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精华在正文最后一句,阅读障碍或后悔点进来的,请直接滑到正文最下面一行。
Scalers点评:最近成长会的小伙伴S255,得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机会。这是她工作9年以来的一次重要的职业转换。9年以来她从管培生一路做到区域级经理,而在想明白了成长的更核心的问题之后,她获得了一个更大平台的发展机会。S255在工作繁忙的同时,仍然保持跑步的习惯。今天的文章非常有价值,但是正文最后一句,才是精华。
万恶的剧透:工作9年,并没有一言不合,但还是获得了Offer准备换工作。内心的选择历程和面试的复盘,请假装耐心地往下看。
—-
凌晨2点,配纸巾码字,写完离职申请。
在同一家公司工作9年之后,我准备离开了。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做了很多自我的分析和对话。
所在的行业是传统零售的专业分类卖场。毕业后来到公司,从管培生做起,历经将近10家不同门店,5个不同城市,多次晋升加薪,在这些过程中我都有新的机会在学习提升,从小店到大店,从新店到老店,从1家到多家。主管比较认可,多次给予不同于别人的培训和实习机会。
工作的这些年中,我尽量往自己看,有哪些还可以做更好的,尽量去做;部门外部公司内部有哪些可以建议的,尽量去说。
那我为什么还会选择离开呢?
从工作内容上,不同城市、门店的转换,让我能够快速适应和融入,接触不同区域的员工、公共关系,责任变大能力要求也提高,得到了很多锻炼。但如果仔细想来,规模再怎么变,不过是让工作陷入不同规模的重复中,并没有本质的突破和提升。
从发展空间看,现在的职位提升基本上继续需要时间的历练,随之而来的是负责区域的扩大。区域操作的手法的调整并不会带来大的改变。当然,职位的提升带来眼界、格局的提升,也让我想清楚更多事情。这回到了前面提到的问题,除了更高一些的格局,陷入不同规模的重复。
年初做自我分析,反思一个问题:“如果我不做这份工作,可以做什么?”当时我发现了以前的一个点,就是我一直执拗的点。我其实是喜欢接受挑战的,我认为不断的新任务、晋升对我来说都是挑战。但从某个角度讲,这也算是一个误区,正是那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只是在努力,很少想过选择的问题。
这样,我在工作本身能够获得的提升和成长也就变得有限。
从工作环境看,输出太多而碰撞和输入太少,也会让这种没有成长的感觉越来越强烈。
20多岁的一年,和30岁之后的一年,感受差别真的太大了。我记得晨读团1期,因为行动起来了,人大天的投稿有一句:“我甚至不再害怕时光的逝去。”
而我在工作中,开始因为年龄和时间的流逝感到恐惧。外界快速变化,而我发现自己成长进步趋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无法突破局部,缺少稳定状态中的变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种感觉让我开始有巨大的危机感。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时间流逝的恐惧感急剧增加。这种恐惧感不同于我以前的压力,自己通过放松,看书或者跑步流汗就可以解决,我意识到我必须给我的工作生活加入新的变量,要快速而大量的行动,鞭策自己的成长、进步,才能缓解这种感觉。
—-
公司本身仍能提供一些新的学习机会(现在有一个不错的培训计划给我)。面对这个机会,有那么几个瞬间,闪过心动和犹豫。
但我想想自己未来3-5年的路,不希望现在就能预见到未来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稳妥”而“顺利”,就像有些小说剧情,17岁就能预料到自己被安排好的人生。当然公司除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向可选。但从现有经验和方向来看,并不是那么的适合。
如果选择实习培训,回来后所处的环境是否会有大的变化?往哪个方向的变化?或者仍然稳定,人的环境是否有变化?工作的内容会否有新的不同?会不会还陷入不同规模的重复?
换工作会面临很多风险和成本:人际关系的重新适应,新主管的期待和现实的差距,文化、流程等等的适应。犹豫中,我打开S的那篇《成长者的勇气》播客听。S也在文章中写过《其实没有“对”的选择,只有你“做对”的选择》 :
对和不对又涉及到每个人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其实是一个排序,一个把天生要冒险放在第一位的,和一个把安安稳稳不闹腾放在第一位的人,对于“对”这个事情的感知可能不一样。
答案是做出来的,不是选出来的。
换新的工作是否正确,需要我用实际行动去验证。在一定的保障下,“低风险”、“稳妥”并不是我现在选择职业道路最优先要考虑的要素。以我的年龄要做职业转换不算早,但没关系,现在仍是好的时机。
对跑者来说,也相当于是换一条跑道,去看不同的风景,有可能是一个普通的马拉松,也可能是难度不凡的越野跑,不管爬升、下降还是平路,根据路况综合调整自己的状态、准备,从容应战,去享受这个过程。
我想知道,在新的平台、新的环境,我能做成什么样子,还有哪些潜力可以激发。
我给自己目标,想要知道是否可以按时达到。
我也想在新的地方,遇到更棒的人,有更多的碰撞。
我想有一段新的生活,能够大致的看清方向,给自己的生活,一个未知变量。
成长会小芒的换工作文章《米小芒:一天之内涨薪60%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中,换工作前连续问了自己几个问题,比起我的分析,判断更为快速犀利,非常好,推荐大家看看。
—-
决定了更换,就开始筹备,说是筹备,其实也就是几个简单的事情:
1.把成长课关于简历的课程听了不下3遍,修改简历模块;
2.搜索一下使用Linkedin求职的相关文章,看看有哪些好点子;
3.改Linkedin资料,在简介中加入关键字(事实证明,关键字策略很有效),明确联系方式。
4.精简Linkedin简历内容,不同的阶段突出不同的重点;
5.看看心仪公司的网站招聘信息;
这次从猎头接触到最后面试结束,8天搞定。自己做个小小的复盘:
1.简历
-
新工作和我之前行业虽然相同,但侧重点略有不同,因此修改简历,写明目标职位,调整简历模块的顺序,突出这个职位重点相关经历(让面试官有的问)。
-
简历还需要转成PDF避免格式跑掉等等的细节问题,就不特别强调了,基本中的基本,网上干货技巧非常多。
-
如果你在成长会,再去听S关于简历的成长课,除了干货,今年的课前面的一锅汤更有营养,能让自己看清很多事情。
2.面试
两轮HR电话面试和一轮主管面试。
-
清晰理解JD,不明白就问
招聘信息中的JD一般都是大致描述,主要职责和指标,但有些细节还是需要确认清晰。面试时,HR介绍工作内容,发展空间等,如果不明白一定要礼貌大胆的问。我在第二次HR面试时候再次确认了一遍,结果第三轮面试,面试官问到我这个问题,我对工作内容和职责理解基本正确(无需事无巨细罗列,但我带到一些关键点和我的理解),也就不用她耗费时间再与我说明,而且她也能知道我是清楚理解和认可这份工作的内容才不远千里去会面的,无形地在面试官心中强化了求职意愿。有强烈的渴望才能做好。
-
同时,如果只专注于获得offer,而对工作岗位的理解有误差,会导致更换后心理上有很大落差,影响工作和职业发展。因此对于JD理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关于离职原因
“为什么离开现有的公司”应该是全世界HR都要问的问题。我就如实回答:“公司对我也挺好的,升职加薪一样不少,主管也很认可。但我想要一个更大一些的平台,拥有更多的不同机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为新公司创造价值。”(有人可能觉得这话太官方了,但事实就是这样。没有公司是为了培养我们而存在的,盈利才是企业的正经事儿,所以我们在学习成长的同时创造价值,也是我们的正经事儿。)当然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上,我只有面试别人的经验,自己去面试的经验就比较少了,但我尽量从答案中呈现离开的原因和对未来的期望(对未来的期望,这个重点划一下)。
-
关于现有工作
就现有的工作做询问:工作内容。
来到成长会,我才第一次知道复盘这个词,以前顶多就是“总结”。而且也没有每年做总结(公司的年中总结一般以绩效为主,比较少个人成长方面的总结),一般都是年初信誓旦旦,年中视而不见,年末相忘于新年。所以很庆幸之前在内外部推动下,还在一直或多或少的前进,否则不堪设想。开始有意识地做总结后,让自己在很多事情的认识上系统化、更有逻辑性。所以当就现有的工作询问工作内容的时候,分5大模块,不同优先级,再突出一下这个岗位所需要核心技能,就可以比较好的涵盖了。
-
关于领导风格
不管大小的管理者的面试,一般会问到领导风格。这时候,就凸显了准备的重要性。除了自己原本管理风格之外(自成一派的风格2333),还要结合公司的企业文化,看是否有冲突。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比如有的公司强调谦逊,而非狼性文化,那如果是狼性的管理风格,就要稍微的收敛一些; -
当然这些都是靠具体事例支撑的,装是装不出来的。面试不能一问一答,还要知道面试官想要得到哪些信息,通过回答减少她的一切担心。讲完我自己总结的一派风格,我又主动说了一个案例:原则性问题的处理,展现作为管理者的决断力。她跟着我原则性的问题稍稍提问了一下,比如员工绩效不佳会如何做,我便补充了一个绩效辅导的案例(所以多做事还是好,都是成长的经历)。
作为管理者,如果表现出过于温和,面试官会担心没有魄力而无法达到沟通目的或工作目标。自己也可以主动做相应的补充。
-
关于专业
面试时候无需硬碰硬的直面面试官的问题。比如她问道要到这个部门还是更想去其他部门,以我的理解是她会担心我因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在销售而想要去其他的部门。但我现在的工作和应聘的工作内容是有很多重合的,只不过规模小。这时候,格局的展现就比较重要了。不直面回答,而是开始说明自己如何能够胜任,在回答中强调,即使是很小的规模,也是按照标准化的大规模来做,做到能够无缝照搬,提升效率节省时间。第二,通过负责过的专案项目,强调一下自己的学习能力。最后呈现自己的答案。
如果是跟工作经验相关的问题,有些是模仿不来的,还是要靠专业来回答。因为在不同的面试环节中,这些问题会被反复提及和询问。所以还是要做事情,看来的东西是讲不出的。
-
关于沟通
因为是跨部门的工作,这时候就问到了如何处理跨部门沟通中的冲突、分歧。这个问题不仅要展现自己的沟通技巧,还有自己的价值观。 -
我们作为门店,不管开店还是日常营运,跨部门的沟通每天大量发生。我就用最近一次开店与市场部合作,重新建议及设计活动和促销,让开店效益提升的例子回答。这个回答不是为了展现“我好行,我好棒,比其他部门想的活动好”这些“北七”的自大,而是客观呈现,站在公司的立场和角度,如何在限定的费用和资源下,让活动效益最大化,还可以争取哪些活动,还可以请市场部做哪些调整。不把重点放在人、扯皮、推诿埋怨等,而放在沟通的模式,如何共同解决。
面试官继而询问了费用和活动效益(也就是如何平衡成本和效益)这其实又到了另外的问题,就是费用和效益的掌控。而这是这个职位的关键技能,因此上面回答问题使用的例子还可以再次展现这方面的能力,再补充其他的案例,强化印象。
其实面试官还问了很多问题,比如
最大的工作成就是什么?
为什么能获得多次调动、晋升?
在一个岗位上时间较长没有快速的晋升调动的话,怎么看待?
自己的优势能力?
还有一些基本信息的问题。
我觉得回答的很不满意的一个题,是面试官问我:
“工作的这些年,有哪次错误是印象深刻的。”
当时我还是真的没有想出来。回答说好像没有犯过大错误。我意识到这样回答是不OK的,她一定是想知道从中的学习,但我一时又没有想出例子,就先自己圆场,然后想到一个做了回答,并且讲了从中的习得。
果然,她给我举了一个小例子,一个很小的事情带来很大的影响,她从中学到的东西。这更体现出平时工作总结的重要性,从工作中不断有习得。我会记录“工作思”包含自己的一些看法,反思(那当时还一个都没想出来)。
面试回来我还一直惦记这个问题,自己也不短给出了很多答案,复盘真是太重要了。
其实我从我的小小经验总结起来,面试并不是提问,回答。而是交流,互相的交流,替面试官想她想要知道什么信息,问题背后想要了解的内容,做深入的回答和主动的补充。
还有就是思考时间还是要留一点,这点我做的不太好。虽然自己一直试着慢点回答,但还是有些快,比如最后那个回答不好的问题就思考欠缺。
—–
讲了这么多,其实有两个核心就是,想清楚,要有货。
想清楚,在一段时间,复盘,反思自己,和自己对话,问自己想要什么。
要有货。没有货,再怎么照猫画虎,猫永远也不是虎,所以时时刻刻踏踏实实的提升自己,好好工作,交出好活儿,不糊弄自己的每天才是正事儿。(Scalers:独立出活的能力是职场进步的关键因素)
你没有看错,我就是正文最后一句,我是一支强行广告:
关于面试,曾经拿了好多领域offer的S君今天成长课要开课了。我的面试求职,也受到S诸多启发。但是毕竟经验浅薄不值一提,还是来听听S的建议吧。详情戳今日第二条或《面试通关的核心要点 | ScalersTalk成长会第8课》
本微信公众号作者Scalers,游走在口译世界的IT从业者。微信公众号ScalersTalk,微博@Scalers,网站ScalersTalk.com,口译100小时训练计划群C 456036104
成长会是由Scalers发起的面向成长、实践行动,且凝聚了来自全球各地各行各业从业者的社群。有意入会者请和Scalers直接联系,我和其他会员会和你直接交流关于成长行动等各方面的经验教训。2016年成长会持续招募中,参见做能说会写的持续行动者:ScalersTalk成长会2016年会员计划介绍(2016.3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