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 ScalersTalk成长会 – 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 ScalersTalk Wonderland

什么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成长分享 scalerstalk 浏览 0条评论

ScalersTalk 成长会 2020 年开放报名,参见持续行动,刻意学习——S成长会2020报名须知

有读者问,“我不敢思考,我怕自己思考的是错的;我不想学习,我怕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正确。所以,什么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我怎么能确保自己没有走错方向?”
我特别理解这样的心情,曾经我也是这么思考问题的。尤其是我们是小白的时候,我们特别希望有人告诉我们,这样做是对的,于是我们很安心地听话照做就可以。但是等到我们成年以后,我们开始面对更为复杂的世界。
有了互联网以后,我们会接触到更多“厉害的人”。有了移动支付以后,我们很容易被营销从而冲动付费。现在的信息环境比以前更复杂,我们的策略应该要改变。
以前的逻辑:
听到专家说什么,然后我们就照着做,做不到会认为自己不够努力,接着改进,最后居然也做到了。用大白话说就是“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现在的逻辑:
专家好多,专家之间相互矛盾甚至吵架,专家输出内容还能对你进行变现。你遇到困难就会有人说这个方法不对,信息爆炸,你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又不知道谁是对的,好像选择更多,最后啥也没有。
对于成年学习者,放弃对于绝对正确的追求,抛弃对于正确的执念,是解放我们成长的开始。
马克思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现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适配该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出现。不要总是想这个学习方法对不对,如果只是你现在力所能及能想到的,那就当成是对的。毕竟以你目前的客观情况来说,这就是你有的,是你唯一可以依靠的。
过分在乎对与错,会让我们把重点放在分辨这件事情上,而不在这件事情本身上。尤其是当我们指望有人告诉我们,这个是对的时候,我们就像找到了一个借口,可以不用自己承担责任了,又像是一种安慰剂,让自己吃定心丸。
不如让我们面对真相吧!
真相一:错了也没关系,为自己的认知付出代价。
昨天有个朋友和我聊天,说到六年前就在公众号关注我了,还把我的博客加到收藏夹,但是后面就忘记了。过去三年,阴差阳错加入了其他社群,在里面付出了很多,获得了一些成绩,最后因为某些原因闹得不愉快离开了,感觉内心极度不悦。之后又无意间看到了我的书,又找到了我,发现了我做的事情很不一样,再发现原来在我刚刚开始做公众号的时候就有了印象,于是就像重新找到了失联的老朋友,回家的感觉。
聊完之后,对方说,“要是早点认识你就好。”
我说:“别闹了,六年前不就认识了么?在你的收藏夹。”
对方说,“也是哦,不过即使在那个时候,认知不够,给了也抓不住。”
你看,我们的认知水平会决定我们的生活状态。认知不到位,给你好东西,你也会浪费,会错过。所以这个时候,讨论正确与错误,意义在哪里?
其实正确错误本身并无意义,有意义的地方在于,你信什么,认为什么正确,你就照着这个做。如果是对的,那你会得到预期的、好的反馈,收获成果。如果是错误的,那你会得到负面的反馈,付出代价。
当然,如果得到了好处,要总结哪些地方是自己做对了,哪些地方是因为运气好。付出代价以后就要长记性,长记性就是长人生经验,长认知水平,长识人断物的本事。这样一来,你就从一个阶段进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如果你非要说正确与错误,以前的做法可能是有错了。但是你以前就是那个欠打的水平,错了又有什么办法呢?那就是你的“成长国情”,是你最实际的情况。给你对的你接不住,那就要吃教训,吃打,吃亏。
不过,有的人脑子灵光一些,可能吃亏被打的机会少,有的人稍微笨一些,那就会多摔几个跟头。不过这些有都有价值,而且也绕不过去的。承认自己笨不行么?那就比别人慢两步有什么关系?实事求是是进步的开始。
千万不要有小聪明,觉得有捷径。你以为你走了捷径,其实是其他人利用你来当捷径。想想看有多少人想学快速阅读,结果教人阅读的人发财了,花钱学的人非但没学会,还坏了脑子不会读书了。想想看牛市到了有多少人花钱等别人推荐股票,自己高位接盘了,荐股的人倒是赚了不少。
当然,尽管我写了这么多,仍然会有人视而不见,固执己见。所以就会有人调转枪头,去赚这些人的钱,这就是商业。
真相二:花费了脑力与体力,就不会有走错的路
我一直以为讨论学习方法是一件徒劳的事情,因为我相信,做一件事情,只要你在里面花费了脑力体力,有深度加工的部分,都会获得丰厚的回报。如果获得了成功,那就是得到了确认的反馈,如果是失败,那你至少知道什么行不通。
关键在于我们是用心用脑在做这件事情。当我们用心做事,用脑想事,我们就拥有了动态的视角,具备了边走边调整的能力。什么是边走边调整?一开始可能我的角起步是“错误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复盘与总结,我很快就发现了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于是修改方法,调整策略,快速迭代。很快,就会和最开始的状态不一样了。
回顾一下中国革命史,最开始陈独秀,后面李立三,都犯过错误,要么右,要么左,要么机会主义,要么盲动主义,而且每一次偏差,都付出了惨痛代价。但是就是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仍然一路走下来了。
所以我从来不认为,一个本科学生物的人,改行做了程序员,那本科的专业就浪费了么?绝对不是的,生物学的思考方式会对程序开发有帮助的。你看看网络安全领域,有很多领军人物,以前是医生。每个人的过去经历都可以成为现在竞争力的一部分,关键是看你能不能动员起来你的知识储备。
但是你也许会问,那如果我大学要是学的计算机,再做程序员,难道竞争力不是更大?大学如果学对口专业,当然会有时间先发优势。但是回到报志愿的时候,你不是没想清楚才报的生物?是不是被人误导随意下了决定?这些都是你当时的认知水平带来的结果,这些都是你的历史债务。既然是自己欠的债务,那就自己背呀!你自己想不清楚,付出的代价不是你来承担,难道要其他人来承担?
很多小白不具备动态的视角,他们认为学习方法是一成不变的,是静态且教条的。所以他们就极力挣扎想找到一个永恒正确的方法,然后安安心心地再也不用脑子地做下去。这种思想,和那种“找份稳定的工作干到退休”的思想,并无太大区别,和那种“你就找个好人嫁了然后好好过日子”是一个逻辑。
世界永远都是在变化的,那些稳定的工作,在那么长的时间岁月,总会有起起伏伏。所以,贪恋一种恒定的、正确的方法,是目光短浅的,是成长的近视眼,是会付出代价的。
不如换一个角度,抓住一个基本面:只要我在学习中花费了脑力与体力,投入了深度加工的精力,在前进中及时总结相机调整,那在意当下是不是对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持续在更新我们自己,持续地与时俱进。
再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你看看我这个公众号“持续力”的文章,有哪一篇轻松有趣好读了?篇篇不是费劲又烧脑。那在很多新媒体的教程里,我都是被人当成反例来举的。但是我知道核心是提供了个人成长的价值,是烧心烧脑又变态的,所以,文章的阅读量,并不高,但是我们的社群,充满了行动力与战斗力,而且年年受欢迎,这个真的是非常别具一格了。所以你说,我这样写,是错了么?六年前,有人说我错了,六年前,我也曾经怀疑这样对不对。但是六年后,说我错了的人,又在向我学习,发现了我的价值。而我这六年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我一直在做,持续做,刻意学,而且始终没有背离花费脑力与体力的原则,所以最终还是会得到认可。
所以,我强烈建议大家,不要花时间纠结在我现在这样做对不对上面,而是先把该做的做起来,然后从复盘中发现问题,在练习中对比找出差错,然后迅速迭代、空中加油。
这条策略对于面对我们现在的时代,是很有效率的。在这个时代,信息很快,经常反转,我们唯一能确定不变的,就是我们的认真分析与思考了。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你得先上路。

送书福利
参见文章《大脑吃饱了怎么办?》底部,还没开奖呢!快去吧~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