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rs:情感成长的本质是个人成长——读《冷眼观爱》 — ScalersTalk成长会 – 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 ScalersTalk Wonderland

Scalers:情感成长的本质是个人成长——读《冷眼观爱》

成长分享 scalerstalk 浏览 0条评论

28.jpg

本文作者Scalers,微博@Scalers,游走在口译世界的IT从业者

最近收到出版社寄给我的《冷眼观爱》,用了两个中午的午休时间读完了这本书。之前答应了写一篇书评,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1.两点第一印象

这本书的书名叫《冷眼观爱》,作者是冷爱。拿到书后我注意到两个细节,在开始前值得提一下。

第一个就是,封面上写的“冷爱作品”。在我的印象中,一般原创的书都是写的“著”,再次之就是“编著”,最次之就是“编”了。除非特殊原因,一般我会优先看带有“著”的。但是这次看到写的是“作品”,但是在版权页的备案CIP显示的却是“著”,不一致。我感觉自己打开方式不对。于是我请教了出版社的编辑朋友,说“作品”较“著”相比更少用,可能更代表一个团队创作,所以这大概是一个团队协作的结晶,或者刻意为之的设计,或者就是任性。

第二个就是书的封面和腰封上还印着《七天找到女朋友》,我理解这个大概是副标题,但是如果这个是副标题,又只出现在封底,在书脊和书的外封正面又没有,CIP备案信息上也没写。这也是让我感到很不协调的一点。我能想到的一个解释就是,这个题目是为了营销的考虑。“七天找到女朋友”和“21天学会C++”从路数上是一个流派……由此大概可以看出来,学会C++要比找女朋友难很多,可以给很多程序员朋友莫大的信心。

而为什么我说是营销考虑,冷爱在开篇也说“七天只是一个比喻”,对七天作了合理化。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是特意而为之的技法,同时我也认为,这个操作手法比较符合冷爱的风格。冷爱是属于内心很有想法和比较有心机和计谋的人,这是我从他在网络上的综合呈现得出的结论,不代表针对冷爱个人的判断。

我为什么要分析这些东西,这其实和书中一个“分析需求”章节很像。我相当于在读完这本书后,学以致用了一把。

2.书本内容提要

这本书相当于以“从无到有”的方式,分成七个大步骤,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才能逐步进阶,包括你可能犯过的错误、个人细节的修养、生活圈中异性的数量、如何开展邀约、如何打造约会体验、如何确认关系以及如何形成长久稳定的关系等步骤。

这其实也算一种成长,从“没有”到“有”的成长。这个和我在成长会提出的“从英语初阶到同声传译”也有相通之处,但是我只敢说“1000天持续行动计划”,而且至少三阶(10^3)起步,冷爱同志毕竟艺高人胆大。

如果要审视这些话题,你会发现每一个都能展开成一个很完备的内容,而把这些集合在一本书里,所以也只能抓一些重点提及。涉及面广意味着必然无法面面俱到,但是里面也有一些我认为很有启发的点,后文再提及。

对于理性思维偏重的男生而言,把一件看上去复杂的事情,拆解成更加可见的步骤,从而帮助其他人的认知,通过提升认知,可以更好地指导行动,从而带来改进。这是冷爱为诸多读者做出的贡献。

从写作上,这本书的行文相对流畅,但是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在讨论到一些理念和逻辑层面部分的时候,对于引入的概念,没有相对精准的定义,反而采用的是用例子解释概念的说法,这可以部分帮助部分读者的理解,但是却又会限制到理解的深度。缺乏抽象描述的理念,会因为捆绑在具体的实例上,而无法泛化到其他领域。

3.几个关键点

这里摘录一下我读到的一些关键点:

(1)自信无法跨领域,但是逻辑却可以迁移借鉴

前半句是书上的观点,后半句是我加的。

这主要是针对一些“等我有钱了,就一定有大把的妹子”,或者“我没有人喜欢是因为我没钱”的错误归因所提出的。我觉得对于男人而言,有钱和有人喜欢,往往会无意等同,可能是由于各种偏见积压所致。虽然从概率上来说,二者会有一些交叠,但是作为每个个体而言,这么想的导向是不对的。就像,“比尔盖茨辍学创业当了首富,我辍学创业也能很有钱”的逻辑错误一样,你要辍学的结果通常更大的概率是人生惨淡。

很多人会觉得后面一个逻辑傻,但是我们却往往身处其中,不知道前面一个逻辑也很傻。

我对自信无法跨领域的理解是,行动量是硬功夫,你要达到一定的高度,那足量的行动是必然少不了的。因为行动量必须来自于你自己亲力亲为做事情,而且到达一定的量级。所以从来不会有“我法语好所以我自然英语也好”的逻辑,法语小组的许多成员早已用行动纠正了我的偏见,但是法语的通达却可以给我们在英语学习中带来许多借鉴,但是你在另外一门语言学习当中,该走的都要踏踏实实地走一遍,只是会有一个快慢的问题。

逻辑却可以迁移借鉴,是我读完了冷爱的论述之后的补充。我相信逻辑的力量,逻辑构建了我们整个科学和文明的体系。即使是再感情的事情,其实逐一拆分下来,还是能在某个层面找到逻辑链的。所以这也是我一直相信,所谓的情商本质上是智商的问题,只是声称有情商的人会把情商搞得看上去很复杂,所以对于智商不足的人往往玩不开,而且这群人往往还会自认为自己情商很高,这就是情商的诡谲之处。其实这个社会的金融、法律等领域也是让聪明人玩的特别复杂,复杂到普通人的智商已经玩不转了,所以只好找专业人士来帮忙,这样只能是在价值链的最底层。

整体看下来,逻辑还是可以驱动整个所谓的“找女朋友”的过程中的。从最开始的自我的审视反思,到“流量*转化率”的朋友圈导入,再到“朋友圈展示与群发勾搭”的技巧,再到“事前调研与事后总结”的迭代,再到“定位与预期管理”,再到“价值匹配和长期关系”……

冷爱构建了一套体系,也许他未必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但是我的意思是,这套逻辑可以迁移和借鉴的原因在于,这套逻辑在其他的领域也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有意思的就来了,如果你在某个其他的领域有一定深度的积累,通过构造一个从原领域到这个情感领域的映射,你可以相对轻松快速地把技能迁移过去。

“流量*转化率”其实是互联网商业的一个核心模式,“朋友圈展示与群发勾搭”其实和营销和广告有相通之处,“事前调研与事后总结”其实是在管理学上常有的方法,我在成长会也要求小组做复盘,“定位与预期管理”其实和品牌、职场关系的处理有相似之处。至于“价值匹配和长期关系”,其实就是我经常说的持续行动的问题……

这就是我说为什么逻辑是可以借鉴迁移的。但是关键在于,你无法直接完成迁移,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至少一遍的。

(2)成长的最后一公里必须要你自己走

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些方法或者做法,如果你看完了感觉到很爽,其实不能发挥出价值,因为仍然是个键盘党。去做去行动其实是更关键的一点。

然而其实我相信,如果你把“没有女朋友”当成一个问题试图通过看书解决的话,其实是缘木求鱼,因为你不可能光看书看完了然后写个书评就有女朋友了……我指的是真人,不是淘宝秒杀。

这就是我说的成长的最后一公里必须要你自己走。书中提到的许多细节如果我们做一做,其实会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满足于做个笔记什么的,没有用于指导我们的行为实践,那其实很可惜。

不光情感如此,所有技能类的都如此。

(3)个人的情感成长也是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做了一个社群“ScalersTalk成长会”,主要是和个人成长有关,包括持续行动等等,同时我会在这个公众号ScalersTalk持续地推送一些文章。但是我很少写情感类的文章。我不写这类文章的一个考虑在于,在这个话题下自以为懂的人太多了,以自己的出发点为立场考虑问题的人也很多,所以这一群人内部之间光撕逼的口水就能把撒哈拉沙漠灌溉成绿洲,而我不确定自己懂不懂,而我也不确认我能不能有一个自由的视点可以看到一件事情的多个角度。

但是在持续800多天的写作训练,再加上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我在逻辑上有一定的进步,因为我竟然会自发地去尝试看到一个事件的多个角度,而且我能很容易地抓到书的逻辑线,当然更关键是因为这是本通俗书。对于代数数论等书籍我从来不敢这么说。

同时,其实个人情感的成长也是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所以我相信用成长系统的视角来看,二者是可以对接上的。的确这本书的后部分我能看到作者的行文理念,和我平时所倡导的理念是一致的。

其实按照作者的框架,从“没有女朋友”到“有女朋友”是一种男人要完成的蜕变和成长。而既然说到成长,我花了两年时间搭建的成长系统的体系,其实就能对接归约上了,这就是我说的逻辑借鉴和迁移。

但是有一点我对书中的基调有不同看法。书中的有一个预设大抵就是,你没有女朋友,所以你是失败的,不光彩的,待拯救的……作者没有直接说明这个观点,但是我的口译训练直觉告诉我二阶表达一直是这个。我倒不愿意用这个视角看问题,其实“不发达国家”可以看成是“待发达国家”。

虽然营造一种“你没女朋友你的基因为要完蛋了”可以制造恐慌并且促进营销,但是我从本质上相信,假使我们的基因能从上一代到这一代,那我们从这一代到下一代,传下去的概率还是非常大的……

“没女朋友”这个预设会有一些反面的效应。一个就是有可能很多人内心会想,一旦我有了女朋友,就如何如何,这是一种反弹效应,就像暴发户一样,或者像刚刚解套的老股民。就像我在文章Scalers:持续行动至少要以年为单位》中提到的“坚持”一样,憋了一口气做了100天,101天开始就报复性反弹,全部放弃了,前功尽弃。其实这样没有用的,你的人生又不是有了女朋友然后就结束了,你还有更长久的生活,这才是刚刚开始。[1][2]

另外一个反面的效应就是开始刷量,攀比女朋友的数量……情感这种冷暖自知的事情,拿来攀比其实是一种浮夸,一群人相互攀比谁交的女朋友多,用一个“池浅王八多”的词来形容还是很合适的。我有篇文章叫Scalers:你是善于爬梯子,还是跳出盒子?》,这个烂梯子,不要爬为好。

我其实相信,世界那么大,总会有那么几个人瞎眼了看上你,而由于你的成长不够,会错失几个,由于你的不行动会少遇到几个。但是你必须不停地做,直到你有了那一天,你才知道你什么时候有了。这和练口译也是一个道理,你就老老实实地练,直到哪一天你的虔诚感动了上帝,你成了那个点化的金子。

但是我们还是要相信,垃圾都能变废为宝,作为每天都会产生垃圾的人,是不是要有更多的信心?

当然有信心没有用,要做事情才会有进步。就像我写了这篇文章,理清了一下我的思路,也许以后我会多写一些这方面的文章了。虽然文字有点多,可能会撑爆读者的脑容量,但是我不介意。

4.其他补充

书里还有一些点也挺有价值,限于篇幅此处不详表。例如,天人合一和阴阳平衡,例如反撇的思路,以及需求分析的一些应用场景。对我而言,比较有价值的就是作者做论述分析的那几段,因为我可以看到一位情感专家的思路。我觉得这些是比较有价值的,所以我才用了近5,000字写下来。

其实顺着作者的场景设定,还有一些其他有意思的问题可以讨论。

比如,既然有“找女朋友”系列,那能不能做一个“找男朋友”系列?成长会里面有7成的姑娘,其中有许多仍然待字闺中。我觉得可以尝试总结一下,其实这是一个极其分裂的世界。

比如,对于女孩而言,如何识别约会中开了挂的男人?其实对于男人的约会技巧,我是这么看的,这些可以帮助男生的进步,但是最好做的浑然天成一些。也就是所谓的技巧变成了你的一部分的时候,那就是你的了。否则拿半生不熟的菜鸟技能出来秀,那就是应该在约会现场拍死,谁让你平时不好好练习内化呢?我有一句话叫,持续行动才能定义新的自己。

另外,新时代形势下的两性关系模式,在道德层面的压力以及社会伦理的问题,也是值得探讨的。但是我却相信我们在很大概率上仍然会过上“普通”生活,你终究会遇到那个TA,有了一个家。毕竟情感专家就像专科医生那样,专科医生那都是同一专科病人,情感专家垂直的也会积累大量花式极端案例。但是要相信,我们在平时里的努力,在平时里的投入,最后都会带给我们健康的成长,而这个健康不仅仅指体魄,也指我们的情感生活。

毕竟,情感成长的本质是个人成长。

最后本文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不构成该书的购买建议。

参考文献

[1]Scalers600天持续行动给我的启示

[2]Scalers:除了每天吃喝拉撒睡微信灌水,你还能持续地做件什么事?

其他书评

Scalers:正本清源,让成长走得更远——读《格局逆袭》

Scalers:春节假期不妨读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如果写点情感文章有人看么?想的话就打赏一下吧。

ScalersTalk ID:scalerstalk

本文原文http://www.scalerstalk.com/845-relationship首发ScalersTalk本微信公众号作者Scalers,游走在口译世界的IT从业者。微信公众号ScalersTalk,微博@Scalers,网站ScalersTalk.com,口译100小时训练计划群C 456036104

成长会是由Scalers发起的面向成长、实践行动,且凝聚了来自全球各地各行各业从业者的社群。有意入会者请和Scalers直接联系,我和其他会员会和你直接交流关于成长行动等各方面的经验教训。2016年成长会持续招募中,参见做能说会写的持续行动者:ScalersTalk成长会2016年会员计划介绍(2016.3更新)

Scalers:怎样快速找到ScalersTalk的历史文章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