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知识类商业平台,最终都会变成带货平台,除非…… — ScalersTalk成长会 – 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 ScalersTalk Wonderland

所有知识类商业平台,最终都会变成带货平台,除非……

成长分享 scalerstalk 浏览 0条评论

ScalersTalk 成长会 2020 年开放报名,参见持续行动,刻意学习——S成长会2020报名须知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用户会从一个平台购买知识类产品,这个行为可以一直持续下去么?如果能持续下去,会持续多长时间?如果不能持续下去,用户群体有多大的拓展空间?

我的思考结论是不乐观的。如果从商业角度来看,知识类平台在长期都会面临持续变现的困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  愿意为知识类产品付费的群体在社会整体人口中有限。毕竟求知不是刚需,而且愿意求知的人没有那么多,所以增长很容易见顶。

第二,  从单个个体而言,持续购买知识产品产生的疲倦,会降低继续购买的欲望。你想想婚姻就知道,那么亲密的人在一起,时间长了都会变成亲人,就像左手牵右手。更不要提你喜欢的一位老师,或者喜欢的一门课,看得多了,你会烦的。

但是商业公司所担负的使命是持续创造现金流量,承担起股东、员工以及用户的期望。所以这里会有一个鸿沟:

商业平台希望用户持续在平台上购买知识产品,但是用户本身而言,不会自发地持续购买。即将你加入强干预,购买也无法持续。

如何破解这样的困局呢?

目前我们看到的做法就是,知识平台变成电商平台。以前卖知识的,现在开始带货卖商品。通过商品的出售,来补足一部分现金流。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好处就是,人们对于知识容易产生厌倦,但是对于商品更不容易厌倦。毕竟消费主义的风潮还在,毕竟大家对于占有物品的欲望,会甚于占有知识的欲望。

这样做有什么坏处?坏处就是“人设崩塌”。知识一直以来是受人尊敬的,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往往会以帮助人们提升的口号把人吸引过来,但是如果你最后是为了卖东西,还是会有很多人不能接受。你可以想象一下,在清华大学的三尺讲台上,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讲课讲到一半,突然开始做销讲卖代理,这种画面有多美。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一个生意人,突然有一天开始和你聊读书,你会觉得这个生意人很有文化。而如果一个有知识的人有一天开始推销产品,你会觉得这个人在堕落。这种思维习惯不会在短期内改变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做微商的初期会面对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是过去几千年我们的社会认知带给我们的。

但是知识类商业平台要活命,当其自己的生存都存在问题的时候,是顾不上那么多的。知识类商业平台最终都会变成带货平台,毕竟大家本来就要各种买买买。

但是只有一个例外。如果知识类平台要不带货,并且要在知识的领域持续做下去,必须啃下一个硬骨头:

那就是让用户真正投入大量时间在学习上,而且是为平台的知识产品而投入,这是知识平台持续活下去的唯一方式。

为了让平台活下去,知识类商业平台不能打着“帮你节省时间”的思路来制作知识类产品。如果你为了帮用户省时间而制作产品,用户最后会把使用你的产品的时间也一并节省掉。

平台要让用户真正在为知识学习的道路上,投入大量时间。而为什么要投入大量时间?因为这是学习知识的真相。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产生效果,产品和服务才能落地。学习本来就有探求真理的味道,而既然是在探求真理,那知识平台的唯一竞争力就在于,谁能更加贴近真理,而且以真理的要求来设计产品。

所以我认为一直以来,商业知识平台的产品设计思维是错误的:

“为了帮用户节省时间->制作大量代替用户思考,节省用户认知探索的产品->用户没花什么精力学感觉会了->形成知识幻觉->续费与复购降低->把使用平台的时间也省了”

如果真的想把知识搞好,应该是用这种逻辑:

“学知识要花费大量时间->在花费大量时间的过程中,提供相应的辅助性产品,让探索的过程痛感更少一些->花费的时间精力到位,学习有效果->用户复购->继续花大量时间在原有的平台上”

让用户学到知识,有点像汽车厂商提供解决方案:

自驾从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固定的,汽车厂商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减少两座城市之间和距离。所以要做的是,让驾驶的过程中,驾驶员不会那么疲惫,减少犯错的机会。但绝对不是把天津改造一下,宣称这就是上海,于是一个小时就开到了。这是诈骗了。

知识的学习就像自驾出行,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能做飞机飞过去。在大脑的神经系统里,我们还没有本事造出飞机。

最后,在提升自我的道路上,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脑力与体力。不然就只能去带货了,当然带货会让你赚到更多的钱。

你觉得呢?


今天下午合肥新书分享会,明天杭州。

其中合肥站时间为11月30日下午3:00,地点在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

杭州站时间为明天 12月1日下午,地点在梦想e站创客之家。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