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敢想,就能成多大的事 — ScalersTalk成长会 – 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 ScalersTalk Wonderland

你有多敢想,就能成多大的事

成长分享 scalerstalk 浏览 0条评论
强烈推荐你来参加“管理学”专题读书活动

ScalersTalk 成长会 2021 年开放报名,参见 焊牢车门,整装待发——S成长会2021报名须知 

我最开始做成长会的时候,受到过凯文凯利1000粉丝定理的影响,说的是,如果有1000人愿意为一个人的作品付费,那这人完全可以独立生活,不需要再有其他的工作。于是,我自然就没有想要太多,我觉得每年有千人左右的社群规模,持续下来,就很好了。
这几年,我做成长会,也一直保持这个规模。但是由于我的影响力客观上在不断增长,要保持这个社群规模不变,那门槛就是在不断提高的。事实上,从我最开始做这个社群,到现在,门票的价格已经增长了十倍。也就是说,如果我的社群价格不调整,可能会有1万人?甚至更多。
这让我想到巴菲特家公司伯克希尔的股票,由于多年不拆股,现在股价已经到42万美金(240多万人民币)一股了。要知道,在80年代,这支股票也就不到1000美金。即使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这个增长也是相当可观的。

巴菲特的故事,我们在2018年“财富与财报”专题读过,里面有一个事实,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巴菲特的很多股东,是多年长期持有股票的,长达几十年的时间,获得了巨额的回报。在《跳着踢踏舞上班》这本书中有一句话:“凡是能在早期就为自己的资产找到可靠管理者的投资者,总能顺利晋级富豪阶层”。这里给我共鸣的,不是富豪,而是“早期”。早期的意思是,持续。则“就没有意义,持续做一件事情,做到足够长的时间,才是最大的考验。
这里又回到开篇说的成长会。这个社群已经持续运行到八年的时间。过去七年,我就持续做了这一件事,做了这个成长会,把智力资产注入到这个社群里,打造氛围、培养习惯、交付成果,不断增长社群的内在价值,形成了很宽的社群竞争的护城河。长期做一件事情,我们积累的用户也很认可社群,所以每年续费的小伙伴,也非常多,甚至有人离开两三年后,在外面看了一圈,还是觉得我这好,于是又回来,以致于每次留给新人的席位反而是不多的。老朋友们往往会在正式发布前,先抢走一轮预售的席位。
从现在看,我当时社群的设想,已经基本实现。成长会在业界也有一点点口碑,至少很多人知道我出手比较狠,于是不敢来;当然也有人终于做好了心理建设来了以后,发现了别有一番天地,自己以前想太多。
也有人问我,你现在做得很不错了,有没有想到做得更大一些?影响更多的人?其实不瞒您说,早在2016年我刚刚开始做社群的时候,我就接触了阿里方面的资本。不过对于成长会这件事情,我倒真没有想要“做大”。但是其实对于投资方来说,影响更多的人,真正目的不并不在于鸡汤式的“影响更多的人”,而在于,你能不能搞一个能持续赚钱的好项目,让我投一投,赚点钱。再退一步说,我看到市场上有不少声称要“影响更多的人”,真正考究下来,我恍然大悟,他们并没有说是“好影响”还是“坏影响”,只是要“影响”。
到底要不要影响更多的人。我们看几个数据就知道了,清华大学每年的本科生也就招3000人;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果我们要做成长的事情,我觉得这个半径不会很大的。教育与成长这件事情,有自己的客观规律,不能搞大炼钢铁那一套。
比如,以现在成长会的规模,我能做到对大部分人有印象。如果有的人活跃一些,我了解的更多,有的人行动的频率少一些,了解的会少一些。但是整体上说,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头像,我能把这个头像与他本人关联起来。这就是我们说的“认识”,或者能“认得出”。所以有的人说,我像个教导主任。
有一次,我分享了我的读书书单、学习要求,以及完课率的数据,秋叶大叔的评价是,“更像是在带本科生”。我觉得我们的学习强度、力度与深度,不会比对本科生的要求低。所以,这更像是教育,而不是纯粹的商业。
所以,尽管从人数规模上,我做的算是“小事”,才千人左右,还不如许多网红一个晚上加粉的速度,但是从事情的难度、力度上,我做的事,可以算“大事”,毕竟我们社群的小伙伴,每天会花很多时间,投入在读书、学习、思考、交流上,而且能持续很长的事情。这些事情,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我们取得的成效,也是非常显著的。这一点价值,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做成长真正应该做的事情,也是我们社群的立群的根本。
但是假如说,我们又要真正做大,那要怎么做呢?今天的标题是,你有多敢想,就能成多大的事,反正认真想,认真做,都能实现的。
  • 从质量上的做大。用更高标准、更严格的要求,来进行行动指导。这部分主要是通过难度的设置,强度的把握以及力度的提升来完成。挤压掉大家动作放水的空间。这部分是结果导向,就是要每个人的行动,出结果,而不是仅仅抓过程。

  • 从数量上的做大。把服务的对象,扩大十倍、百倍、千倍。这就是一个创造顾客的过程,让更多的人来加入与购买我们,从而创造更大的规模。规模大了,事业的资本金充足,也能做更多的事,绘制更大的蓝图。

其实目前商业战场上,大部分人都在做第二件事。第二件事,相对第一件事情容易上手。比如:
  • 开设产品分销比例,发动用户变成渠道销售。

  • 通过购买流量,测算回报比,来快速增长规模。

  • 树立成功案例,传播专业形象,获得用户感知。

  • 与渠道或者平台合作,深度绑定,交换成果。

这些是属于经典的营销管理的内容,我们在2019年读营销学的时候,系统学习过。
当然,这里还会有一个困境:
假如我把规模继续扩大,那我的很多时间,就会用在举旗定向、团队管理、渠道沟通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这样一来,从客观上,我自己读书、学习、研究的时间会少很多。而和社群小伙伴一起行动学习的事情,其实是我最喜欢做的。
像教育或者文化类的事业,还是少不了亲力亲为的。我知道很多人在红了以后,自己是不会写文章的,而是花钱请写手,仿写自己的风格,用自己的名义发出。他们不会再认真写作修改一篇文章,而是交给编辑或者助理,自己享受成果就好了。我觉得这样对自己的事业还是很危险的,这就像一位领导,如果不到一线去调研,就盲目出政策,就容易出问题。
还会有人有一种顾虑,如果做大以后,氛围会变得很差,大家相互之间的认可度会降低。这是客观存在的,毕竟如果有流量交换,就会有利益套取,最后群里面来的就是拉人头的、卖货的,加上一个天天吹牛的群主,而不是真正持续行动的人共成长,这样太危险了。
破解的方式,其实还是不要直接做大,不要直接开闸放水,而是在坚决保持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做大。也就是说,需要增加多级的筛选缓冲机制,把台阶铺好。
  • 从宏观层面,传播与影响力的工作需要继续做。

  • 从中观层面,承接用户到访的接待工作也要做。

  • 从微观层面,持续行动、刻意学习的事还要做。

只有这样,才能在下一个七年的时间,把我们的成长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今天是五一,以上是我的思考劳动成果,给大家汇报。欢迎批评指正。

以下是我的视频号,以后会增加直播的机会,方便大家拾级而上,最终让我们相遇在成长会,焊牢车门,共同行动。

欢迎关注我的视频号Scalers
近期活动

我要做个共读直播了 参见->5月10日。《刻意学习》共读活动启动!

S成长会2021报名须知,这里高手不少,给最能持续学习的你准备!《焊牢车门共成长——S成长会2021报名须知

面向2021年6月的CATTI笔译训练营《备战2021年6月CATTI笔译训练营(第12 期)开放报名!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