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大脑中相互交织的理念网络中,你有没有想过底层的逻辑是什么?我们如何感知世界、感知自己?我们的想法和认知的基础在哪里?Lakoff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视角。
1.从物理世界到概念系统
我们在物理世界生活,通过与物体、人、文化等进行交互,于是会产生经验。这些经验如果重复出现,从而形成概念。而如果我们的所有认知来源于我们的直接经验,那我们的认知增长和学习速率会很有限。因为这意味着对你不了解的事情,你无法通过某种形式的先验信息进行前置式的学习了解。
而隐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事物。传统意义上,人们对于隐喻的认识往往限于语言修辞层面,但是Lakoff指出,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是隐喻式的。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其实就是围绕隐喻概念的引入,属性分析阐述、示例解析、与现有的认知比对,最后以一份跨越20年的后记,记录了隐喻理论出现以来,学术界的进展。
往务虚的方向说,隐喻可以部分理解成一种映射。从我们已有概念的领域,向我们需要了解的新领域开进。这是一种“巩固根据地,扩大战果,占领敌统区”的步步为营的打法。注意,隐喻的描述随处可见,即使我在向你解释隐喻的时候,我也是采用隐喻的方式,让你更好地理解隐喻。
往务实的方向说,隐喻中三种类型结构隐喻(将结构映射到另外的结构)、本体隐喻(创建目标与实体)和方位隐喻(映射空间图式),分门别类又相互交织地整理了隐喻中的具体情况,作者同时通过详细的示例推演,展示了分析的每一个细节。
2.隐喻是迁移能力的桥梁
“争论是战争”的隐喻在书中作为案例反复出现,给我的启发就是,既然人们用战争隐喻争论,那人类在战争领域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都可以用于对争论这一概念的理解中。
于是我们通过一个隐喻,了解到一个概念的某一个切面。而假使我们可以用许多不同的隐喻,了解同一个概念,重复迭代后,我们便有可能理解这一概念的更全的面貌。
这样一来,隐喻就可以帮助我们把一个领域的经验,迁移到另外一个领域。而迁移得以成立的关键就在于隐喻的连贯性,也就是从底而上,二者在维度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通性。那就意味着,隐喻也必然需要强调一些维度,隐藏一些维度,从而达成映射。
但是在强调和隐藏的过程中,我们已然有机会看到一个更广阔的全局。因为当我们知道如何构建一个隐喻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哪里应该增加,哪里应该减少。
3.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地方
(1)关于因果关系
在隐喻的框架下,作者将“因果关系”拆解。从婴儿阶段的直接操纵开始切入,婴儿扔掉玩具、瓶子其实是一种直接的操纵,在成长阶段,会有一个时期反复练习,而这样的直接操纵包含了因果关系的共同特点,因为改变了物体的状态。于是作者总结出了十二个反复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原型,这些原型就构建了我们对因果关系的最初理解。而基于这些实体层面的经验,再经过重复后,便逐渐呈现因果关系的概念。
(2)关于神经元激活
在后记(2003)中,作者引用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当隐喻发生时,处于大脑不同区域的神经元同时激活,这些激活的区域连接,于是产生了隐喻。例如“亲情就是温暖”来自于孩子被父母深情拥抱的共同经验,掌管情感和掌管温度的神经元同时激活从而产生关联,从而在物理上形成“亲情就是温暖”的隐喻。于是这把隐喻问题转换成了一个大脑结构的问题,而人类的大脑结构整体上相似,于是我们往往能形成一些相通的基础隐喻。
这其实说明了各种不同的语言能够进行沟通,是因为我们长了相同的大脑结构。这些语言能沟通是大脑的不同的神经区域进行激活的反应的结果。而那些不可译的部分往往来自于独特文化的独特互动方式,也就是即使是基本元素相同,但是由于互动的不同,也会造成组合情况的不同。
(3)关于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
我觉得除了对隐喻的分析阐述,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对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分析了。其中客观主义用了更多的笔墨,而二者的对比分析,一瞬间就把西方哲学的整体思路给挑明了。这对于后续的学习是一个很好的索引。
4.下一步可以怎么用
既然我们认识世界方式,主要是通过隐喻,而隐喻主要是依托于物理世界的实际经验构建的。我们个人理解,主要是有三个方面的事情可以用来推动自己的成长:
第一是拓宽自己的物理世界的交互经验,做更多的事情。因为只有自己的具体经验更丰富了,才有可能提供更多的隐喻角度。例如书中把问题当成“溶解”,于是可以迅速对接上化学领域的已有体系。
第二,就是增加更多的应用映射,把映射的可能性拓展开来。当你了解了许多的基本情况和基本信息的时候,在交互层面上下足功夫,可以生成一个更大的空间。我在成长会一直讲学习系统,其中有一个方面谈到了迁移能力,用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其实就是隐喻了,在这一点上我的思考和作者不谋而合。
第三,这本书指明了一些方向,也可以作为下一步工作的索引。例如,书中谈到了战争作为隐喻,正好我在读一本关于战争的专著《战争论》;其中也谈到了神经科学的进展,我手里也有一本书叫《大脑的未来——神经科学的愿景与隐忧》。于是你会发现,好像这样的知识点,可以连接起来了。
而这何尝不是一种隐喻呢?
隐喻是个好东西,巴扎嘿!
相关阅读:
ScalersTalk成长持续论
★★★★★
ScalersTalk成长会是由Scalers发起的社群生态体系,专注1000天以上的“N阶持续行动理论体系与能力构建”,以“从英语初阶到同声传译全栈解决方案”为特色,以“持续输入输出训练实践拓宽认知边界”为导向。
微信公众号 l ScalersTalk成长持续论
新 浪 微 博 l @Scalers
网 站 l ScalersTalk.com
开 放 社 群 l 100小时训练群C456036104
★★★★★
2017年成长会申请说明
《用扎实稳定的持续行动,为2017写下新的篇章——ScalersTalk成长会2017年会员资格申请说明(2017.1)》(请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