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怎么过才不会废掉? — ScalersTalk成长会 – 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 ScalersTalk Wonderland

大学四年怎么过才不会废掉?

成长分享 scalerstalk 浏览 0条评论

19.1.jpg

 14.2.jpg

 Scalers点评:又是一年开学季,数百万的中学生开始进入大学校园,开始了长达四年的自我荒废之路。我必须要说,大学生在四年当中特别容易把自己搞废掉,因为我们的环境太诱惑我们放纵惰性而不是刻意学习训练,而这个后果会在大学毕业后三年体现出现出来,甚至影响一生。在我过去的文章中,写过一些关于大学生活相关主题的文章,有的还是十万加阅读。当然也有一些也引发了争议,但是我坦诚地把我的想法与大家沟通,这些不是说教,而是我的行动体会,希望大家能得到启发,三年以后再回首,不会有任何的悔恨。为了自己的未来,现在多做一点。 

文章目录,点击查看 

Scalers:大学生上课为什么一定要认真听讲?

Scalers:大学生活应该怎样过才算靠谱?

Scalers:给清华非土著研究生新生的学习生活攻略

Scalers:学历这件东西到底重不重要?

Scalers:抱歉,老师讲得好不好,不是你们学生能评判得了的

1

Scalers:大学生上课为什么一定要认真听讲?

 本文首发于2016年3月 ,获得10万+阅读

读者中有一些大学生,大学生还是要上课的。于是我的问题来了,你在上课的时候,是认真听讲,还是在聊天说话玩手机?

可能有的人说,看情况,水课我就不听,专业课我会认真听。我的观点很鲜明,大学生上课就是要认真听讲。

1.认真听讲是一种能力

能力就像肌肉一样需要训练,既然需要训练就需要持续点滴地培养。而培养的方式就是在大学的每一个课堂上,要求自己认真听老师讲课。当认真成为习惯,你会很享受这种高质量的动作给你带来的好处,比如专注的能力,入定入静的能力,这些能力会伴随你一生。

而大学你将近有100多个学分的机会让你持续地培养这个能力。而如果你在大学里持续散漫形成习惯,你会发现在后续工作以及学习中,你很难让自己专注。于是即使到关键时刻,你的弦也是绷不起来的,于是你基本上就是一个废人了,因为要你上的时候,你不行。

2.课程讲的不好不能成为不听讲的理由

大学里面可能有通识课或者专业课,老师的水平可能也会有高低,于是现在流行的观点大概是,这个老师很水我就不听讲,这个课太烂我不听,大不了自己看,然后你发现考试成绩也不会太差。但是这里的问题来了,我始终相信老师的整体水平还是优于学生的,所以当一个学生说老师讲得烂的时候,我其实是期待学生能说出来具体哪里烂,而且能指出明确的点以及可改进的方案的。但是现在更多数的情况,学生只是用“这课很烂”,作为“我不听讲”的理由。然而和几个同学抱团一下,相互认可彼此的观点,于是就在一节课上给自己放水。

一定要记住,你在平时放的水,最后一定会流到你的脑子里的。其实我是不相信一个认为老师没水平的大学生,水平要高过老师的,老师站台讲台上,你就好好听讲。你在大学里面认为那个老师是水货,这个故事的另外一个版本是,你走上社会以后,你认为你的领导没水平,但是更真实的版本是,你没有水平。

大学其实是专治青春期各种不服的地方,如果你能驾驭得住因为自己的无知产生的肾上腺素,而且能从老师的课堂中吸收到东西,那即使你在工作中,遇到一个你自以为很烂的领导,你也会可以工作中迅速成长。

3.课程有用无用不是一个大学生的格局能判定的

现代的大学生最爱说的话就是,这些课程设置很落伍,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学了也找不到工作,都是无用的课程。其实我觉得很幸运的一点是,中国大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尽管有不足之处,但是幸好还是过来人设置的,而不是由学生自主设置的。如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见设置课程,那真的完蛋了。

学生有时候是很目光短浅的群体,这也是大学学习的核心目的之一,提升视野和格局,不要那么目光短浅。要以学生那丁点的行动量要拿来判定大学课程有用和无用,是很可笑的行为。大学生在大学需要练习的一个本事是,给你一门课程,你学到你能力范围内的最好,也许这未必会是全局的最好,但是至少是突破你自己能力般的好,因为有时候人和人的差距的确很大。

如果你在大学里能训练自己不带情绪地学好任何课,你毕业走上社会,会成为非常有竞争力的人。你会发现你出活的速度,可以把很多人碾成渣,而这也意味着你的收入也从来不会低。

4.跟上老师的节奏,梳理你的思路,这是最快的进步

有很多人上完了大学,思考方式还是那种“原生态”的模式。所谓的原生态就没有经过系统刻意地训练,没有经过斧正,而是任由随机事件随机冲击产生随机结果的状态。如果你从大学毕业的时候,你的大脑里没有留下任何你的专业领域带给你的精神、信念、理论和体系,只是比走进大学的时候老了四岁,那你的思考方式很可能就是原生态的。

原生态的人最容易被营销号、营销党收割了,这是很容易煽动的一群人,商业也以从这群人身上赚钱为导向,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原生态人的进步和成长,其实也没人关心在意了,反正赚了你的钱就行。

所以你现在能在网络上见到大量的需要手把手教的伸手党,假使这批人上过大学的话,基本上可以说是没听过讲的一群人了。大学其实是手把手教的最后机会了,老师上课会基本上按照课本给你推演一遍,来龙去脉,构建逻辑。所以如果你能完整地跟下来,一堂课的收获是非常大的。

5.聚精会神在这个时代已经是稀缺能力,大学应该打好基础

走神是认真听讲的大敌。工科理科学生上课其实很辛苦的,以前学习理论计算机的时候证明NP-C问题,全班同学一起推演,证明到后面老师都绕进去了……而这些证明的过程但凡有一步你的思绪跑偏走神了,你就完蛋了,因为要跟上都会异常地困难。有些课程的设置和难度,你要没听讲课后自己看书其实更有困难,于是上课你要是不认真听课,基本上就是渣的命。

文科也许好一些,也就是走神的代价更小一些。比如英语专业的口语课,看看电影聊聊天,放个音乐扯扯淡,讲讲故事做个展示……我在大学是辅修过工商管理的课程,我表示除了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可能需要在原理上专注投入,其实的课程从思维强度上,要比工科理科的课程,小很多。

但是出来混都是要还的。如果走神坐飞机的时间多了,课堂没有留给你什么,然后又占用了你大量的时间,相当于你的青春年华就这么荒废掉了。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是相通的。当你没有能力始终如一地跟着老师走完一堂课不走神不分心,多年以后你会发现一篇超过2000的文字你竟然看不完跟不上没耐心。然后你还开始找一些什么“大道至简”的理由来给自己的阅读无能找理由,大学是让你通透地学一门专业的最好机会,在你掌握这些复杂的细节和规律并熟练应用之前,你没有资格谈大道至简的,因为深度和力度都不够。

就像“上课认真听讲”这样几个简单的字,展开来分析也是有许多脉络的,所以我甚至能写出一篇文章。也许你会觉得你知道要上课认真听讲,也觉得我在说废话,但是你若只是知道,做不到,也许你就缺一篇这样的要求你能跟上思路的长篇大论。

2

Scalers:大学生活应该怎样过才算靠谱?

 本文首发于2016年2月 

我还是写一下大学生活的话题,因为毕竟关注读者里有部分是大学生。

开门见山,我始终觉得,把自己的学业搞好,是当代或者不管哪个时代大学生的第一要务。也就是,大学生好好学习是最关键的事情,没有之一。

现在社交媒体上有一种“反智主义”的讨论思潮,大概就是中国的大学很烂,专业设置很糟糕,老师也很差劲,出去也不好找工作,也赚不到钱,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在大学里好好学习,所以专业不喜欢没有关系,做的差也无所谓,以后在社会的大学里面做好学好就好了。

嗯,我们首先要承认这是个多样化的世界,所以任何想法都会有其自然的逻辑,不管这个逻辑最终会把你带到哪里。但是针对这个想法,借用官媒的话术来评论,我觉得这是一种“不正之风”。当然,正和不正这种相对性很强的概念,往往又不是固守不变的,取决于你的行动,取决于你所处的局部。比如有这种想法的人只要多找几个和你想法一样的,抱团取暖搞“团团伙伙”,于是便显得非常自然。于是,我逃课、我不听讲、我打游戏、我抄作业,但是我是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好学生。

然而总体在就业上,大学生又倍受煎熬。虽然最终还是会拿到Offer或者考个研缓冲一下,为就业率累积了点贡献,但是从校园环境一下切换到社会环境,很多人还是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于是迷茫便成为一个口头禅,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知道怎么办,各种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然而有意思的事情是,迷茫的人并没有做一些事情去解决,相反你会经常看到一群人相互表达一下迷茫,好像就没有迷茫了一样。就像很多聚会的饭局,一群朋友在一起,相互交换一下负能量,谈一下工作的不如意工资少,谈一下房价涨得快物价高,谈一下经济形势不景气,仿佛心情就轻松了,获得了一种暂时的麻痹。饭桌上聊完都想辞职了,但是散伙以后,该干嘛还是干嘛。

生活中肯定有很多困难,这是生活在这个社会的我们无法避免的。但是我常常在想,我们口中经常会有的艰难模式,刨根问底是什么触发的,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就一定要注定艰难么?在平行空间有没有可能有一个更好的自己?而这个更好的自己到底是因为做了哪些事情从而扳动自己命运的轨道,于是驶向了不同的世界?

持续写作这两年多给我一个很大的启示,就是明白并笃信持续行动的深刻意义。而持续行动往往又必须从当前的处境脚踏实地地开始。持续行动是一场技能养成的游戏,你会遇到大量挫折、错误样本以及放弃的诱惑,会消耗你的心力、体力和智力。而纵观一个人前二十年的成长经历,大学可以算是非常黄金的战略发展期。

也就是说,如果你有四年的时间,你完全有可能建设一个新自己,因为不管我们从什么样的家庭和阶层来,我始终相信还是有比你更好的世界,这是值得你去达到的世界,这也是成长的意义所在。但是你如果什么也没有做,也许大学毕业的时候你只是花了家里一堆钱,攒了一堆教科书,打游戏到通关,然后拿到一纸文凭的高中生而已。

所以回到题目,我认为大学生活首先应该明确这一点,你在这个大学的园区里生活,这个园区的土地,不管是富饶还是贫瘠,不管是殿堂还是茅草房,都要滋养一个不一样的你。这个不一样,是指从成长的意义上更好,不管是心智上、能力上、视野上还是格局上。

也许你会觉得我的大学就是垃圾,但是你想一下,这毕竟是你考上的学校,你的过去定义了你的大学,这是你自己做出来的事情,自己认了就好,然后想办法改进。当然如果你不服气,就让你的现在定义一个新的你自己。但是先接纳好你的处境,这个大学毕竟给你精神和生活供养。古人有云,莲出淤泥而不染,很多人重点放在不染,其实我想说,出淤泥也很关键,因为这些泥给了莲爱的供养,而莲没有长成淤泥的颜色,那是因为莲下了功夫,从糟粕中生发出精华,从清涟中沁出芬芳,所以成为莲。

很多人进入了大学以后还在纠结高考的失利,你可以谈论,但是你已经无法翻过去的盘。但是你可以有机会让未来翻盘,因为在未来的平行空间可以有一个更好的你。

如果我们明确了大的战略,那下一部就是路径。而我想明确一点的就是,大学期间为了成长,最朴素最简明最迅速的方式就是好好学习。当然这在一开始也是看上去最难的。

如果高中可以看成冲刺的话,大学就当成是超长跑。而且这个长跑是个孤独的旅程,其实并没有那么拥挤。

首先初入大学的疲软期就会让许多人在成长的路上掉队,好好学习能让我们抓住先发优势。高中过后我们在高考压抑下的心灵,要在大学里有一个极度的释放,于是不再学习,于是信奉这个的一批人会在你的同学中消解一个比例。其次大学的课程设置和高中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会让一批人无法跟上队伍,这个也会消解一个比例。最后想学习的一批人会由于非即时反馈时间太长从而放弃继续努力,从而消解一个比例。这三大块一数,剩下的人其实真的不多。

好好学习首先就是一个战略蓝海,当你以这个策略来谋划的时候,你其实是有机会在四年后和人才市场上一片乌泱乌泱的求职者区分开来。你甚至可以在大型人才招聘会举办之前,就拿到好的Offer,连穿正装挤人才市场的精力都免了。但是很多人就觉得自己四年后要去挤破头从而倍感压力,然而并没有想到,自己手里是可能有胜券让四年后的自己不一样的。

而让自己不一样的最大筹码就是好好学习。这个道理有点朴素,朴素到让我有时候都会感到惊叹。

其次,反智主义的思潮会让我们排斥一切学习,团体抱团取暖的时候也会倾向于嘲笑一个努力学习的室友。这些东西是客观会存在的,因为世界上那么多青蛙,总有几个正好在井里,而且正好能看到巴掌大的蓝天。所以,你不要去抱怨这些环境,你把他当成对你的测试,如果你能通过这种周围的人给你植入的关于学习负面联想的测试,不会因为室友的极其短视的鄙视放弃对自己的塑造要求,那其实你是在累积自己成长的胜率。

与此同时,我们的成长往往只能从手边有的事情开始着手。你有再远大的理想,也要从当前跨出自己的步伐。而我相信的是,持续行动就是肌肉的训练,作为一名学生,有了一个专业,就从你的专业开始做持续行动的肌肉训练。当你进入了训练的模式,从小的基础性的动作开始,是非常关键的。你需要把你的专业像解剖一样从底层开始拆解,然后沿着前人给你铺好的道路,拾级而上,在这个过程中,前人给你一个结论,你往往要深入去把论证扒一遍,前人默认的基本假设你需要翻出来反复审视。

把社会当成黑暗森林,把专业当成你的求生技能来学习,而不是想着反正可以有低保有救济有我可爱的爹和干爹。当你用这个视角来看,你就会发现,好好学习的弦绷紧了,而且这是超越于上课混作业应付考试的境界的。当你真心要把学习做好,把一个领域里面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千年的积淀理出脉络并充分熟悉,光是做到这一点,就非常不容易。

这其实是一种倒逼的方法。现在的物流可以做到今天下单明天到,对于你来说只是快,对于快递公司的后端,牵涉到大量复杂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调配处置。你在表面上或者在其他人眼里,也许就是学的好三个字,但是底下所要投入的工夫,你的行动量、学习力、心态、意志、时间安排,该有的要素,一个都不能少。

然而大学最有价值的不在于你学了一个什么样的成绩,而在于,这样一个后端复杂前端简单,后端保障前端的全流程的演练。就是最值钱的不在于我成绩单上有多少个99或者100,而在于,我们用了四年的时间去构造了一整套如何从无到有,从零到高阶的成长体系。这就是我说的成长系统,我在成长会分成了学习系统和行动系统。

当然你的闪光的成绩已然会给你很多东西,你甚至会得到一些赞誉,你可以得到一些财务的回报,你甚至能争取到直接就业或者深造的机会,但是经历过整个过程的人都能明白,给我们信心的不是那些数字,而是数字后面凝聚的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总结量……这些东西沉淀下来,你就会有一种无坚不摧的能力的锐力,你能在走上社会的时候,清楚的知道自己有什么可以拿出来的货,有什么短板需要补,有什么方向可以尝试,有什么筹码可以谈判。

这些无形的资产才是你的最大资产,是跟着你的大脑走的。你的文凭可能会遗失,你的银行卡可能会没有一分钱,但是只要你的身体健康,不要有心脑血管的疾病,这些精神财富会印刻在你大脑里,在这一生一直陪伴你,而且升值的速度,比房价上涨的速度还快。

而这些强大的系统,在你大学的四年,会有一个黄金的建设期。这就是你的大学生活所要做的靠谱的事情。你的专业知识可能会忘记,但是大学生活留给你的系统、习惯、能力,与日俱增。

所以我为什么说好好学习,因为这是最朴素最平凡但是最有力的一条道路。也许有人说我,我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做其他的事情不是一样的可以证明。但是你自己扪心自问一下,你这么想,是真的对其他事情有兴趣,还只是害怕自己手里的困难,想逃避,于是幻想了一个目前没有做的事情?

学生的主业就是学习,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学习习惯,锻造学习力,有应变未来的能力。学习不意味着你就是书呆子,学习不意味着与人关系的恶劣,学习不意味着以后给那些没有读书的老板打工……尽管媒体会大肆宣扬一些例子,但是你一定要相信,学习和行动是你未来的最大变量。

我一直信奉一点的是,如果你不喜欢这事情,然后也能做到足够好,你才有资格说,老子不干了。那些一事无成的人,其实很喜欢说,我其实就是不花时间而已。其实残忍的真相往往是,即使你要花时间的话,能做成什么样子,还真是不知道。作为一名学生,单纯地把学习搞好,单纯地把主业做好做到位,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情,你会发现很多情况都会发生改变。

这会变成你的资质和信用,这会变成你面对挑战的信心。然而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反例,这些反例会在你看我的文章中不断地冒出。但是我要说的是这其实就是没有学好的反例,也就是,如果你没有把一件事情做好,你连“做好一件事情带来自己改变”这种正面的案例都没有机会看到……

做好一件事情,在嘴上只是一句话 ,底下要支撑的要素太多了。而你的大学生活中,如果不能培养出自己做好一件事情的能力,而且的确做好了一件或者两件事,那根本就不是靠谱的生活。

工作后,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选择自己要面对的事情,但是至少我们要努力做到,你把我扔到一堆岩石缝里,我给你长出一棵树来。

最后我讲一个小故事,作为这篇长文结尾:

费马是名律师,却是17世纪前半叶最伟大的数学家。但是他可能有点拖延,在读丢番图的《数论》的时候,随手在书空白处写了48条笔记,这些笔记都是一些命题,比如“三边长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不是一个平方数的二倍。”然后还说打算写书详细展开证明。其中有著名的“费马大定理”,然后他说找到了一个精妙的证明,只是书页写不下了。

然而费马开了一个烂坑,书没写。这些笔记在他去世以后整理出来,但是这些证明却没有流传下来。费马的这些关于方程的整数解和有理数解的命题,后续的数学家在努力证明,比如欧拉证明了一些,然而有的欧拉也证不出来,不过后面被拉格朗日证明出来了。还有一个“费马大定理”,也是直到上个世纪末才由Wiles证明出来。这些名字在我们学数学的时候很多人被虐得不行,但是看似简单的一个定理要证明却全然没有那么容易。

从后续的数学发展过程我们看到,这些定理的证明很多都涉及到很深刻的数学知识,有的甚至直接推动了现代数学的诞生,比如类域论。所以有人说费马是近代数论的开创者。

也许这些数学名词你不太理解,但是我想说明的就是,一个看似简单的定理,背后支撑的却是一套精密严密而且体系的逻辑。就像口译领域里面经常引用的类比,湖面上天鹅优雅,湖面下在不停地扑腾。

我们可能都喜欢那种短平快一键秒懂的学习体验,但是你要知道,不管是学科领域还是个人的成长进步,都是日拱一卒式地,一点点地往前推出来的,没有任何的捷径可以走。为了能到远方,脚下的每一步你都不能少。

如果你能通过大学四年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并且用于指导自己的行动,我觉得至少你可以说自己的大学生活,过的还算靠谱。

3

Scalers:给清华非土著研究生新生的学习生活攻略

 本文首发于2016年8月 

昨天是清华研究生开学典礼,邱勇校长的讲话给全体研究生寄予了厚望。开学典礼是在综合体育馆举行的,规模更大,而且还首次配了同声传译。我记得我研究生入学的时候,是在主楼广场举行的,那时候又因为可能下雨,给每个人都发了雨衣。

成长会也有一些小伙伴是清华研究生新生,由于许多本科都是外校考入或者保送的,作为一名已经毕业几年且没有什么出息的校友,今天这里写一些不成体统的学习生活攻略。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1

不管你的本科曾经在哪里,当你进入清华以后,除非你是要混吃等死,你在毕业的时候基本上都会拿到清华的文凭,完成学业。所以清华的学历和学位,是在你即将生活的几平方公里的地区里,基本上每一个你看到的人都会有的东西,你不应该因为你在三五年后一个人人都会有的东西,产生莫名的优越感。

2

开学的新鲜感大概就这几天,研究生会或者研团,或者系研会研团,会以相当的规格来招待你,也许你在系里会有一个月长的新生教育,你能看到许多在系里很有影响力的人物给你做报告。这些报告最好认真听,这些都是长者的人生经验。不要用自己本科时代的格局和看法,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评价和结论,因为有可能你拼命努力二十年,才发现他们说的才是对的,那就是一场人生悲剧。

3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名新生,然后感到什么都很好玩很有兴趣,这种新鲜感,过一段时间就会消退掉。而且,如果消退的速度越快,对你的成长和发展越有利。因为这片土地上每个人都在以自己力所能及的速度向前走,所以适当的焦虑和压力,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你会觉得自己曾经自豪的东西可能不再灵光,但是你要相信自己,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好多了,因为你会适应这种不灵光。

4

清华会不会有负能量?一定会有。千万不要因为你觉得这里是清华,所以就感觉清华人不会拉屎上厕所。凡事就取决于你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以及你把目光放在哪里。总会有比你厉害的,但是也未必就找不到比你烂的,只要你肯找,总是能发现的。我觉得三五年内你在这片土地上受到的教育,对你的人生成长有一个很深刻的启迪,这其实是核心关键。然而,如果你花了三五年时间去论证清华不过如此,导师不过如此,实验室不过如此,那就是你的鼠目寸光了。不过清华的格局和体量,也完全不会在意你这样一些看法的。

5

在清华可能会有一些“土著”、“非土著”的说法,我在标题里也沿用了一样。这些有时候很重要,有时候也一点不重要。抱团是人的属性,清华这个标签也不例外,但是最后还是拿实力来说话的。你的本科不是清华,不是你现在屈膝的原因;而你手头做出很渣的活,才是让你长跪不起的根本。所以纵然你会有一些土著级别的清华同学,你不必害怕他们,但是你也不必瞧不起他们,因为他们也许完全不会把你放在眼里。核心在于,你自己的进步和成长,和毕业时能达到的高度。所以土著这个问题是无解的,你高中干嘛去了?但是好歹你本科干了点事情,才能相聚清华园啊。不过你最后要是在社会上做了贡献,都算清华校友。

6

谈谈格局的问题。清华其实是一所蕴含很深厚的学校,而这种深厚是远远超脱出一个个体的体量的。所以面对这种深厚的时候,不要浅薄地下结论,其实是最有利于发展和成长的。如果你就是奔着一个清华情结或者牌子来,最后只是比你大学毕业时,多了一纸文凭,然后基本上沿袭你本科毕业时的视野格局价值观,清华的理念内涵倡导精神什么的都被你忽略,那你真是亏大发了。清华人会和你谈论理想,但是他们也是能有胆子去干出事情来的,而且他们真的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做出许多世俗看来无法理解的牺牲的。当然牺牲只是世俗的观点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格局的问题。

7

你从本科学校会接受到一些教育和启发,但是当你在清华融入到新的文化里的时候,要能够意识到哪些隐藏变量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些你长期以为然的事情,在清华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现实,而这些差异会对你产生冲击。首先你要接受并认可这些冲击,然后你要找到到底是哪些根本性的观点出现了翻转,最后尝试接受一些新的观点。这些对你的提升很有用,如果你还是老模式老思路老方法,你说你读个研究生干嘛?

8

清华会有很多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甚至全球顶尖人士的讲座。可以去多听一下,但是记住,目的是要有真正意义的输入,并且付诸行动,而不是拿来装逼说我听了XXX的报告,这样你不如宅着看美剧吧。

9

多去清华图书馆,并不是因为那里会看到许多养眼美女,而是你会发现,有的人长得比你好看,还比你会学。

10

清华的食堂味道不错,多去几个不同的食堂,用不同的姿态试不同的菜品。

11

清华在每年寒暑假会有就业实践的机会,要记得关注并参加,对开拓眼界很管用。

12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加一些研究生社团组织,要相信我,这些水平比你本科的学生会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对不起我开地图炮了)。但是不要加太多了,你会熬夜直到虚脱的。

13

好好科研,因为这关系到你毕业的问题。好好接受科研大牛的碾压,好好地在科研低谷怀疑人生和你自己的智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因为你会习惯的。然后你的导师也许不一定给你手把手的指导,也许他根本不管你,诚如是,但是仍然记得生产自救啊。

14

清华是一个小社会,什么人都有,所以平常心就好。

15

最后,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进了清华,就走上巅峰人生的康庄大道。如果你骨子里有惰性的渣,不要说清华,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你。三十年后如果你第一标签还是清华毕业,那其实不是一件很喜剧的事情。如果你驾驭不了这个能量巨无霸的牌子,那这个牌子就会把你踩在脚下永世不得翻身。

4

Scalers:学历这件东西到底重不重要?

 本文首发于2015年12月 

学历会戳到很多人的G点,我以前懒得去写这个话题,我觉得没什么好说的,但是在知乎上总是会沾到一些腥,那就说说吧。

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不会有一个相对客观的认知,而比较容易按照自己的经历去作推测,然后根据自己周围的人的情况去做一些判断。知乎上这样的傻子太多了,基本上的思考模式是,我周围没有XXX的人啊,我关注的XXX也没有啊,所以你这个是不对的。

首先,学历是不是重要。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坑,但是很多人在没有搞明白定义前就先跳下去开始撕逼了……

学历是什么?“学历,求学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肄业或毕业,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实施学历教育、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学历证书为凭证。学历分为:小学、初中、中专/高中/中技、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百度上可以找到。所以你到哪个学校读过书,这就会构成你的学历,而且这需要通过国家认可的,你不能自己搞个野鸡学校,然后给人发学历。

然后我们在说重要。重要,字典里有个定义,“具有重大影响或后果的;有很大意义的。”很多人脑子里在说重要的时候,只是知道这个词,但是对于释义基本上是一团糟糕,所以还在撕的欢乐……其实很可爱。

所以,如果要把定义挂上,那就是,求学的经历对于某个主体,是不是有重大影响或者后果,是不是有很大的意义?你先不要着急回答这个问题,那我们来看一些社会上的言论。

1.学历不重要,能力才重要。

2.作为一个工作多年的人,我告诉你,学历不重要,没人看你学历。

3.学历有什么用啊,你看我没读书,照样开厂子赚钱。

4.……

在开始文章的分析前,我有一点想强调,就是我们讨论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以自己为视角,还是尽量以一种相对客观,综合考虑的视角作推演?也就是,我们的思考问题的时候,是用,“我觉得应该是这样”,还是用,“根据ABC以及相关假设和推理,结合具体情况得出结论,这种可能性最大”……

人的感觉很多时候不靠谱,这种不靠谱放在自己的行动中,作为决策参考,就会把自己带进坑里。而社会或者自然的运行本身就有其规律,这些规律的格局要大于我觉得我以为我猜我想。因为后者常常会犯错,比如以前我们认为在无阻力的平面上小球是无法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会停下来,这是生活经验。但是在生活中,却是有阻力存在的,我们不会意识到有这个变量。

但是另外一点也在于,我们的思考仍然脱胎于我们的生活,所以你的逻辑必须是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这就叫抽象。问题是,很多人不会抽象思考。于是傻,又称呆萌。

我们再看第一条,学历不重要,能力才重要。这里有一个预设的条件,就是学历和能力是互斥的,我们不会说,手不重要,头才重要,是因为我们知道二者都重要。那为什么会有一种这样的说法在传播,背后思考的逻辑是什么?

我做一些可能的推测。

1.有一些人有学历,但是能力不太好。这个事件出现在言论者的身边,或者出现在言论者看到的媒体报道上。比如北大学生卖猪肉,清华学生退学……

2.有的人自己没有学历,但是要达到一些目标,于是开始采用这样的口径。我们从来不看学历的,我们只看能力。

3.其他情况。

于是不管是因为管窥蠡测还是因为别有用心,反正你要是有个学历,那你麻烦了,不光你要承担可能的书呆子的称号,而且你还要承担能力不好的称号。然后沿着这个逻辑往下走,好玩的事情就来了。

反正学历不重要,能力重要,所以我在大学里混个文凭就可以了嘛,我相信我还是很有能力的。然后再结合师兄师姐告诉你“作为一个工作多年的人,我告诉你,学历不重要,没人看你学历。”你就更加相信了。所以有时候我会感觉,你进了一个渣学校挺可怕,更可怕的是,有一个傻逼的师兄学长在误导你。

至于是不是误导,我接着分析。

我们在职场上生存,的确是需要能力的。能力说白了就是你搞定事情的本事,百科的定义是,“能力 ,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那么我问你,这个素质从哪来?有的人说,社会大学。嗯,的确挺接地气的。

我们不可能生而就有能力,你生下来就会的,那叫本能,人很难靠本能吃饭的。那么剩下的就要去学了,那么就会有一个求学的过程。你在哪里求学?有的人在家门口,有的人去了全国最好的地方,你去这些地方学习,国家也认可你,于是你学完了以后,你就有了一个学历……

那么我的问题是,你说的能力,是不是应该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你这一段求学的经历?拿大学来说,通常每个人会有一个专业,专业都有课程体系,从基础入门导论到高阶理论技术再到实战出成果,于是四年出来,你应该成为一个在这个领域能搞定一些事情的人。这个时候你可能说,我还算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因为有企业或者市场愿意付我一定的薪水,来购买我的劳动,有的是体力,有的是智力……因为你能做出结果,能带来价值,而这个价值在市场上通过平台的杠杆作用,有一个价值的兑现,于是你能收到这个兑现价值的一些收益的一部分。于是,就完成了一项长期投资到回报的过程闭环。

假使工作上的人最后变得很有能力,那这个能力从哪里来?你可能把能力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然后每个指标需要积累到足够多的门槛,那么你用什么时间去积累这个门槛?很多人关于学历的思考,走不到这一步已经下结论了。

如果按照成长的视角来看,在大学期间,用一个专业作为切入点,正是训练一个人的逻辑思考、行动执行、视野格局的最佳时期,因为这些思考、格局等词有时候像很虚的东西,需要有一个具体东西来承载,而专业就是最好的承载。也就是,正常的情况应该是,你通过自己的专业学习,达到了一定水平,比如掌握了专业技能,与此同时,学会了思考的体系方法以及如何学习的框架,也就是你被训练成了能作战的兵,而求学的目的是,不管你放在哪个战场,都能打。

坑爹的地方来了,现在很多人在大学是混的,所以在求学期间并没有利用好这一黄金时间,于是他们在出去职场的时候就被虐杀了。受到的委屈挫折和痛苦,于是需要有一个出口来释放,于是学历没有用就成为了替罪羊。而且高考前对大学憧憬以及社会上的认知就是天之骄子人人抢,没想到被到处嫌弃……但是你想一下大学里面混迹的时光你就知道,这样的人走上社会谁会要啊,出来混尽早要还的。在大学里你就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你却没有,所以只好上社会补了。

于是你在工作后才开始重修大学里面就应该做好的事情,比如如何做好手头的事情,比如如何理解一个领域的业务逻辑,比如如何和一个团队合作。这个时候,你的学历来说对你当然是无用的,因为你在求学期间的投入,根本不足以让你的学历发挥作用,当然也没有人看了。你总不可能让其他人看你没有的东西吧,比如,你本来就不会法语,公司里的人当然就不会看你的法语,于是你就说,不要学法语,法语没有用,没人看……

但是你只是没有看到一个世界而已,就像你的目光被遮住了,你是因为自己过去求学时的懒惰、放纵、无知,让自己陷入这样的境地,然后你只好说,作为一个工作多年的人,我告诉你,学历不重要,没人看你学历。的确啊,因为你自己的不作为,直接导致你的无价值,你根本不知道学历本来可以给你带来什么。明明在承受着错误的后果,却倒回头说,事情就是这样。然后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关键,反而自我迷惑,而且还像个过来人一样,请给我找一个更傻的例子。

当然说到这里就有人想拿马云啊,比尔盖茨什么的来反驳。这样的事情也只有没有学历的人才能干得出来,没有学历不是说你没有那一张纸,而是指你没有那张纸后面本来应该等同的投入。

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书读到初中,仍然能做出成绩。我前面说了能力的指标门槛,因为更本质的原因是,你要在每个指标上,积累到足够多的量,才能在水面上露出那么点冰。你去挖一些初中辍学的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在那些有学历的人身上,也是能看到的。这也是为什么有殊途同归这个词。

但是这是事后的分析啊,你不能拿来作为事前的借口。我们都是普通人啊,从教育体系的底层往上走,有一个高等教育学历的机会,当然要尽可能的抓住啊,抓住以后就尽量地做好,然后再谋取更大的机会更好的成长啊。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不一样,这是概率论里面讲过的啊,当然如果你没有在求学期间好好学习,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啊……

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你看太多媒体上的资讯,只会把你坑的更深,生活在幻想中。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你断然是看不到的,你看到的都是筛选过的偏门的案例,十个人辍学创业有九个人死了,剩下一个马上就要死,你只看到了个比尔盖茨,但是人家好歹也是上了哈佛啊。

千万不要以为那些高考状元混的很差,高考状元的日子非常的滋润,幸福而且有成就,但是媒体报道那些的话,你就不爱看了。来一个穷困潦倒的高考状元,让我开心开心,让我对自己的无能更加心平气和多好。

由此让我想到近日清华化学系馆发生火灾,有一群人就开始评论,你看堂堂清华竟然这样,我也挺失望的。但是槽点就在于,假使清华不过如此,那你的人生就会更闪亮了?

5

Scalers:抱歉,老师讲得好不好,不是你们学生能评判得了的

 本文首发于2016年7月 

之前我有一篇文章Scalers:大学生上课为什么一定要认真听讲?》,当时在网络上还是挺火的,人民日报、新华社、团中央等机构媒体都有转载。

文章出来以后,还有看到小朋友撰文反驳我的,比如大学生上课为什么可以不认真听讲云云……真是太可(sha)(l3)了。在这些反驳的声音中,其中有一些最强劲的声音就是,

1.这个老师讲得太烂了,所以我可以不听讲。

2.这个老师就是在念PPT,所以我可以不好好学习。

3.我的大学太烂了,所以我不适用“好好听讲”这条要求。

……

大概就是这些套路了,你还能拼出更多以“因为其他人如何如何,所以我如何如何”的理由。我觉得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不正之风了……

而我的观点是,抱歉,老师讲得好不好,不是你们学生能评判得了的。如下:

1.商业顺人性而下,教育逆人性而上。

我们生活在商业社会里,商业社会给人最大的幻觉就是,我是顾客我是消费者,我是上帝我是大爷,所以你所有的行为都必须要讨好我围绕我。

在某些层面上,的确是这样的。从营销宣传上而言,营造出一种围绕消费者的态度,可以让这群消费者内心充满优越感,而一切让你爽的行为,无非不是围绕在最核心的那个诉求,让你买买买。所以为了从你的钱包里面掏出钱来,商家可以做出任何事情,包括让你有一种我是大爷的幻觉。

商业的本质在于逐利,而迎合人性中的各种欲望,是逐利的主流方式,构成了各种商业产品的底层原理。所以在商业中,按照人的本性,你需要什么,商家就提供什么,对于这种纯天然的需求的满足,往往很容易带来市场和商机。

商业不在乎你的行为是不是对的,是不是应该如此,只要你有需求,我给你满足,这里就有市场,就有机会。从这个意义上,商业是顺人性而下的。而正因为有这一属性的存在,我们才会有监管、道德、法律、伦理等一系列的领域。

而教育其实是反其道而行之。教育其实有教化育人之意,对于人的品格、情操、素养、技能等多方面进行锻炼和培养,使之成为可用之才。因此在教育里,我们会有对科学的追求,对精神的向往,对信念的执著,对人格的塑造……

而这一切都必然会涉及到,这个应该怎样,你现在不应该怎样,你必须要做到怎样才能怎样,你还差多少……各种类似的砥砺你前行的过程。

所以教育对人的一条根本的锤炼就在于,你往往不能纯粹由着自己的性子来;相反地,你应该按照那些“你应该走的”道路前行,而且,这往往是困难的但是却非常有意义的。

从这个意义上,教育是逆人性而上的。你必须在这个过程中,克服你的惰性、偏见、傲慢、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等负面属性,驾驭这些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自由行走,才能算有一个完整的人格。

2.不单纯以自己的视角看问题,是我们需要通过教育获得的能力。

这个世界很大,而每个人都会有一套自己的价值体系。坐井观天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拍脑袋是谁都会做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要进步成长,需要的却是一种能够切换视角的能力,我称之为“自由视点思考(Free Viewpoint Thinking)”的能力。

所谓的自由视点的意思就是,不会单纯地根据自己想当然的推理,忽略其他的可能性而快速下结论。你想象一下你看世界的角度,是取决于你的客观处境的,俗称屁股的位置。往往一般人一辈子只有一个视角,就像一个不能缩放旋转的摄像头,直勾勾地盯着一寸空间,而自由视点却能让我们切换角度,就像一名导播,可以全方向无死角地认知一件事情。

一个卖菜的因为自己平常只需要做简单的四则运算,从而断定微积分没有任何价值;一个英语学不好的人因为根本无法使用上英语从而说英语没有什么用;一个自身穷困的人却始终觉得政府应该杀掉所有有钱人并且均分财富给穷人……这些都是无法跳出自身的局限看到更大可能性的案例,也就是所谓的单一视点,非自由视点。

现在网络上这一类人就像韭菜一样,割不完数不清。但是如果一位菜农能理解在四则运算外数学可以做到更多的事情从而闭嘴不再说知识无用,或者英语学渣哪怕知道英语可以在什么场合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知道什么时候闭嘴,这个时候,他的视点的自由度可以加一度。

而教育其实就是让我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视野,在内心怀着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拥有更多的视点,看到更多的角度,而倘若能把这些角度拼接起来,那其实就能趋向更完整的世界。

3.你总觉得你的老师讲得烂,其实是你自己没水平。

我相信会有读者认为我在第三点才终于开始切题。

(1)我一直相信,老师其实并不会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烂。

只要老师能站在台上一天,碾压一位大学生,还是分分钟的问题的。当然我知道会有一群热血青年举出一堆我同学我朋友我亲戚的学霸例子来反驳,但是这就是在拿自己单一的视点代替全局的情况。其实也很好拆解,一那个不是你,二即使是你,你没有代表性。

(2)我们觉得老师讲得烂,第一个原因是我们自己浮躁。

浮躁是因为受到商业社会的影响,商业社会里的培训机构把学生当大爷,与其说是为了让你成长成才,不如说是为了从你身上多赚点钱,然后再披上理想与情怀的外衣。而我们在商业社会里做惯了大爷以后,会把这个习气带到教育的场景里来。而你在学习中必然会遇到挫折沮丧痛苦的,因为这是上坡的自然反应,这是在克服人性弱点是的表现。

而我们往往会逃避这些痛苦,去寻求一时安逸的镇定剂,却不敢勇敢地面对这些挫折,迎面走过去,即使被打的头破血流,也仍然保持持续向前的精神。现在我们是遇到一点不会,就矫情地不行,其实是我们的无能,却归结到老师的头上。

A:都怪你!都怪你!

B:呸!

但是你在商业世界里当大爷的时候,有人会满足你的;但是,教育不会,也不应该满足你的大爷梦。

(3)我们觉得老师讲得烂,第二个原因是我们自己也很烂。

你是不是觉得你的大学里的老师大都是渣渣?是不是觉得他们都很烂?是不是觉得你的同学都很水?恭喜你,你说对了,你也是这群人中的一员。

不要忘记了,这是你自己考上或保的学校。对的,你的高中就蹦哒到这个水平,当然不要说我不过是没有努力罢了。那你努力一个我看看?

其实不管你的大学是怎么样的,这些就是你的处境了。你的处境是由于你过去的付出所造成的,你的现状是代表了你的过去;而你只有现在做一点什么,你才有可能让自己走得更好一些……

这很鸡汤是么?还有更鸡汤的。我们生活中遇到的人或者事,都是由我们的水平决定的,也就是我们过去所有的言行想法,凝结到今天的当下。所以下次你遇人不淑的时候,不妨多想想,我一定是不够努力,才能遇到这个破烂不堪的你。

假使你真的觉得这些老师很烂,恭喜你,是因为有一个很烂的你自己!

(4)以低格局评议高格局犹如盲人只摸一次象,毫无意义。

社会媒体会说我们要响应民意呼声,但是抱歉,那是民众的意愿,不是你的意愿。但是很多人会以我是纳税人、我是人民自居来“针砭时弊,从而排解自己无法生活自理的忧愁。这就像数轴上的任意一个X和某一个具体的数a,其实是两个维度,X可以等于a,但是X不是a

在大学课堂上,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老师以一个更全局的视野和更高的格局,带领学生探索领域课题,而这个探索形式,不管是顺应了某位学生的人性还是逆着人性,学生在态度上都是应该表达尊重,并且努力接收。

因为学生就是学生,你如果仅仅根据你目前的格局水平做判断,这是商业里作为顾客做的事情,不是教育里面作为学生要做的事情。在教育里,学生就老老实实地学,而老师就兢兢业业地教。

这就像协议一样,每一方面都要恪尽职守,整个正循环才能玩起来。学生以自己的短浅目光来瞎批判,这只能害了自己。现在机器学习很火,于是机器学习培训班很火,而于是机器学习的数学基础培训班更火。但是这些从极限开始讲授的课程,其实就是每一个工科生大一就本来应该学好的。那现在花费几倍的学费在学当年本来应该掌握体系,当年你干嘛去了呢?嫌老师讲得不好吧……其实就是你没好好听而已。现在知道要了吧?早干嘛去了呢……

当然老师的队伍里面是不是就一定没有水货?肯定也是有的,而且向毛主席保证,你在大学里面绝对会遇到不止一个。

但是这绝对不代表你是可以自暴自弃地因为所以,所以你好好听讲吧,水货里也是有货的。但是我根本不相信你有能力在上课的同时自学好一些其他的玩意。不相信?得了吧,你要有那个本事,会至于考到现在这个地方来么?

学术界有个词叫同行评议(peer review),指的是通过同行评审的方式,来评判一位从业者的水平。同行至少是格局相当之人,你看从来和学生没有什么关系,除非是导师给学生评了=-=。当然教学评估什么的让学生打分,其实就是哄你开心一下而已,你可千万不要当真自己有张选票了。

如果还有人听不懂这句话,我就说得明白一些,老师在那里,你作为学生,就是让你去好好学习的。你不要越俎代庖,去做评判老师水平的事情,这些必然会有人在发挥作用,老师是个渣自然会有人去收拾;也不要因为你的这些不靠谱的评判,再做一些不靠谱的事情,那毁掉的只有你自己的。

其实这个社会每个人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但是现在往往是,自己一堆烂摊子,却爱总管别家事。

知乎上总会有人在如何评价杨振宁先生,或者如何评价李开复先生的问题下大骂这些在领域中很有成就而且受人尊重的前辈……我不是把杨李二人相提并论,因为毕竟领域和年代都不同,但是有一点共同的就是,这些人往往连二位的领域工作都无法看懂,所以我觉得除了闭嘴,没有更好地处理方式了。杨李二人的成就里扣出一小块,就够喷子们连着三代都学不会的呢……

如果你还能看到这里,我做个总结陈述:

老师讲得好不好,不是学生能评判得了的。如果你今天因为老师讲得不好而放弃了作为学生最基本的自我要求,而明天你走上社会,就会因为这个公司很烂那个领导很渣,放弃对自己成长的进步的要求。

长此以往,唯一收敛的结果就是,这个世界不适合你,你放弃了这个世界……

当然我知道很多人已经放弃阅读我的长文了……但是这对我毫无影响,就像你认为老师讲得不好而不听讲自暴自弃,一样的道理。

19.3.jpg

日剧《女王的教室》剧照

新书《刻意学习》热卖中

ScalersTalk成长持续论

    ★★★★★   

ScalersTalk成长会是由Scalers发起的社群生态体系,专注1000天以上的“N阶持续行动理论体系与能力构建”,以“从英语初阶到同声传译全栈解决方案”为特色,以“持续输入输出训练实践拓宽认知边界”为导向。

微信公众号  l  ScalersTalk成长持续论

新 浪 微 博   l  @Scalers

网           站   l   ScalersTalk.com

开 放 社 群   l  100小时训练QQ群 456036104

畅 销 书 籍   l 《刻意学习》火热销售中

 ★★★★★ 

2018年成长会申请说明

《持续行动,为三年后的自己,扎心地做点事——ScalersTalk成长会2018年会员资格开放申请(2017.9)》(请点击)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