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暂行缓办”的事情,最后都怎么样了? — ScalersTalk成长会 – 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 ScalersTalk Wonderland

工作中“暂行缓办”的事情,最后都怎么样了?

成长分享 scalerstalk 浏览 0条评论

ScalersTalk 成长会 2020 年开放报名,参见持续行动,刻意学习——S成长会2020报名须知》。

Scalers点评:

读管理学的一个好处是,对于职场上的一些事情,都有很好论述。我前几天在读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时出了一道题,就是请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职场上“暂时缓办”的事情,最后都怎么样了。这个问题激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今天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回答,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对你的工作有所启发。

相关阅读《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学”专题读书活动启动

好处——留足余量,防止需求易辙

输入

@[24队][S443]飘飘-广州:我现在的工作,尤其是到年末时,经常需要配合其他人来完成一些工作,我本来是个特别积极快速响应工作配合的人。因为每次都说得很急很重要,所以我都会优先提供。经历了两三次以后发现,对方的需求总是会变的,有时候我刚刚做完,要求又更新了,我就得重复做,最后变成我这个最先响应的人比其他人做了更多遍。所以现在我都变了,就算邮件或领导说得很急,我都会缓个半天时间,等他们确定了我再动手,这样节省了我好多时间。

@[12队][游学]桃子-江苏:每天会遇到很多领导交代的事情,但是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应该立即回应,有时候领导就是提出来的一些想法。这时候我需要从中判别哪些可以缓缓。判定的原则是重要性和投入产出比(最终能落实的行动给组织带来什么变化),比如最近提出来的某个层级的绩效评估方案,这个本事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作,单纯靠我和我的团队是完成不了的,耗费的精力会比较大,而且就算最终做过一些测算,所有我并没有安排,属于搁置情况。最终这个月人资发起了绩效调整,由他们来统筹落实,如果我之前做了,可能有一些效果,但是价值并不会很大

@[27队][S13]Amanda-咨询-深圳:以前的公司曾经想学习平安大学搞一个企业大学,我仔细分析公司的人力架构、培训体系,本部门的人力资源、支持平台和已有课程架构后,认为没有必要建立,就没有着手。最后就是老板也确实是嘴上哔哔,让行政的人去注册发现注册不下来后就不了了之再也没提过了。

@[17队][游学]极目落羽-上海:几年前,一个系统的发布,在初期因为外界政策的临时变动而搁置了。后来这个系统就没有再发行过,因为有更多的新的产品可以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了。

坏处——惰性导致缓办,缓办影响心情,最后还是得办

输入

@[16队][S749]小玉儿-泉州:……在个人成长上,我也经历过“暂行缓办”的事情,比如读《毛泽东选集》期间,凡是遇到读《中华民国剑桥史》,作业都会搁置着,结果就是再也不想去做,不过好在要进《管理学》前预留了一段时间,很勉强地补完了作业,非常深刻地感受到当日完成作业与补作业之间的心情是非常不同的

@[11队][S523]Sarah-北京:对我来说,在职场上经历的暂行缓办的事件就是暂缓了医学期刊的学习,在年初的时候,我制定了这样一个医学期刊学习的计划,但是后来发现内容特别难,同时呢,我手头又有其他正在紧迫进行的工作,比如说出差或者是要加急赶稿,这样的一些事情,所以我就暂行缓办了。但是呢,后来到了5月份发现当我们接了一个医学的同传会议,这里面涉及的专业知识,它的难度深度不亚于医学期刊上的文章paper。所以说,实际上自己平时没有做到这方面的准备,到了当时接会议的时候,一个小时的会议可能需要两天的时间去准备,同时也耽搁了其他现在比较紧迫的工作,只能请假去准备这样一个会议。这样一来,自己对于重要而又不紧急的事情实际上是忽视了,这样的一个暂行缓办并不是明智的决策,我还是要应该把这个医学英语给捡起来。

@[6队][S1158]J.Li 温哥华:我公司最早是通过经销商来做业务的,产品通过经销商分销到零售商店。这个业务渠道最早是成功的,因为我公司的供货能力还达不到与零售商直接对接的水平。随着公司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经销商的价值意义开始萎缩,这个时候,同行业的一些公司已经开始与零售商直接开展业务了。但是我们公司迟迟没有开始行动,主要的原因是和原有的经销商合作关系特别好,面子上有一点抹不开,另外也对新的业务没有足够的把握,担忧两方面都不讨好,所以这个决策就一直拖延下来。最后的结局就是我们后来又花费了两年时间,通过降价等不得已的策略来重新获得零售商的业务,直接导致其中一年的业务亏损

@[10队][游学]王守-郑州:我之前是负责设备维护的,设备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般遇到问题第一步是为了让系统恢复正常,然后再分析具体原因,最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这个分析的过程非常麻烦,而且经常要进行大量的修改工作,我们的常规做法就是恢复功能以后,暂行缓办,只要这个故障不再发生,没有人提及,就可以放在那里不用管,即节省了时间精力,又完成了维护任务。

最后的结局就是,悲剧。设备不是以单体的形式存在的,它是一个有机系统的一部分,当一个问题出现,我们不去从根本上解决,再一个问题出现,不去深入挖掘原因,到了后期,问题就越来越多,而且往往是一个问题引发另一个问题,最后系统无法恢复,直接崩溃,损失惨重。

@[22队][S344]K-北京: 比如培养直播人才,竞品公司早在两年前已经布局了,打造了自己的成功团队,我公司还停留在传统的思维中,认为直播带货是非主流销售渠道,没有进行销售人才储备。导致市场被竞品占领。疫情后又紧急重推了此项工作,且成立了相关部门及推出了相关课程。

@[6队][S367]紫烟-沈阳:之前客户要求对某一款产品的所有生产、技术、服务、以及现场装配质量等要求的执行情况下发一个通知要求,需要7家单位上报材料,并在我这边汇总形成最终文件。其实,这些完成指标在各个相关部门都有,而且会更详细,因为我们这个方案里包含的东西太多了,没法具体一一阐明清楚,只是有个结果。

刚开始,我是每月形成材料报给直属领导,他给我提了一些意见,我改了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反馈了。后来我休产假,移交给另一个同事。等我回来,她说她看领导也不看也不问,只是年底要了下,所以她自己做主一季度一报了,领导也没提出任何疑义。我回来接了一个季度,换岗了,又交给了另外一个同事,他问我怎么个报法,有没有上报的必要,因为客户代表已经更换了,也没有人再提这件事了,我们直属领导也升为部门领导了。我让他问问现任直属领导意见,后来他跟领导确认不用再上报了。

总结下:

1.这件事开始我们是不认可的,属于一件事干两遍,浪费我们的精力,但迫于客户压力,我们不得不开展。

2.要求有了,但是对于我们的完成情况,没有得到客户的任何反馈,领导也只是为了完成客户要求,并不太重视。

3.人员变更,客户和我们领导都变了,基于客户变更别的单位也提出不想继续上报的意见了。所以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

其实,很多事情拖着拖着就拖没了。像我们的自我成长、锻炼等都是这样,今天想着明天干,明天想着后天干,后天就没信儿了。像读书群的读书和作业,一般当天要是没完成,周末其实更不想读书和写作业。但我们为什么又不得不写呢,因为有S的拿着鞭子抽呢。

缓办=不办,方案最后白干

输入

@[10队][游学]小Q-北京:“暂行缓办”=“永远不办”,职场上给领导提出一项方案,领导打开方案看了几页,放在办公桌上说我再认真看看,以后就没有以后了。通过学习这章节的知识,发现我们领导属于听者型的领导,如果汇报沟通中没有讲到他感兴趣的亮点,这个方案基本搁置。

@[5队][游学]小布-深圳:在学习室内设计一环中,其中的CAD绘图这块,另外一个人负责,我只负责软装设计,因为这块别人可以做,就一直暂行缓办去学习,甚至完全没有去学习,重点负责自己拿手的软装这块,现在的结果是,遇到公司拆分,少了这环,整个工作流程就缺了一环,自己还没时间学习,也不能只是找了个外人来做,哪同样会遇到今天,你自己不掌握,你要依靠另外一个人才能及时完成,造成了最近工作的一个被动,培训和学习,赶方案同时进行,非常的不好,最近很多单进来,第一个是精神压力大,第二个是把自己累出病来了。

@[27队长][S299]荔枝-北京:之前在创业公司的时候,有次老板说找到了一个比较不错的产品,还带业务去工厂看了实际情况。合作意向初步达成之后,业务就开始忙活这个产品的事情了,但是中间遇到问题和工厂沟通的时候那边不是很配合,就跟老板反馈了这个事情,他总是说,好,等我抽空再去一趟,跟他们好好谈谈,基本总是这样说辞,最后等了花都谢了,也没反应。这种情况出现多次之后,业务也没心思放在这个上面了,中心开始转移,后期这个项目也就挂掉了。

我们个人其实也常这样,特别是那种有时间见个面,有时间约一下。基本上都会是无疾而终。所以还是需要该做的时候就去做,不要拖。

@[19队][S692]卓-北京:公司想要做一个实验报告,但由于当时费用预算的问题,进行的搁置——暂行缓办,最后的结局是永远不办,从而导致了公司在此产品上失去了相对的竞争优势。

@[2队][S387]小文-杭州:“暂行缓办”的经历:我有过一个技术改造想法是要准备要做的,但是没有产出详细方案及时跟老板汇报,因为我认为它是重要不紧急的,所以优先取处理手上的其他紧急工作。后来另一个同事向老板汇报和我想法类似的方案,老板就安排由他来执行这个任务了,而我就浪费了一个好想法。

@[26队长][S1022]林-贵州:我所在的企业是一个传统企业,信息化的架构一直沿用传统架构,几年前阿里的技术团队和我们做沟通交流的时候,给我们提供了一套互联网架构转型的方案,当时我们其实已经有了传统架构对于资源的浪费、管理和调配以及快速迭代响应困难等问题的一个认识,也知道这些问题想要彻底解决只能从低层架构入手,但是当时整个组织的风格是求稳的,所以就将这想工作暂行缓办了,后来到去年兄弟单位以及完成了改造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项工作在我的组织里还是没有启动。

@[7队][S384]超超-台州:我在职场上暂时没有经历过“暂行缓办”的事情,一般我会按日、周、月、季度和年做计划和总结,每天都会在本子上记录下来。“暂时没做”的事会一直显示在本子上,眼不见为净,所以一般都会尽快去解决。我清楚“暂行缓办”的结果会是客户的流失和满意度的下降。所以向前推进,能快速解决的就立即行动,需要多方配合的和时间积累的就提前做准备。

@[9队][S538]柯南-柳州:我是做英语培训的,一两年前,打算开办一个针对初中生的英语集训营,但当时觉得要忙其他的一些暑假班,所以就没有去做这一件事。结果是可以想而知的,一直都没有开办成,还找了更多不合适开办的理由。

@[5队][S286]Kim-青岛:我非常看重执行力。在职场中,对于“将来我们要怎样怎样”或者“如果以后怎样,我们就怎样”的假设思考完全不会考虑。因为这些事情所提出的未来,根本不是基于目前的事实,可以是长远的计划,但没有当下的执行可能。我自己的工作,不存在“暂缓”(on hold),只有“不做”(abort)。对于暂缓的事项,我根本无法做计划,尤其是当重新启动因素不是我能掌控的情况下。

@[3队][S718]陈开心-青岛:男女朋友的暂行缓办都是分手结局的,不管谈的多长。女的要结婚,男的说没时间没钻戒。发现最后根本不用这些了,因为其他的一箩筐早就指示你要分手了。

对症下药:症在哪里,药在哪里?

输入

@[24队长][S518]多多-重庆:在职场上,一般什么事情会让你暂行缓办?这个问题对我而言,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a)这个事情与我而言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浪费自己的精力但是对自己无用甚至会有利益损害,用暂行缓办是借口其实是不想办;

b)这个事情可做可不做,现在手上有更重要的事情所以现在不想做,用暂行缓办是因为不愿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c)这个事情或许有用,但是会占用我过多的精力,所以用暂行缓办会有逃避的因素在里面。

@[9队][S1174]雪梨橙-上海-医疗器械:我能想到的近期一个错误的“暂行缓办”是一直想习得Power BI这个工具,一来可以加快数据处理能力,二来可以利用它进行动态图表的制作和发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却迟迟没有行动,主要的原因是一来很忙,似乎没有时间去研究学习;二来现有的工具以及报表制作等都已经满足了团队和老板们的要求,大家也已经很满意了。似乎觉得没有升级更新的必要。所以就一拖再拖,每当工作量大或者几项任务叠加时,就后悔没有早点学。从这当中吸取的教训就是,暂行缓办不是只看眼前是否重要,而是是不是对未来有后续长远的影响,是不是能有个突破性的提高。

@[15队][S189]派大星-北京:当一个队员来找我请假的时候,以往他的表现会在我脑海中过电影,结合他请假的理由,会决定这假批还是不批。当我说出“等训练结束再说”或类似这样的话时,这假一般就没戏了。一件事,如果当时没有敲定给出明确答复,要么这事没人想办、要么这事还没有到位。

@[25队][S1010]Jenny-上海:一般情况下,被要求“暂行缓办”的事情,都意味着有缺陷、考虑不周、时机不合适等问题,除非当事人坚持并不断提出修正意见、或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否则就会不了了之。我曾经遇到过“暂行缓办”、最后取消的事情,也遇到过一开始暂缓,但过了一段时间又拿出来重新讨论、修正方案后实施的情况。在这里就举个例子吧:在多年前,我曾经参与过公司创建“进口商品展示中心”的项目策划,该项目的背景是上海自贸区的成立,而我们公司当时拥有比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空间、客户资源、政府扶持等条件,因此在很快的时间内就组建了项目小组,进行立项工作。但在这个过程中,项目推进得并不顺利,经过3个多月的讨论、方案修正、外部沟通,该项目还是被“暂行缓办”,主要的原因是当时海外股东有重大变化,公司正在启动被收购流程,不宜进行重大项目投资。后来,事隔3年之后,该项目再度被提出来,并经过修正之后很快就进入了实施,此时无论是时机和外部环境都更加成熟,因此推动得也非常快。

@[5队][S1220]破晓-武汉:每到月初的时候,要去财务部门结算上个月的供货商的货款。同时每个月头几天,财务部门的事情也是特别多,这个时候,好多部门的人需要找财务的人办理各种与钱有关的业务。对于财务人员而言,他们一开始的说辞就是“你等下再来吧,现在没空的”。好些人不知道这话什么意思,就傻乎乎的走了,这样就可以筛选出一些不是很急性的事情,而剩下没走的人会在财务人员休息的小片刻又去找他们,这个时候它看两眼,觉得好办的,立马就给办了,不好办的就会说“这个不急,要不你明天再来吧。”这个时候又筛掉一部分人,剩下的就是老炮了,这个时候他们不慌不忙地见缝插针找财务人员唠嗑,散烟,说说家常话,一番闲聊后,人家财务人员会主动问你有啥事?这个时候你的事情如果十几分钟搞定,立马就给你办了。若是不好办,它会与你约定一个时间,你再来就是了。

所以有时候办事情也是一个艺术活,得会来事情。不能傻乎乎地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

@[2队][S381]点心灯张权-烟台:暂行缓办,其实就是:想一想,研究研究,开会讨论一下,以后再说吧,要听取别人的意见。

最后的结局一般是没有然后了。事情没有结果,停止了。

我在职场上经历过很多暂行缓办的事情,但是我要举一个反例。

我有一个领导他不愿意动脑子,对于复杂的事情就会说这个事,我要想一想,以后再说吧。其实这件事情也就没有结果了。

所以我就抓住他的这个行为模式,在一件事情上我不想做,或者想让事情停止的时候,我就会给他说复杂的事情,他就会说我要回去想一想,这件事情也就结束了。

方法没有好坏,要看怎么用。

@[1队长][S768]Alice-上海:

1)一类纯粹是因为觉得它太过于枯燥,又没什么技术含量在,就是一些很基础的常规操作。偶尔会因为懒惰,觉得没什么新意,就“暂行缓办”。然后这类事项拖着拖着就那么拖过去了,等再发现的时候,已经无关重要,也就不了了之了。当然,偶尔也会发现因为对这类事项的疏忽,会导致一些麻烦出现。后面,自己认真考虑了一段时间,既然我不想做这类看似枯燥的事项,但这些事项不做的话确实又隐藏着麻烦与风险在,那么一开始就不要让这些风险存在,所以我会一些动作提前做,这样既不用做这些枯燥的事项,也不用担心隐藏的风险了。

2)另一类纯粹因为事情太难开展了,心生畏惧,鸵鸟思维,脖子一伸就以为麻烦走开了,事情做完了。就会一直拖一直拖,拖到实在拖不下去了。再不做就要出问题了,这个事情别逼无奈,即便万分不想做,但也要硬着头皮去做,这个时候因为有时间的限制,即便做也是任务式的做,按照最低标准在执行的。而且稍不留神还会有翻车的风险在的。这类事情是很困扰我的,好在自己已经在刻意转变自己的这种心态,遇到这类事情,不应该逃避,而应该拿出自己的勇气,迎难而上。

@[21队][S786]狗刺go-武汉:以我自己为例,虽然没进行统计,但在工作快三年了,我发现自己只要是想着先凑合用后边再改进或等后面再处理的事情,还有因为当下时间不够仔细看完的材料,后边基本上都没完成,哪怕只是隔了两天,也有时间,也不会在挤时间去看。事后面对一堆积攒下来的学习材料、周报、会议文件,自己根本不想动,也没有人逼着你看,就是不动,除非到下一次真要用。我目前的做法是,当下时间足够就仔细看,不够大概看下,而不是想着放着等完全空闲的时间,即便有自己也是不会看的。

@[5队][S341]萌新-平顶山:我把“暂行缓办”的事情分为三类:①其他领导推卸责任型,②事情理解不够透彻,沟通尚有欠缺型,③可行性不足,以及不符合自身利益型。

第一类,一般我都是表示,技术上或专业上我达不到要求,做不好,因此要向领导汇报,同时也建议对方去和我的领导直接沟通。然后领导会做权衡,确定要不要接手。

第二类,往往是缺少关键领导审批,或者是操作步骤上有问题,需要确认。这种在我确认后就会办理。

第三类,一般就是推说汇报,以及我太忙了接不了这个活,然后让上层领导协商指派工作,一般不大会指派给我,另外除了我直属领导的指派,我也不会接手。正式文件一旦跨过直属领导,我就又话可说了呀。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