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网络暴力,我们能做点啥?
最近有件事情让人寒心。
武汉一位小学生在校园被老师开车撞死,小孩的母亲协调解决问题时,又被网友网暴,评论母亲的妆容相貌,恶意揣测行为动机,说了很多风凉话。最后母亲跳楼自杀。然后网友又开始挤兑父亲,继续网暴,恶语相向。
这样的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之前有个女孩考上研究生,给自己的爷爷看录取通知书,发图分享,但是因为自己染发了,被网友针对并网暴,最终女孩自杀。
网暴是一种破窗效应。路人看见一栋楼上有破窗,如果没人修理,会引来更多人破窗。环境会转化激发普通网民的网暴行为。评论区有一个人在网暴,博主不干预制止,就会激化形势,蔓延扩散。
网暴者其实都是普通人。在今天文章图里那个参与网暴的人,生活中还在考编,在谈恋爱,在岁月静好。但是却在评论区出言不逊。
为什么这么分裂?暴力会给人快感,就像满足破坏欲。在网络上发泄,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因为抖机灵显得与众不同,收获情绪价值。
但是假如你真的拿起武器追究责任,你会发现在现实生活中,对方就是一个唯唯诺诺的大怂包。生活很艰辛,不少人就是通过在网络上输出语言暴力,来获得一些微薄的快感。
而且,他们往往会把语言投向他们眼中的弱者,寻找刁钻且安全的角度,来发起攻击。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网络风评会越来越保守,因为保守是一个安全的攻击方向。尤其是把道德的大旗祭出来,那就更可以无往不胜。怂人在生活中被欺负,在网络上继续欺负怂人。
世间事物本无完美,而网暴者会站在完美角度发起攻击,从受害者身上找不足,从施害者身上看优点,用洁癖般的道德审视任何事情,唯独对自己灯下黑。
要治理好网络暴力的问题,核心在于遏制发酵的土壤。重点是对创造这样环境的大V账号下手。那些大V、金V 在面对网信办唯唯诺诺,在面对自己父母一样的普通民众,却吃着人血馒头,享受平台的分成补贴。利用这些话题,诱导、引发这样的行为,或者纵容不予以制止的大V,需要承担主体责任,降权、封号甚至追究责任。
每个人要管好自己的评论区,如果出现不良言论,及时删除拉黑,掐掉滋生网暴生态的土壤。清朗的环境搭建起来,普通人是很难转换成施暴者的。
当每个人需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也没有催化土壤,网暴就能遏制。最后大家会发现,被保护的是我们自己。沉默的围观实际上是一种罪恶。今日你不为他人发声,当小透明,做旁观者,他日若祸临己身也不会有人为你呐喊。
网暴横行如是,每一位网络小透明都有责任。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