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营销》后,我们又读完了《营销管理》 — ScalersTalk成长会 – 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 ScalersTalk Wonderland

在《市场营销》后,我们又读完了《营销管理》

成长分享 scalerstalk 浏览 0条评论

ScalersTalk 成长会 2020 年开放报名,参见持续行动,刻意学习——S成长会2020报名须知

Scalers点评:很多人都知道科特勒写了营销学方面的经典作品。但是我发现,更多的人分不清《市场营销》和《营销管理》,这其实是两本不同的著作。作为这次营销学读书活动的设计者,我特意安排大家把两本书都读一下。读完以后,小伙伴们就意识到了两本书的联系与不同。《市场营销》你可以理解为打基础,《营销管理》可以理解为在基础上继续推进应用。当然,任意读其中一本书,并且读完也是极好的,因为两本书的知识点也有较多交集。当然我还知道很多小伙伴是读不下去的,因为比较急躁的原因。

今天分享一下大家阅读《营销管理》这本书的体验。其实到这周,所有营销学的书目已经读完了,我们进入了复习阶段。我强烈建议所有在商业领域工作的人都认真读一下,可以省掉你很多不必要的学费。

另外需要通知一下,我们下一期读书的推文将会在12月26日推送。

关于本期营销学的其他相关文章:

读完科特勒的《市场营销》,我们有什么收获?

一个月读完两本营销书,我们有什么收获?

为了让我们多掏钱,有人早已把我们研究透了

读完科特勒的《市场营销》,我们有什么收获?

研究“卖”的艺术——2019年“营销学”专题读书活动启动

读完《营销管理》,

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S132]点心灯张权

看完营销管理之后,感觉自己在经销商跟前就是赤裸的,他们把我研究的这么透彻,而自己并不知晓,并且我以为我喜欢的,真的是自己喜欢的。

@[S300]Joyce-编辑-北京

一开始会想自己怎么能读完这么一本厚重的大部头呢?后来每天把读书当成了习惯,每天上午就是我的固定读书时间。没有一天缺席,做到了“今日事今日毕”。还是那句话:如果没有这么一个读书活动,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碰这些书。没有读之前,觉得这和我有什么关系,这应该是营销专业人士研究的事儿。读完之后,发现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营销活动的影响,不论是公司的还是政府的,不论是广告词还是微信文章的一句煽动语,营销简直无孔不入。系统地学习营销,就是让我们在这个营销遍地的大环境里活得更理智、更通透一些。

@[S1019]林-贵州-项目管理

从心理学到营销学,一字字一本本地读下来,深刻地体会了学习的原貌不是所谓的10天熟悉30天精通,而是扎扎实实啃领域经典大部头;一路从能思考到会思考,从执着于细节到将自己抽离出来吸收框架,很多的进步都是一点点积累却又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而《营销管理》让我体会最深的是看待问题的多个角度,在营销领域的消费者视角、公司视角、合作伙伴视角等,在成功的营销中缺一不可;而在工作和生活中又何尝不是?想要做好一件事,一定是要从不同的视角考虑问题,并能够整合这些视角形成一个综合的方案。

@[S287]Wendy-南京

这已经是第5本书,看书和做题的速度明显有变快,可能是理解力变强,又可能是学习曲线在起作用,看的时候入眼入脑,不再像之前过眼不过脑。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技巧免谈。这就是积累的力量,功在平时。绝对的力量如何获得?做!对许多营销话题背后的逻辑原理的思考。比如购买奢侈品牌到底是商家的计谋还是消费者的自身需要,联想到《消费者行为学》里的展示五大人格,《进化心理学》里的发送信号,这些知识点在这里相通了。营销者并不能创造需求,而是发现需求,他们发现我们对展示的需求,继而创造出了产品。我们购买这些产品就是在展示我们的人格,并向外界发送信号。此外的收获是对于今后消费行为的警惕,仔细思考营销者究竟在卖什么?比如知识付费卖的真的是知识吗?它卖的是焦虑。真正的知识获取需要长期的阅读,其实是不花钱的。以及我们消费的目的是什么?比如买一台跑步机,是点击下单时付款那一瞬间的爽感,还是你有真的去跑步?

@蚁民

参加这期营销学读书活动,读到《营销管理》就有吃大餐的感觉了,干货多,分量足,比较考验自己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幸好前期储备了一些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以及市场营销原理方面的知识,读这本书时还算撑得住,没有太多消化不良的反应。像这种实操性比较强的工具类书籍,光了解概念和原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把它们运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才算是真正把知识内化成了能力。

@小玉儿

在读完《市场营销》的基础上,再来读《营销管理》,感觉阅读速度快了很多,为了保证每天上班前就能将作业做完,每天凌晨4点起床,不再是通篇一个字一个字读下来了,而是改进了阅读方式,首先阅读当天章节的目录,了解本章节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然后看每一章第一页的问题,带着问题再分小节进行阅读,每读完一个小节就整理问题的答案,另外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同步梳理思维导图,这样下来思路清晰了很多,虽然知识点多到无法一遍就吸收,但是总体的框架是把握住了

@皮Q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终于体会到大风大浪能以平常心面对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了,当习惯了以高强度阅读这种高难度的书籍后,我现在觉得每天读一个小时的书就像吃饭一样日常了。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挑战也不害怕了,因为我知道只要行动起来,一切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卸妆

刚开始读《营销管理》时,觉得这本书比《市场营销》讲得清楚、详细,《市场营销》的框架感很重,而《营销管理》更有血有肉一些,有作者更多的深度观察和思考,所以更喜欢。可是读到后来,会觉得因为主线没有那么明确,对于细小问题的讲解会分散我对于各章节主要内容的把握,需要不时翻看目录内容了解我要把握的核心概念,所以又有些头疼。但是,读完这本书加深了我对于市场营销的理解,也确实有一些之前忽视的地方在读这本书时得到了加强,或者有一些不太懂的地方在读这本书时有一些懂了。这样的阅读感受在每一次读相关主题的硬核书籍时都会有,所以又一次映证了我啃书时的一个理念——读的当时不懂或不太懂,就继续读,读到后面会用更加高阶的内容覆盖到之前的内容,也就懂了。或者也可以解释为,读完不懂的内容之后,其实大脑后台会根据新进入大脑的阅读内容来处理不懂的信息,于是不断地补充解释和实例,也会击穿当时的难点。

@张毕涛

读完《营销管理》,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需要建立系统化思维来思考问题。作者在讲一个问题时,先讲问题的定义以及相关内涵,然后讲可以使用的解决方案,接着说明各种方案的优势和劣势,最后讲解完成解决方案的具体步骤。整本书读下来感觉每一章节的内容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整体逻辑都很类似,因此很容易理解。这让我想到我们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按照这样的思路把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然后总结出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步骤,这样我们手上就拥有了一个解决相关问题的工具,只要以后遇到就可以立即使用。随着这样的工具积累越来越多,那么我们解决问题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读这本书,

你之前的什么理念得到了加深?

@[S300]Joyce-编辑-北京

加深的理念:竞争对手不仅仅来自狭隘范围的同行业从业者,外围对手、替代品产业也是威胁生存的重要存在。

出处:竞争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竞争产品以及消费者可能考虑的替代品。(P12)

解读:公司领导者格局一定要大,目光只盯在本行业是不行的,要放眼全局:目前的产业格局里,哪些产品在与我是明显的竞争关系,哪些是潜在的对手,而哪些产业会有替代我的可能。每一方面准备好,才不会在被淘汰的时候发现措手不及。

加深的理念:消费者的口碑效应在社交媒体时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出处:消费者扮演的角色是传道者,基于消费者通常会向别人推荐产品,并且他们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越来越重要。

解读:消费者的口碑传播,可以免去公司一部分营销费用,更重要的是,口口相传的影响力如果发挥到极致,可能是之前的数个量级,所以满足消费者刚需让他们自发讨论产品并随手传播非常非常重要。

加深的理念:做正确的事比把事情做正确重要。

出处:彼得德鲁克指出,更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有效性),而不是正确地做事情(效率)。(P49)

解读:不管是公司开展营销活动,还是个人成长,面临快速的市场环境变化,都应该将效率最大化。如何把效率最大化?就是选择做正确的事情,做正确的事情,即便效率低一些,速度慢一些,最后都会有收获,有积累,但如果选择错了事情,效率越高,错的越离谱。

@[S136]陆象河-内容-北京

加深的理念:要想办法找到增量市场,做差异化,从局部开始,更有机会做大。

出处:市场利基者战略:除了在一个巨大的市场中成为跟随者外,另一个选择就是在小市场中成为领先者,或称之为利基者。小公司通常都要避免与大公司竞争,因而它们会进择大公司不感兴趣的小市场作为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市场最终也可以形成大规模。(第323页)

解读:跟随市场老大,有利有弊。利是减去教育市场的成本,弊是拼资源拼成本的时候,打不过人家。市场利基者战略不失为一个好选项,充分发挥优势,服务细分类客户,慢慢再扩大市场。

@[S1437]三三呀-学生-武汉

加深的理念:密切关注营销情报系统,及时调整营销策略组合。

出处:营销情报系统是管理者使用的一整套程序和信息来源,用以获得有关营销环境发展变化的日常信息,内部报告系统为管理人员提供的是结果数据,而营销情报系统则为管理人员提供及时发生的数据,营销管理人员通过阅读书籍报刊和商业性出版物,通过与顾客、分销商、供应商和其他公司管理人员交谈,通过监测网络社交媒体等渠道收集营销情报。(第62页)

解读:营销情报系统就像是企业投向市场的眼睛和探测器,能够即时追踪市场变化,使企业能够有时间和机会应对最新的趋势。

加深的理念:国家形象营销也属于原产国效应的范畴。

出处:原产国感知是由一个特定的国家激发出来的心理联想和信念,政府官员往往希望加强自己国家的原产地形象,以帮助国内企业的出口活动,并吸引国外企业和投资者。(第221页)

解读:国家也是营销对象,就像一个品牌一样,而电影对于国家形象的影响,还有一种另外不同的方式,同时公司强大起来之后在全球化企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公司所在国家的国家形象。

加深的理念:好的品牌一定擅长讲故事。

出处:定位的替代方法有品牌叙事和讲故事,文化品牌化。叙事品牌化是建立在与人们的记忆联想和故事相关联的深层隐喻的基础上,它包括背景,演员阵容,叙事弧和语言。(第272页)

解读:人们天生是喜欢听故事的,品牌在营销方面的差异点应侧重于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如何构建品牌叙事的基础上。故事营销不仅能够使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位置独特化,而且也能够使品牌的差异点进一步被强化。

@[S1019]林-贵州-项目管理

加深的理念:对大环境趋势的敏锐性至关重要。

出处:科技、全球化和社会责任这三股力量,已经极大的改变了市场,赋予消费者和企业新能力。市场也正在被渠道结构和加剧的竞争所改变。(第15页)

解读:大趋势的力量势不可挡,如果没有对大环境趋势的敏锐性,那么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很容易就会被时代淘汰。

加深的理念:完备的准备工作助你成功。

出处:营销调研是获得营销洞见的活动,获得营销洞见是营销活动得以成功的关键,如果营销人员缺乏对消费者的真知灼见和深度了解,便会遇到麻烦。(第88页)

解读:做好前期调研与准备工作对于最后的成功而言至关重要,但却很容易被忽视。很多推销电话采取的都是海底捞针的策略,广撒网但往往收获甚微而且被人厌恶;但凡平时注意收集和分析消费者的数据,我想就不会出现给没有小孩的人推销幼儿培训课的盲目推销。

加深的理念:低迷中隐藏着机会。

出处:平均而言,与那些削减投资的公司相比,在经济衰退时愿意投资的公司改善了它们的前景;营销人员应该考虑为开发市场优势所进行的增加投资能够带来的潜在好处。(第335页)

解读:对于营销而言,经济低迷并不代表机会缺失,只要能够了解经济低迷时期消费者的理念和行为的变化,就能有的放矢地做好精准的营销投放从而带来增长;在个人成长中也是一样,身处逆境、困境并不代表自己就失去了希望,了解自己的问题,持续投入精力,就一定能带来最后的进步。

@涂涂

加深的理念:企业成本的降低不只是关注生产成本就可以达成的。

出处:大多数经验曲线都只关注生产成本,实际上包括营销成本在内的所有成本都可以得到改进,如果以上三个企业(指三个相互竞争的企业)都在营销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那么营销时间最长的企业成本会最低,在其他成本相同时,该企业可以将价格定得略低,并仍然获得同样的回报。(第444页)。

解读:企业想要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在价格上取得竞争优势,就始终不能把精力只放在一个方向上,比如只想着如何降低生产成本,而是要多线程运作,以最大限度地做好全面防护。这样当其他竞争者醒悟到需要在某方面赶超或者开始投入时,你已经做了很久的工作了。同等的投入下,就可以依靠提前积累的优势获取较强的竞争力。

@[S287]Wendy-南京

加深的理念:得到及时处理的顾客投诉有时会给企业带来惊人的反转。甚至能创造长期顾客忠诚。

出处:在所有投诉的顾客中,有54%~70%的顾客在其投诉得到解决后还会再次同该公司做生意;如果顾客感到投诉得到很快解决,该数字甚至会上升到惊人的95%。如果公司的反应速度减慢,不满意情绪就会滋长,并且会导致负面口碑。(p136)

解读:没有人从来都不犯错误,企业也是如此。所以当企业失误而引起顾客不满或投诉时,很多企业对此置之不理,认为没有关系。其实来自企业的耐心倾听都已经能给消费者一个正面的印象,即使后面没有真的能处理好问题。更多时候投诉的顾客并不一定指望得到公司补偿,只是希望得到公司的关注。如果问题得到及时解决,顾客会认为公司值得信任,会更容易做出再次光顾的决定。信任创建了良好的顾客关系,企业进一步维系顾客价值就能建立顾客忠诚。

加深的理念:现实中更多的存在是普通的企业,而普通企业在面对竞争时,并不一定只能做一个跟随者,有的时候做一个市场利基者更能实现反转。

出处:小公司通常都要避免与大公司竞争,因而他们会选择大公司不感兴趣的小市场作为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市场最终也能形成大规模。(p323)

解读:小企业通过大企业不感兴趣的小市场或者一些分散的缝隙市场,了解需求、开发产品、创造高价值,由于没有竞争对手所以能够收取溢价,建立强势品牌,实现高利润。有了品牌立足点以后,再通过扩大利基市场的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久而久之,有的企业甚至能够最终占据市场领先者地位。

@蚁民

加深的理念:内部销售人员的重要性。

出处:为了降低成本、减少对外部销售人员的时间需求并充分利用技术创新,许多公司扩大了内部销售团队的规模和职责。(P609)

解读:企业不仅需要外部销售人员,也需要内部销售人员。外部销售人员外出拜访顾客,花费较高,内部销售人员在公司通过电话、互联网、社交媒体互动或接待来访的潜在顾客等方式开展业务,花费较低。内部销售人员负责挖掘新客户,为外部销售人员提供信息支持,使他们有更多时间向主要客户推销和寻找潜在新客户。

@小玉儿

加深的理念:当你强烈的需求能让你马上联想到某个品牌的商品时,营销人员已经成功地将商品与驱动力联系起来了。

出处:营销人员可以将商品与驱动力联系起来,利用刺激性诱因和提供积极强化来为商品创造需求。(第154页)

解读:营销人员可以利用消费者容易将忠诚转移到品牌的其他产品上去的特点,为这个品牌的其他商品创造需求,比如我加入了成长会,读过成长会推荐的书籍,并且有一些收获,由于我对该品牌有了积极的正面的体验,那么下次成长会推荐的书籍我很可能会继续购买。

加深的理念:无论在任何领域,专业专注总是最可贵的。

出处:不要试图为所有人提供所有东西。(第263页)

解读:营销者必须选择一个目标群体,尽一切努力满足该目标群体的需求,而不是试图提供满足所有目标群体的产品。

加深的理念:营销就是抢占顾客心智份额和情感份额的一场竞争。

出处:那些能稳步获得心智份额和情感份额的企业必将赢得更高的市场份额的利润率。(第271页)

解读:当顾客想买某种产品时,头脑中能想起的第一个品牌或企业就是顾客的心智所起的作用;当有两个品牌的产品相似,顾客会倾向于选择哪个品牌的产品,这是顾客的情感所决定的。因此,营销必须占领顾客的心智和情感,这是赢得竞争优势的最关键所在。

@[S975]Y-妮子

加深的理念:市场营销是通过创造、传递和传播顾客价值来实现价值的交换的一个社会过程。

出处:我们将营销管理看成是选择目标市场并通过创造、传递和传播卓越顾客价值,来获取、维持和增加顾客的艺术和科学。(第6页)。

解读:在目标市场范围内,创造、传递和传播顾客价值,最终是为了实现价值的交换,市场营销包含的是这样的整个过程,而不是狭义上误以为的推广和促销。

加深的理念:没有什么优势是天生可持续的,只有持续性的努力才会有持续的优势的可能。

出处:但是没有竞争优势天生是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充其量是杠杆性的。杠杆优势是公司可将其作为跳板而跃至新优势。总而言之,一家希望持续存在的公司必须持续不断地开发新的可以作为差异点的基础的新优势。(第264页)。

解读:没有什么优势是可以一直存在的,环境在变、技术在变、市场在变,人也在变,要想持续有优势,那么就只能持续去创新,但是持续去创新也不能保证持续有优势,但是持续去做是唯一而又再正确不过的选择。

加深的理念:客户对优秀的销售人员是会产生依赖的,尤其是对同质化的产品,客户可能不是对企业忠诚,而是依赖于某个优秀的人。

出处:最优秀的销售代表不但能解决顾客说出来的问题,还能对顾客的经营模式提出新见解,并且能够找出顾客还没有意识到的需求和没有说出来的问题。(第604页)。

解读:正所谓“听话要听音”,尽管是可能有同样的需求,但是欲望则是完全可能不同的,而这才是重点。

加深的理念:意见领袖对引领群体的购买行为很重要。

出处:当参考群体的影响较强时,营销人员就必须决定如何去接近和影响群体中的意见领袖。为了接近意见领袖,营销人员通过他们的人口统计信息与心理统计特征来识别,确定他们经常使用的媒体,并将信息直接传向他们。(第144页)

解读:抓住这样的原则,把握关键人物,传递品牌价值,推动群体更大的购买热情。

@titi

加深的理念:营销并不是要铺满人的生活,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即使现在营销无处不在,渗入各个社交媒体,也还是要有所选择,尽量做到克制曝光,提高曝光的成功率。

出处:营销者必须认识到当谈及社交媒体时,只有某些消费者想要与某些品牌进行互动,而且仅仅在某些时候。(第584页)。

解读:随着网络技术的全面升级,现代人离不开各种社交媒体,因此社交媒体也成了各大品牌的必争之地。但是有池子不代表一定有收益,有的品牌有消费者愿意互动,不代表所有的品牌都可以分一杯羹。

加深的理念:并不是提供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就算是好,要有差异化、辨识度,能被人记住,形成领域内极具特色的品牌,才算好品牌。

出处:卓越营销要求服务营销者持续地塑造品牌的差异化,以确保顾客不会把自己的产品与服务看作是大众商品。(第387页)。

解读:3个原因。1)满足需求是企业存活的及格线,不值得称道。要想做大做好,发挥更大作用,就需要给自己树立更高的目标,更高的标准。2)如果你提供的东西和别人都一样,人家为啥要选择你?3)一个品牌很难服务好所有消费者,必须有所选择。在对的市场服务好特定群体,才有助于品牌的发展。

@[1315]李杨-长春

加深的理念:消费者在很多时候并不是理性的。

出处:行为决策理论家们已经发现,消费者在许多情境下会做出看起来并不理性的选择。(第165页)

解读:带着“自己在很多决策下并不是理性的”这个想法,来做判断,冲动就会得以平息。了解绝大多数人都不是理性的,再来看很多热点、事件、或营销手段,就有点明白其背后的套路了。

@卸妆

加深的理念:未来的市场和营销会越来越多地被消费者塑造和改变。

出处:科技、全球化和社会责任这三股力量,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市场,赋予消费者和企业新能力。消费者可以用网络作为强大的信息和购买支持;可以用移动网络实现搜索、传播和购买;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分享观点和表达忠诚;可以主动与公司互动;可以拒绝他们认为不合适的营销。(第15-16页)

解读:曾经的市场营销大多数时候把消费者作为一个静态的概念在研究,大部分理论前提都是消费者是营销的对象,没有充分地考虑到他们的能动性,或者偶有考虑到能动性,但由于有限的传播途径和范围,公司在确定市场营销目标、制定决策时经常忽略不计。如今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在营销过程中话语权增加,他们可以决定接受或者拒绝营销,并且某种程度上可以阻碍或者推动公司的营销活动,尤其是一些意见领袖,通过社交媒体发表自己对于品牌或者产品的观点,并不会受到品牌方的控制,处于传播过程第三层的普通消费者受到从众的影响或者介入度不高时,会跟随意见领袖的意见,这些都会给公司营销活动带来诸多挑战,需要公司在管理大众传播和数字传播时更多地关注消费者的声音,监控社交媒体平台,及时进行危机公关。亲历一次李嘉琪直播,他推荐的口红色号,五分钟之内品牌官网卖断货,这种营销力量怕是之前的营销人员很难预见的吧。

@Luffy.

加深的理念:顾客是上帝,员工也是天使。

出处:传统组织结构图呈金字塔型,总裁处于最顶端,管理人员在中间,而一线员工和顾客处于底端。成功的营销公司会把结构图倒过来,顶端变成了顾客,其次重要的是那些接触、服务和满足顾客的一线员工,之后是支持一线员工工作以更好地服务顾客的那些中层管理人员,而底端才是雇佣并支持优秀中层管理人员的那些高层管理人员。(第114页)

解读:很多人排斥销售,殊不知这是一个销售不可或缺的时代,其影响远不止于一个企业的存亡,更关乎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微小如个人,也要有基本的个人销售意识。

加深的理念:顾客买产品,其实买的是寂寞。

出处:

产品层次:顾客价值层级核心利益:酒店的顾客是购买休息和睡眠。基本产品:酒店房间包括床、盥洗间、毛巾、写字台、梳妆台和衣橱。期望产品:干净的床、新的毛巾、工作台灯以及相当程度的安静。附加产品:超过顾客的期望。潜在产品:所有可能在未来产生的改进和变革。(第342页)

解读:我们很容易只停留在目光所及之处,而忘记思考背后的真正需求,甚至被藏在心里未被发现的需求。

加深的理念:抱怨价格歧视,不如搞清楚歧视的逻辑。

出处:一级价格歧视下,销售者根据每个顾客的需求强度单独制定价格。二级价格歧视下,销售者对购买数量大的顾客收取较低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下,销售者对不同层次的顾客收取不同的价格。顾客细分市场定价、产品样式定价、形象定价、渠道定价、位置定价、时间定价。(第455页)

解读:作为营销者,可以针对不同情况施行不同的定价策略,作为消费者,可以选出溢价最低的时候购买。

@[S1078]ZT-杭州-零售业

加深的理念:公司变革推行不顺利的时候,需要利用组织文化进行辅助推动,因为战略计划是在组织框架下制定的。

出处:战略计划是在组织框架下制定的。一个公司的组织包括它的结构、政策和企业文化,所有这些要素可能会在一个快速的商业环境中产生技能失调。管理者可以改变组织结构和政策(即使有难度)。但是公司文化是很难改变。不过,调整组织文化往往是企业成功实施新战略的关键。(第42页)

解读:第一,公司制定战略计划要符合组织结构的要求,如果想要变革,那么组织结构和战略计划同时调整以更好地匹配和契合,另一方面,当两者都匹配起来但是战略实施仍然面临困难的时候,那么需要通过组织文化来进行引导,例如团队文化建设、组织培训等方式,加强思想指引,通过文化推动行为的改变。

@[S274]素衣月-深圳

加深的理念:管理渠道冲突的其中一种有效方法是员工交换。

出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层级间交换员工。通用汽车的主管可能会愿意到某些经销商进行短期工作,某些经销商也可以在通用汽车的经销商政策部门工作一段时间,这样一来一方的参与者就能对另一方有更深入的了解。(第489页)

解读: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也有类似的政策,即分行部门与支行之间可以有中短期的员工借调,使得分行部门员工能够积累一线业务经验,支行员工能够接触部门管理,加深双方的了解和默契,对员工个人发展也很有帮助。

@[S582]brod-深圳

加深的理念:企业的目的是盈利,盈利才是企业的续命丸。

出处:在没有足够支撑公司盈利的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情况下,财务、运营、会计和其他一般企业职能即使运作得再好,也是枉然。换句话说,有销售才有利润(第4页)

解读:一家企业要生存,唯一的目的就是获得收益,收益才是一切的根源,其余的都是辅助。一家公司以一个会赚钱的业务部门为中心,以其余的部门为辅助,展开作战,对于业务部门的支持是决定企业命脉的关键。看一家公司或者面试一家公司,要分析公司的盈利点在哪,然后判断其岗位和部门的效益情况。

@Tracy

加深的理念:顾客是寻求价值最大化的。

出处:顾客是在有限的搜寻成本与知识流动性和收入约束下追求价值最大化。顾客会估计哪一个报价将带来最大的感知价值,再做出自己的选择(第115页)

解读:很多时候,一个产品的价格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顾客觉得值不值,如果顾客的感知价值大于期望价值,也就是顾客觉得赚到了,那么顾客的满意度就会很高,也会保持较高的忠诚度。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