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rs:从“脑残粉”到“无脑黑” — ScalersTalk成长会 – 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 ScalersTalk Wonderland

Scalers:从“脑残粉”到“无脑黑”

成长分享 scalerstalk 浏览 0条评论

 本文作者Scalers,微博@Scalers,游走在口译世界的IT从业者

 



自己的改变,比情绪的起伏,比粉或黑,更真实,更迫切。

 

前几天锤子手机有一位员工离职,写了一篇很长的文章,大概的意思就是,自己曾经为了罗永浩老师的情怀来到锤子公司,找到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后面发现公司实际想象的不一样,比如一直没有领到红包,各种事件累积下来,最后就说,我不爱你,愤然离去。这篇文章抱怨成分有一些,但是整体上大概就是有一个人从粉变成黑,最后离开然后写了篇文章再数落你一顿。

对于这个问题,你说谁有错?其实我认为,可能谁都没有错,而问题在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预期,有不同的思考层次。员工当然希望拿的钱比干的活多,而老板从公司的角度考虑,会希望节省人力成本,会有其他必然要做或者不得不做的事情。二者在维度上有差异,于是产生不同的认知,也是符合各自的逻辑。

其实这个和社会上的阶层也是很相似的。不同阶层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钱多的钱少的,位置高的位置低的,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决策,提供观点。那什么来平衡这些动态关系?以我目前浅薄的理解,就是政治力量和国家机器了。

我做社群也会遇到这样一些例子。这三年多来,我会遇到一些欢天喜地的陌生人,向我诉说他们看到我的文章后受到了多大的启发,扼腕叹息自己相见恨晚,于是之后每天都会给我的文章留言,表达自己的认同。但是往往不久之后,就消失了身影,然后再过半年你会发现,有的人就彻底不见了,有的人就开始认为“你不过如此”。好像对方潜伏在暗处,看了我半年,就把我看穿了,然后仰天大笑,出门而去,留下一个得意洋洋的身影。

我甚至还会收到一些人给我写长篇分析文字,把我从头到脚分析一遍,得出一些结论,或者一些人生建议,说你最好要怎么样。这个场景让我想到,以前有华为的新员工,就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给任正非写了封“万言书”。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我们看这个例子的时候会感觉很搞笑,但是放到我们自己身上的时候,很难避免就不会发生。

这三年多,我做的事情其实就是自己的持续行动。我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绕在我个人的提升上,并且以此拓展出了公众号、社群等衍生物。从这个意义上,你可以理解这三年我在做同样的事情,而且在持续做,保持进步。三年前那个人是我,三年后那个人也是我,但是就会遇到一些人,突然跳出来对你说,我曾经爱你爱得死去活来,现在却恨你入骨……每次经历这样的场景,我觉得打开方式有点不对。

这个场景有点像网上有人问你“在么”?可能只是晚两小时回答,等你回来的时候,从聊天框里看到对方发的消息,大概能看出来,对方脑子里把荷马史诗春秋战国红楼水浒全部演了一遍。但是你也许只是正好有事,那边却能脑补出无穷的场景。我们能不能把自己的想象力,拿来做点正紧的事情?

这种从“从脑残粉到无脑黑”的转换其实比较可怕。至少如果我们想要变得更好,那我们需要尽量克制自己的这种想法。这是我自己的成长感悟思考,所以才写出来供参考。

无脑黑的一个特点是,比较喜欢找对方一些打脸的事情,然后一脸得意的样子说,你看看你原来是这样说的,现在又这样说了,脸打得非常响,于是感到特别痛快,感觉自己就是网络战场上的战神,操起键盘就可以干翻天下。

当然这件事情二分的看,那些被你打脸的人,固然曾经会有一些言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比如一件事情,没有做到就先把话说了,可以吸引眼球,引发情绪共振,但是却容易打脸。或者有的事情,自己的预判不准确。

但是换一个角度回来,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别人,我们很难看到对方所处位置上所有的信息和变量。于是乎,我们手里掌握的信息量,和对方手里掌握的信息量,也许会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这就像计算机里关于数的表示:比如你如果只有一个比特的脑容量,只能表示0或者1,于是在你的世界里,要么是0要么是1,你不会知道第三种情况,因为你的心智资源无法支撑那么多场景。但是如果你去观测其他人,其他人的信息量必然会比这个要大(主旋律原则),比如是0到1之间的任意小数。于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你去观测其他人的时候,你手里的0或者1特别容易出现0-1的反转情况,比如对方也许是处于0.52,但是你统一归结为1,但是对方是0.49于是你认为是0。然后你一对比,一个0一个1,不一样,于是你发现对方打脸了从而内心愉悦,感觉自己很棒,觉得对方不过如此。但是你有没有可能考虑到,对方只是有一个波动,而你的观测能力,表达不出那么多种情况而已。

所以,我在持续写作的过程中,明白了一点:也许我们看到的,未必就代表对方真正经历的,因为我们在不同的位置上。从这个意义上,大言不惭的评价,也许未必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理直气壮。

而一旦这样想明白,我再去审视一下我以前关于某些人或者事物的观点,就会发现,我自己的逻辑也许有不自洽之处,因为别人的事情,主旋律在别人手里,而我只是个看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闭嘴的能力很重要,不要总是想着去说别人如何。今年元旦见到吴伯凡老师的时候,他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你在各种场合对某人的评价,其实都是有所指的。当评价产生的时候,这个评价就和评价物无关,而只与你有关了。评价多了,你的风险就大了。

当然,这只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对其他人的要求。那为什么在网络上仍然有许多人热衷发表评论呢?其实分两种情况,一个是,有的人也明白我今天写的道理,但是明知这样而仍然刻意为之。为什么呢?这样其实很容易涨粉,可以搞点流量和眼球,剩下的就可以赚点钱,其实就是套路了,搞个大新闻,没有人和钱过不去。如果你要哪天看我也偶尔这么玩一发,你要知道这就是在走套路了。另外一个就是真的没想明白这回事,属于纯粹的傻白甜了。

但是有时候广大网友未必能意识到这个层面,所以特别容易被煽动或者当枪使,在后台的大哥们坐收渔翁之利,想想也是其实挺有趣的。

分析至此你会发现,所谓从脑残粉到无脑黑,其实意义不大。如果对你而言,存在粉转黑的情况,那么对全局来说,其实往往无足轻重。前者其实是一个情绪化的行为,而这个世界的运行,往往是冷酷的理智在驾驭着如岩浆般的情绪,虽然有时候会失控。但是冷血和理智,往往更容易胜利。

回到锤子员工离职的文章,我的一个观点是,类似的文章一定要避免快速下结论的行为趋势,因为这只是一面之辞。如果你要综合评判,那还要看看锤子公司的回应。但是这样的事情,一家公司往往无法回应,因为量级完全不同,所以事实如何也许我们无从知晓。因为在情绪旺盛的人身上,事实和观点,往往会混在一起。我们以为自己在伸张正义,有时候和无理取闹很接近。而一个涉及到诸多人、事、物的企业机构,遇到类似的事情,几乎是一定不可避免。经常坐飞机,总是会遇到晚点。

我个人写作也有三年多,百万余字,社群不论免费付费,累计也有万人左右。有没有可能以后也遇到类似的事情?我觉得并不是可以避免的,这本身是成长的一部分。

但是我内心明白是,我也许没法花费那么大的代价,腾出手来去应对这些事情,所以倘若遇到从粉转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既然你要持续做一些事情,总是会有一些人不开心。但是当然这也绝对不会代表缺乏手腕,粉和黑有时候没有那么明晰的界限,有时候却又泾渭分明,因为有时候是信息问题,有时候是情绪问题,有时候是水平问题,而有时候,也可以是法律问题。

我在成长会经常说一句话,向内寻找看自己。自己的改变,比情绪的起伏,比粉或黑,更真实,更迫切。

 

相关阅读

Scalers:有事请直说,求别问在么

Scalers:谈闭嘴的艺术

Scalers:如何通过专注点改变自己的情绪状态?

 

ScalersTalk成长持续论

    ★★★★★   

ScalersTalk成长会是由Scalers发起的社群生态体系,专注1000天以上的“N阶持续行动理论体系与能力构建”,以“从英语初阶到同声传译全栈解决方案”为特色,以“持续输入输出训练实践拓宽认知边界”为导向。

 

微信公众号  l  ScalersTalk成长持续论

新 浪 微 博   l  @Scalers

网           站   l   ScalersTalk.com

开 放 社 群   l  100小时训练群C456036104

 ★★★★★ 

2017年成长会申请说明

《用扎实稳定的持续行动,为2017写下新的篇章——ScalersTalk成长会2017年会员资格申请说明(2017.1)》(请点击)

Scalers:怎样快速找到ScalersTalk的历史文章(请点击)

本文原文:http://www.scalerstalk.com/1111-min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