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被称为董明珠“接班人”的95后孟羽童从格力离职,成为热搜。
这个热搜让很多职场人都在讨论,也出现了许多相关话题。比如孟羽童说自己月薪才1万出头,有的时候连续工作21小时;格力直播间删除孟羽童视频,账号更名为“格力明珠精选”;孟羽童发微博说靠别人不如靠自己等等。
还有的人拿他和董宇辉对比,说为什么董宇辉没有离开新东方,而孟羽童却离开了,然后说董明珠很傻,怎么让一个培养出来的网红跑了呢?
我看了一下观点主要是两派:
一个是感恩派:感恩派的主要观点是,格力成就了你孟羽童,董明珠是多厉害的大佬,再跟几年也好。这种机会很难得的,要好好抓住。
一个是自由派:自由派的主要观点是,人离开了公司,要么钱没给到,要么人心委屈了,所以不用勉强。再加上孟羽童自己的各平台账号也有几百万粉丝,单干赚的不比在格力上班赚的少。
我今天想提醒一下大家,如果你觉得孟羽童赚了,那你不妨换一个角度看一下,格力从孟羽童身上赚了什么?
这张图是百度指数,你能看到热度的变化。最开始孟羽童是21年4月火的,之后每一次孟羽童火都伴随董明珠火(或者应该反过来说),但是最近一次是孟羽童火,超过了董明珠。
1、格力通过孟羽童赚了线上直播转型的热度与名声
格力通过娱乐节目让孟羽童火的时候是2021年。孟羽童火以后,做了什么?直播。直播是要做什么,带货。格力通过孟羽童这个事件,全网的火爆,做了一件很省钱的传播,就是格力要做网红直播带货了,发力线上营销。
话不多多,我们用年报来看。
格力电器在2020年的年度报告里,基本上没有提直播。2021年,孟羽童火了以后,在2021的年报里,是这样写的:
摘录如下:社交化电商发展迅速、直播带货成主流。2021年“格力董明珠店”直播带货迎来了爆发式发展,形成了“董小姐”“羽童”为代表的直播网红矩阵。此外,通过联合央视举办直播活动,拓展新媒体宣传渠道,丰富生活电器各品类产品线,全面布局新能效产品,格力线上销售取得了快速的增长。2021 年,格力电风扇和空气能热水器销售火爆,生活电器新品销量快速增长。
你看,因为孟羽童的火爆,直接作为代表,写入了2021年年报,并且,当年线上销售,取得了“快速的增长”“火爆”的成绩。
我们再看下2022年年报,是这样写的:
摘录如下:重视直播等新零售电商形式,通过新媒体平台,以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形式布局新零售渠道,并逐步打造新媒体矩阵,提升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
首先,这里已经不提“羽童”代表了,你能从中解读出什么来?
另外,这句话的意思是,2022年,格力在年轻群体中,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还要继续提升。
那我问你,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和孟羽童的火爆,是毫无关系的么?格力这波爆了有没有?你以为年轻人会对董明珠感兴趣么?其实,年轻人可能更对王自如感兴趣(如下图)。
2、格力通过孟羽童接班人故事,赚足了年轻人的好感
接班意味着什么?接班是超级符号啊。我们都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是印刻在每个中国人脑海里的文化母体。
除此之外,历史上有多少关于接班人的故事啊?清朝就有“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吧。
而且这个操作手法,也相当的老道:先在媒体上放出似是而非的话,“哎呀呀,你要接班啦”,然后再让媒体跟风炒作一波,坐实标签与联想,然后再辟谣。你想想,新东方是不是也对董宇辉干过一样的事情?下图为事发现场。
这样,官方可以否认,但是民间已经有传说,故事已经展开,联想就在路上。于是,收获了流量,收获了好感。
年轻人为什么会有好感?看到一个年轻女孩的故事,很多人会信啊。20多岁的年龄,万一哪天被大佬企业家看中,自己不就有机会翻身了么?年轻人现在本来就很艰难在躺平,太需要故事的滋养了。
接班人故事,就像逆袭故事一下,多么扣人心弦。
3、即使离职了,格力还能再刷一波流量
其实,现在人家小姑娘离职了,我看到有一些早期的视频片段还在投放。这可能又是在第三波热点制造了。所以你看现在孟羽童的热度,可能比董明珠还要高。
为什么?孟羽童现在是弱者,虽然她可能一点也不弱,但是大家觉得她弱,尤其是比起董明珠来要弱。所以比孟羽童还更弱的网友们,会同情孟羽童,努力传播,然后给她打赏,为她呐喊。
所以你说这个世界是不是很有趣,有钱的人在分家角力,穷人看到热搜觉得可怜,把自己不多的钱捐出来,给他们打。
最后,我不相信是董明珠傻,也不相信孟羽童笨,我相信是没谈好。董明珠也许可能真的想过培养一下年轻一代,必然要轮岗锻炼,脱离原岗位,也能降低风险;孟羽童可能认为,我都是网红了,你为什么还让我下基层干别的,是要打入冷宫的意思?
至于真相到底是什么?世界毕竟永远都属于年轻人的,我们以后就知道了。
但是,我觉得,双方都不亏。
明天在成都开《学习的学问》新书分享会,欢迎参加
广告时间:
1、英语听力基础课,马上要开课了,请点《怎样突破英语听力?——“蓝图计划”英语听力基础课启动!》
2、“营养学”专题读书,马上要开始了,请点《人生苦短,吃点好的——“营养学”(第17期)专题读书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