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口语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二) — ScalersTalk成长会 – 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 ScalersTalk Wonderland

当我们谈论口语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二)

英语学习 scalerstalk 浏览 0条评论

1.11.jpg

【导读】这是英语口语练习纲要系列文章的第二篇。关注公众号scalerstalk回复m查看更多文章。

昨天文艺了一把,今天开始回到普通路线。

现在以普通的文字,论述一下笔者认知中对口语的理解。

口语,我们一般的认知是,把英语说出来,英语流利说,英语自由的表达。如果一个人能用英语侃侃而谈,我们一般会认为他/她口语很好。

这里又暗含了两层意思。一个是发音,一个是内容。举例:我们可能会说,某人英语说的很好,就像外国人似的,你根本区分不出来;我们也可能说,某某虽然口音很重,但他/她的流利程度以及观点的深度,一点不减。

在这里,我把口语拆解成两方面的元素。一个是发音表达,即感性层面,听上去怎样,听起来怎样;另一个是内核,即理性层面,听了后你怎样,听完你感觉怎样。

这里的发音表达,是一个泛化的概念。我们拿一个人来打比方,发音表达更像一个人的外在整体上给人的感觉,包括外表、穿衣、造型等等,或者说呈现出来的气质、气场。有些人天生丽质,再加上精心的搭配打扮,就是高分美女;对于笔者这种长相在均线以下的,只好曲线救国,通过合理的搭配服装,衣着注意细节,加上对形体的锻炼,来补齐其他方面的短板。回到发音表达,当你在开始说英语的时候,给人留下怎样的第一印象,就是发音表达做的事情。一般会有什么印象呢?比如纯正、标准、伦敦范、明尼苏达味、LA Style、中国风、东北味等等。流利可能也算一个,我这暂且把它归为第二部分。

这里的内核就是我们的底子,我们的储备,或者说我们的脑子里的货,是决定了我们在什么场景下会说出什么话来的前提。内核往深了说会与我们的价值观有关系,这就是我上一篇说的“口语就是我们自己,就是我们的内心”,因为我们通常怎样看这个世界,世界就是我们想象的样子。往浅了说与我们日常积累的素材有关系。例如,有些IT宅们见到自己喜欢的女孩说话会犯怵,网络上就有不少情感专家,提供一些罐装好的谈话惯例,里面包括一些基本的谈资,以帮助男生们在谈话中至少不要冷场,或者至少不要谈论技术。例如,我在和IT人士谈产品、行业、技术可以欢非常畅,但是遇到文艺界朋友要谈话剧与艺术,就会采取相对谨慎的姿态,因为真心不太懂。一句话,我们在说话的时候,想表达什么样的感受,想表达什么样的意思,都从内核中萌芽生发出来。

再说一下流利,流利一般是我们在对于熟悉的领域会出现的状况,即对于某个问题有思考,或者有一些材料已经胸有成竹,这样一般会呈现出比较流利的状态。我思考过这个现象,我认为这和我们内心的安全感有关联。比如在面对陌生的话题或者环境时,比如一场重要的面试、一场规模盛大的演讲,心中充满不安与不确定,这时如果遇到自己熟悉的话题“正中下怀”后,内心的安全感会增加,于是我们会很欢畅地加快了脚步,仿佛内心在对自己说:“看,我还是很OK的!”。但平稳的语速能很好的反应一个人的心理素质,语速的控制是一个需要通过训练掌握的技能,这部分技能我把它归结到下面的管道模块应该发挥的功能。

题图是李阳刚出道不久出版的《脱口而出》。由于时间年限太久,我已经找不到得体的封面图了。在我个人学习经验中,这本书是第一次让我认识到自己口语很烂的一本……这本书还是从同学那蹭的,当时家里书店都没有。

虽然对李阳个人的种种行为所不齿,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位老师对我成长方面的影响,不过还好我没有走偏。李阳本人我没见过,但是我的英语学习成长和这个人物还是有些有意思的故事可以写的。不过有趣的是,在若干年后,我通过一段自己英文的录音,还获得了他们机构讲师的聘任。

本来想贴一下《脱口而出》的链接的,感觉李阳的官网太乱了。算了……

有读者反馈我文章中的类比略多,稀释了信息密度,我会在今后的文章注意的。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