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rs:《精进》是新时代的青年文摘 — ScalersTalk成长会 – 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 ScalersTalk Wonderland

Scalers:《精进》是新时代的青年文摘

成长分享 scalerstalk 浏览 0条评论

35.jpg
本文作者Scalers,微博@Scalers,游走在口译世界的IT从业者

既然是精进,那就没有止境;既然要想厉害,那就是动态的持续的,不会一劳永逸。

采铜先生是我比较尊敬的一位知乎前辈,在我的印象中,采铜给出的答案好像总是那样的深刻。

最近,采铜出了一本新书,《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从书的题目来看是比较大气磅礴的,于是我通过新浪书评人的群联系到出版社的编辑,寄了这本书。因为是书评人的群,所以寄书的代价是需要写一篇书评。按照以往的逻辑,收到书大概一周之内,就应该写出书评。我是427日收到书的,但是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拿出书评,所以开篇需要向编辑表示歉意。

1.谈书的副标题

书的副标题是《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成为很厉害的人,这种想法可能在很多人心中有过,尤其是以小清新居多的知乎上,更是很容易吸引到许多关注。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可能是一个出于营销考虑的折中选择,就像我的上一篇针对《冷眼观爱:如何七天找到女朋友》的评价那样。

但是采铜和冷爱的区别在于,采铜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对于在学术领域有过博士生训练的人来说,用“厉害”一个词来描述精进这个书名,其实并不是准确。你如果说要精进,那精进到什么样的一个状态呢?厉害是一个相对用词,而且也没有标准。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博士生可以算“厉害”;但是对于一名教授博导,博士生也许未必就是“厉害”了。

也许我这样讲你不明白,但是为了写这个书评我专门到中国知网找到了采铜的博士论文拜读了一下,其实从《表面特征线索在客体保持中的作用》这样学术风格的题目来看,我相信《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的确是为了大众,做出了特别的考虑。

面对商业和学术,也许你不得不做出妥协。

2.全面整体的综述写作风格

《精进》这本书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七个侧面切入。如果给一个总体评述,就是面广求全,也就是如果你要把“精进”这个词拆开来看,其实在这七个方面发力,是可以有一些启发和收获的。

采铜以自顶向下的角度来分解这个话题,最后细化到小标题,小标题带有一篇文章,文章中插入小故事,再加上一些关于书籍的引经据典。于是整体上看非常的规整。

我个人认为这是学术训练的结果,也就是这本书其实更多像综述风格的书籍。综述的意思就是给你一个索引入门,于是你可以在综述里面找到很多关于这个领域的其他信息。比如其实我觉得这本书的很大一个价值就在于里面提到的许多书的名字,这些书籍其实可以引领我们到更深处。

所以这本精进可以算是一个入口,也算是一个出口,这是一个引导我们精进的分发口。

写综述就要求作者有很深刻的积累,能对于领域有一个全览性质的认知。这一点采铜做到了,在每一个章节,每一个故事,甚至每一页,你都能看到谁谁的某本书的引用。这就要求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积累,否则你无法如此的信手拈来。

3.我想看到一个更加真实采铜

我开篇说到一直没有写出书评,其实有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这尽管有上面我提到的长处,但是就阅读体验而言,我每每读了几篇,就很想把书放下,不想再读了。“不忍卒读”的原因不是因为精彩,而是因为引用的例证太多,冲淡了逻辑的完备和深度。

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尽管这本书在结构上非常优雅,但是其实分到每一个主题上,篇幅并没有多少。然后除却了一个承上启下的开头,作者又要讲一个长长的故事,故事结束以后,就简单的议论后,得到了结论。所以这其实并不能算“点到为止”,也不能算“意犹未尽”,而是你刚刚挽起袖子,战斗就结束了。

我一直想找到一些推理步长稍微长一些的论述,但是我一直没有找到让我兴奋的点。就我个人的读书体验而言,如果能在字里行间中,找到作者的论述分析逻辑,然后顺着逻辑往下一路推演,最后有一些结论。也许这些论述不加例子会有一些干枯,但是倘若跟下来以后,绝对是美妙的阅读体验。

但是在读《精进》的过程中,我很难感受到这种体验,于是我常常没法读下去。我看到的是采铜一直似乎在隔着一层纱在向我讲述七个方面,一会引用这本书一会引用那个例子。当然引证的确有助论述的有效性,但是在这本书里,我觉得作者没有用充分地逻辑驾驭好这些本可以更加生动的例子,反而变成了一场拼凑和掉书袋的游戏,陷入了“我知道一个故事,我给你举一个例子”的泥潭里。

而这样看下来,似乎又落入到成功学的话语窠臼中。成功学最常用的就是,我给你讲一个例子,所以有一个结论,我们这章节就结束了。

所以每次读的时候我都在感叹,采铜你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想法是什么?能不能用你自己的话说出来,哪怕很直接很暴力的语言,我觉得也要比,“XXX有一本《XXX》的书上说过,YYY的书上说……”要更加力透纸背。

另外需要提到的一点是,这本书没有对一些概念进行更深一步的辨析,而是默认的借用了一些概念。就像“厉害”、“成功”这些词,我觉得在没有厘清范畴的时候就开始长篇大论,至少在计算机领域里的博士论文中,是行不通的。

所以其实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内心很压抑的一个感觉就是,采铜同志,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4.哪一个是我?哪一个是你?

我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也和一些朋友交流过。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你读这本书的时候,意见那么大?而且好像很失望的样子?你印象中的采铜是什么样的人物?

这个问题突然把我点醒了,于是我开始追溯我的记忆。我大概回想起来,采铜给我的印象是在好几年前的时候,因为他的一些回答的确点醒了当时的我。

于是我就翻开了知乎采铜的页面,在采铜声明退出知乎一年的界面上,看到了我给他点过的四次赞同。最早的是2011年,然后三条是在2012年左右。

其中有一条,是关于“观念消费者”到“观念生产者”的回答。但是我忘记我看过这么一条,不过对比彼时此时,我发现,五年后不同的是,我不再是那个只会刷知乎点赞的人,我已经是一位持续的观念生产者。过去800多天,我也累计写了80多万字了。比如最近的一篇文章《Scalers:成长者要勇敢地向上游进发》,其实也谈到生产者的话题。

那么问题来了,五年前的我,看到这篇回答的时候,若有所思甚至点赞。五年后的我全然已经忘记有过这么一次经历,但是我却在以这样的原则不断践行。那么今天给这本书所做的评价,其实是基于五年后的现在展开的。

这五年我也一直在变化,所以也我现在的要求也许比五年前更高了。那我现在对这本书的评价,是不是值得其他人参考呢?

或者说,我是不是要切换回到五年前的那个我,以那种视角再审视一下这部作品呢?

我的确想过这个问题,而且我的结论,如果我五年前看到这本书,我相信会比现在有更深刻的感受。虽然更残酷的可能是,看完后仍然很可能忘记掉,但是幸运的是后续的持续行动让我仍然捡起并实践了那些忘却的理念。

写到这里其实我觉得采铜的《精进》仍然是值得我们研读的。成长的路每个人的每一步都要扎扎实实走过,就像我们曾经读过的《青年文摘》,至少伴随了我们走过青春岁月。然后也许某一天你不再觉得这个好看了,但是毕竟你们曾经一起走过。我觉得《精进》可以算是新时代的《青年文摘》,从里面的点滴文字中,至少某个阶段的你,都能受到启发。

但是如果我们要继续精进的话,我希望我们能做到的要比这个还要更多。因为既然是精进,那就没有止境;既然要想厉害,那就是动态的持续的,不会一劳永逸。

其他书评

Scalers:正本清源,让成长走得更远——读《格局逆袭》

Scalers:情感成长的本质是个人成长——读《冷眼观爱》

Scalers:春节假期不妨读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ScalersTalk ID:scalerstalk

本文原文http://www.scalerstalk.com/865-aggressive首发ScalersTalk。

本微信公众号作者Scalers,游走在口译世界的IT从业者。微信公众号ScalersTalk,微博@Scalers,网站ScalersTalk.com,口译100小时训练计划群C 456036104

成长会是由Scalers发起的面向成长、实践行动,且凝聚了来自全球各地各行各业从业者的社群。有意入会者请和Scalers直接联系,我和其他会员会和你直接交流关于成长行动等各方面的经验教训。2016年成长会持续招募中,参见做能说会写的持续行动者:ScalersTalk成长会2016年会员计划介绍(2016.3更新)

Scalers:怎样快速找到ScalersTalk的历史文章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