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rs:汇报一下昨天支付宝加群实验的情况 — ScalersTalk成长会 – 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 ScalersTalk Wonderland

Scalers:汇报一下昨天支付宝加群实验的情况

成长分享 scalerstalk 浏览 0条评论

7.11.jpg

昨天推送了一篇支付宝的文章《Scalers:从支付宝改版看付费的未来》,并且做了一个小实验。给我的支付宝scalerstalk[at]gmail.com([at]替换@)打68元,我会加你为支付宝好友,并邀请进入Scalers的朋友们支付宝1群。截止到7月10日晚文章写作时,群里马上40人。

我最开始提出这个做法来有人会表示不屑,但是目前的实际数据却也还是有说服力的。我举另外一个例子,万能的大熊老师做的是100元进支付宝大熊群,仅用1天的时间已经超过500人加入,把一个群填满了,这是真的因为我在里面……大熊老师的微博粉丝数量是我的100倍,微信公众订阅也是我的十几倍,所以从付费比例来看,我的数据还不算那么难看。

对于这事情,分成两拨人,觉得牛逼的和觉得傻逼的。其实就像我以前的文章里说的,不同维度的人都有一套自己认为有道理的逻辑,他们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和他们不一样的人是傻逼。其实这无非对错,只是我们的价值取向不同。但是我觉得有的时候我们看问题不要纯粹从个人的喜好出发,因为我们还是需要成长的。

文章在朋友圈传播,有一位支付宝工作的读者给我留了评论,我读了评论感觉正如我文章中说,阿里的人对于这个思考果然很深刻,不过也能看到我的分析方向上也是没有错的。我正感叹思考深度差距的时候,他说,外部人士能看到这么深已经很不容易了。不管是否客套话,我感觉还是很开心,我和支付宝唯一的近距离接触就是《那一年,我去了清华园,你去了阿里巴巴》一文里的那个Offer了。当然,这位支付宝的读者,也成为了我的支付宝好友。而与他的探讨,也带给我许多收获。

经过读者同意,将评论刊登如下,细节处略有调整,请大家多注意其中的行文分析的思路。结果有时候往往没有那么重要,分析的方法和逻辑,才是可迁移借鉴的。

仔细地拜读了。我现在不在钱包部门,据钱包的小伙伴说,对这个左手打美团右手打微信的战役,老大更看重打微信,不过这更多可能有竞争情绪在。

我的看法,支付宝做社交和线下都是在拓展应用场景。

社交是拓展线上支付,支付宝玩了这么多年钱,对钱的理解不是微信能比的,甚至很多银行都比不了,只不过监管看得紧罢了。即便如此支付宝还是在挖掘钱的各种不同的玩法,包括钱的商品属性和时间价值,之前是在用户和机构之间玩(余额宝,娱乐宝),现在是让用户互相玩(招财宝,借条),这些场景在有丰富的用户点对点连接的时候能更快地爆发性发展,毕竟聊天和聊钱对技术来说只是两种数据罢了,聊天能聊7亿用户,聊钱就不能?于是就有社交了,而其实这个社交不是社交,它只是找个名义把有金钱关系的人通过好友或者群组的形式连接在一起,然后推广金融功能(借条)或者放大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其实是给投资人看的,事实上用户之间的每次转账对支付宝都是成本),有了市场和人气啥都可以做,比如你说的大家觉得来支付宝就是来付钱的,所以把群组建在支付宝大家更容易掏钱。

然后线下,其实我觉得线下反而是可能会有大收获的,线下支付的推广面临一个先鸡先蛋的悖论,没有商家支持用户不会去用,没有用户用商家也不会花成本去装核销终端,支付宝布局都很早,这两年大家一直嚷嚷线下支付,其实支付宝11年就开始推广线下支付了,但是这个局一直破不了,直到去年钱包装机量上来了,线下双12这样的活动才能搞起来,但是双十二有个问题,用户有消费能力,却没有一个类似淘宝的卖场可以让用户直观地发现商家,而且支付宝有牛逼的商家自运营能力,却被各自为战的商家服务窗分散了战斗力。现在有了商家的卖场,超过美团之流一个数量级的用户量会刺激商家在支付宝上做自运营,更多的折扣和更便利的用户支付和使用折扣也会吸引更多用户在线下用支付宝(点评的折扣券还停留在20世纪的用户体验),这就是一个正向循环了,而且,其实,用户在钱包里转账支付宝是赔钱赚吆喝,商家端的收单才是利润来源。

ScalersTalk ID:scalerstalk

本文原文 http://scalerstalk.com/555-review,首发DoNews专栏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621.shtm

本文作者Scalers,游走在口译世界的IT从业者。微信公众号ScalersTalk,网站ScalersTalk.com

ScalersTalk成长会回复“VIP”查看.口译100小时训练计划群C 456036104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