意参与并且主动了解年轻人的想法,那也不会出现认知脱节的情况。
年纪轻的人会认为自己遇到的问题是独特的,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的,而年长者总是一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的口气,会让年轻人心生逆反。所以即使年长者有一些话有道理,年轻人也会刻意反其道而行之,最终吃亏摔跟头也不会承认长辈说得对。
其实两代人的进化学上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两代人的相同之处远远大于相异之处。所有的年长者都曾经年轻熬夜过,所有的年轻人都将脱发并老去。而如果看明白这一点,就会意识到其实我们的认知是有传承性的。在时光面前,在世界面前,不同年龄的人应该团结起来,把大家的认知武装在一起,让家族发展得更好。那既然如此,在两代人之前,多通有无,多向对方学习,才是最好的。
至于我们周围的同事、朋友持有与我们不同的看法,这件事情更好处理了。人们更容易相信自己看到的,如果我们因为我们自己的信念而发生改变,而且这种改变显著到周围的人都感到了力量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去改变他人。
在我刚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有一些进入高大上的好单位的朋友对我写文章的行为表示不屑。觉得这不过是一些瞎折腾的小把戏,不如好好享受一份稳定的工作带来的福利与优越感。
但是五年后,当他们再看到我持续做一件事情产生的变化的时候,又开始找我请教写作有什么方法。我现在需要对他们睚眦必报么?不需要的,已经没有必要了。我会笑脸相迎,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他们。那我就不怕泄露核心机密?不怕的。因为我知道,即使全部告诉他们,他们还是不会做的,这就是人与人的差异。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