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rs:混一堆名利圈子,不如交几个真心朋友 — ScalersTalk成长会 – 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 ScalersTalk Wonderland

Scalers:混一堆名利圈子,不如交几个真心朋友

成长分享 scalerstalk 浏览 0条评论

ScalersTalk 成长会 2018 年火热招募中,目前报名人数已经突破 1200 人,参见《持续行动,为三年后的自己,扎心地做点事——ScalersTalk 成长会 2018 年会员资格开放申请》

 

1

谈到成长,总会有人说,要混一个好的圈子,有更多的人脉,才更可能成功。这些文章传得到处都是,以致于我们都有点过度夸大了人脉圈子的作用。

最近我加了一些社群,发现一个现象:在2018年加付费群,和2015年付费加群,感知到的社群环境已经大不一样了。而我的社群,倘若不是用”持续行动”作为坚定的门槛,通过行动量把浮躁隔离,也会容易受到这种行业普遍风气的渗透。

在三年前我加各种群的时候,还是真的可以在社群里面认识一些很不错的小伙伴,这些人真的很有水平,很有思想,会往社群贡献一些内容,却没有那么多的功利,没有那么想着从你身上变现,相反还能给你很多启发。我现在的很多好朋友,其实就是从那个时候认识到的。

在三年后的2018年,你再去各种社群,社群成份已经发生了改变。当你进了一个社群,你会发现十有八九,和以前的成分已经不同。现在的社群,更多的人往往抱着圈粉加人的目的进社群,尤其是进一个还有一定知名度的社群。

在这样的社群里,虽然说是大咖云集,但是成员也是各自心怀鬼胎、心照不宣。这样一来,社群的氛围就比较诡异了,你往往很难从社群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或者启发,剩下的只有大家相互吹捧,虚与委蛇。

我有一个朋友比较喜欢报各种价格高昂的线下课,有一次我问她,你上了这个课感觉怎样?她说,没怎样,本来我是去看下能不能圈点粉过来,结果到那发现,有很多人也是来圈粉的……

我记得高中积累作文素材的时候,有一个小故事。以前非洲有个部落每年有个仪式,由各家出一壶酒倒在一起用于祭祀。在仪式上,酋长要把酒倒出来分给仪式上的大家,每个人喝一碗。结果有一年发现,倒出来的都是水,没有半点酒味。每一家人都认为自己可以拿水去滥竽充数,但是结果是所有人共同凑出了一壶水。

当大家都知道混社群混圈子能带来变现、涨粉和”跃迁”的时候,这样的社群和圈子,很容易变成一个走秀和表演的舞台,变成了一个封闭洗脑与深度变现的场所,变成了一个韭菜的培育种植与收割基地,已经不好玩了。

至少你的时间,应该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地方。

2

混一个圈子,真的可以带给人那些想象中的好处,加速你的成功么?

在圈子里,好像有很多人知道你,认识你,和你打招呼。这样看上去是不是很爽?但是你能不能分得清楚,到底哪些是真正有善意,哪些是逢场作戏?

你愿意活在所有人都夸你好说你棒叫你大咖,但是就是不告诉你你可能还有盲点一二三、问题四五六么?

我们嘴上可能说拒绝,但是我们的身体会给出诚实的反应:社交场合中的过度迎合与赞美,会让我们沉溺于自恋中,而无法看到事实真相。

其实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温暖人心的圈子,而是一两个一针见血的朋友,哪怕这些话让我们难受,真相就是难受的。

我在某个群里看到一件事情:有一个人把一篇文章发到群里,文章其实比较一般,但是却有人在下面排队点赞。其实稍微提升几个盲点,这篇文章就能上一个台阶。但是这个群里没有人这样做,而是选择了给出”爱的鼓励”。

其实你看到的现象往往就是经过多重博弈的结果。如果指出你的问题,一费脑,二还有得罪人的风险,三对方认为你在抬杠,多费劲,不如给他点个赞吧。于是一排大拇指就打出来了。

你想想你所在的社群,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下,是不是也暗藏了这样的杀机呢?如果你在这样的社群混三五年,你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当然我也没有选择说出口,而是默默地观察到了这一切。这时候你看,好像我和对方在一个群里,是一个圈子,但是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对方无视了你的存在,并把你写入文章的反例里。

其实吧,我们混什么圈子,真不是我们自己所能决定的,而是由外在的观察者认定的,这样相对客观一些。在别人眼里你的样子,往往是比较可能的样子。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在什么圈子里,真正圈子里的人,也许只把你当外人看。

有一次有个人把我拉到一个区块链主题的社群里,有个我不认识的人看到我进群,便@我说:你这个知识付费圈的人怎么也到币圈了,是知识付费完蛋了要来币圈圈钱么……

这是一个非常有攻击性的迎接语,以至于邀请我进群的群主特别尴尬地圆场。

所以你看,其实我并不认为自己是知识付费圈的,因为你在网上也找不到我什么知识付费的网课,而且我也经常批判知识付费……

我也不认为自己是币圈的,虽然我接触比特币是2010年,那时我在研究密码学;同时,我讲区块链也许比国内许多区块链从业者讲得好一些(这是蔡垒磊老师给我的评价,他的原话是”比大部分好”),毕竟我也写了很多文章,在表达上也有优势……

但是即使是这样,在许多人的眼里,我可能就是一个”知识付费”圈的人,因为我做的事情和那些卖知识的人很像。

所以,你混什么圈子,是由别人说了算的,不是由你自己给自己贴上标签就完事了。

这其实可以给那些想通过 “卡位”来”上位”以打造个人品牌的人一些启发:不要整天没事给自己加戏,你可以把自己粉饰成一名作家,但是你是不是真正的作家,要看有多少作家真的把你当作家,而不是你忽悠过多少人说自己是作家。

 

3

我有一个思考的习惯,如果你得到了一个好处,你应该做的是,同时想一下,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假设你真的混到了一个圈子里,你觉得这就万事大吉了么?

圈子其实是一个交换场,是一个大染缸,在你没有作好准备的时候,你最好还是不要去触碰它。同时,要知道,你也不太可能有准备好的时候。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在圈子里更是不会少。江湖纷争往往是从利益之争开始,利益之争的起源往往来自认知不对等、原则不一致或者某方心存邪念。

而这些不对等出现,就启动了圈子江湖的是非更迭。一旦产生是非更迭,就像一个复杂系统,在圈子里交错复杂的关系中,层层扩散,真假掺杂,最终变成个人恩怨。

我其实在2016年之前主要是自己埋头做事的。我从2014年开始做付费社群,已经算国内相对领先的先行者,之后慢慢做自己的公众号,积累影响力。

在这个阶段我其实是在做自己的”圈子”,不搞互推也不互换流量,连商业广告都没有怎么做。我就是认为我的读者质量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我不愿意把一些广告文案推送到我的号里,只是为了多赚几万块广告费,可能这些广告费太少吧,根本不足以让我心动。

从2015年底开始,开始加入了一些其他人做的付费社群,认识了一些朋友,分享了我做的事情,于是有了一些传播,一部分读者便是从那个时候知道我。

在很长一段时间,其实我是表现得”与世无争”的。我是一名技术出身的工程师,也算一名内向者。这类型的人有一种特点,不喜欢和太多人打交道,有事办事,没事废话少。内向者的内心力量来自独自与内省,而不来自与外界过度交流。

但是即使是像我这种处世风格的人,在接触到很多”圈子”之后,也被大量的”内幕””纷争”等扑面而来的消息所裹挟,让我感慨到,为什么有的人一定要活得那么累,把心思放在折腾人的关系上,而不是用有限的生命做点更好玩的事情。

举一些例子:

(1)A和B有合作关系,但是A却在背地对C说B的坏话,说完以后又想把C发展成合作关系……

(2)D与E关系不太好,但是E与F关系好,于是D跑到F处说E的坏话,让E与F也不要关系好……

(3)H因为一件事情坑过I,I与H不再有联系,但是H利用同样的事情继续与J建立合作关系, I与J是好朋友,这时I会把事实告诉J,于是J与H关系疏远,于是又引发H与J的关系恶化……

(4)K出了一本书或者一门课,L把这门课抄了,在自己的渠道卖,销量还更好,与是K与L交恶……

这些例子可以像剧本一样持续写下来,而贯穿其中的主线无非就是利益分配的问题。人往往会利益问题出手,利益是重大纷争的导火索。利益的问题发酵以后,会变成价值观的问题、行业影响的问题以及”二选一有你没我”的问题。

注意,当你进到了一个圈子里,伴随圈子而来的就是这些利益相关的纠葛。你也许不想在任何一方站队,但是就像你最终会被别人划在一个圈子里,你迟早也是会被站队的。

比如你如果和A关系好,即使没有利益往来,而只是价值观的认可,你可能也会被A的对手B认为是A一个团伙的,所以你就自然被站队了……

人其实就是活在偏见里的动物,当你在一个圈子里,这些偏见与刻板印象,就牢牢地绑定在每一个圈子的基因里。

所以当我看到有人说混圈子的时候,我总感觉这是在趟泥而已。

4

但是又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尽管大家在圈子里,但是大多数人的内心还是像明镜一样:知道哪个人有货,哪个人值得信任,哪个人是个骗子,哪个人可以交朋友……

每个圈子里还是会有一些这样的人格存在的,而这些人格,就支撑起了这个圈子的价值标杆。如果我们真的是想趟浑水,我们要向这个高度看齐,与这些人成为朋友,而且是真心朋友。

朋友是相互映照内心的。越是有能量的朋友,越能感受到接触他的人的能量情况。这是很难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欺骗的。

在一个行业里,谁的产出好,谁的套路多,谁的见解鲜明,谁在割韭菜,每个人心理都会有一杆秤的。那些心里没有秤的人,最终就会变成韭菜被人连根割掉。而有秤的人,往往最后能够团结在一起。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你做的不好,口碑会传得比做得好还快。

现在社会,浮躁会是普遍现象。大家都想赚钱,但是从某种程度上,得到尊重比赚到钱更重要。虽然很多人有钱了最后也能得到尊重,但是大多数人因为没有得到尊重,最终赚不到钱。

最好的方法是,不要特意去混圈子,不要去狂欢里企图忘记自我,用实际的行动让自己活在真实中,解决真正的问题,而不是解决你的敌人或者对手。最好的方式是构建自己的圈子,让圈子健康生长,这样你没有必要让自己刻意去融入一些圈子,除非你有别的目的。

做一个有点小本事的人,让圈子反过来吸收你,不是更好?

更关键的是,有几个真心的朋友,能说出圈子里你普遍无法听到的话。一位这样的朋友,要比你认识圈子里的1000人点赞之交,还更有力量。

这是我对圈子的一些理解。

《刻意学习》热卖中

持 续 力

    ★★★★★   

ScalersTalk成长会是由Scalers发起的社群生态体系,已经运行五年,是国内第一的口译训练社群,专注持续行动能力训练,提供“从英语初阶到同声传译”全栈解决方案。

 

微信公众号  l  持续力

新 浪 微 博   l  @Scalers

网           站   l   ScalersTalk.com

开 放 社 群   l  100小时训练QQ群 456036104

畅 销 书 籍   l 《刻意学习》火热销售中

 ★★★★★ 

2018年成长会申请说明

《持续行动,为三年后的自己,扎心地做点事——ScalersTalk成长会2018年会员资格开放申请(2017.12)》(请点击)

本文原文:http://www.scalerstalk.com/1399-cir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