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rs:社群就是一群人的自娱自乐 — ScalersTalk成长会 – 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 ScalersTalk Wonderland

Scalers:社群就是一群人的自娱自乐

生活随笔 scalerstalk 浏览 0条评论

1214.jpg

前几天,我在知乎上收到这么一条留言:

scalers,我一直好奇,你写的文章以及你现在做的事情都很不错,也很励志,知乎也喜欢这种风格的文章和人(比如造假的灿妞儿),但为什么你在知乎的回答、专栏获得的关注度都不够,以及你的粉丝也不太多。请问你能解释下吗?”

PS:我问你这个问题没有一点挑衅的意思,我关注你很长时间了,有入会的打算。我只是纯好奇,谢谢。”

如果你光看这个会觉得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但是作者在下面加了一句PS,这个补充却让人感到诚意十足。但是诚意并不是来自那句我有入会的打算,而是在表达中的一种自我意识的存在,以及为他人考虑的意向。也就是这位读者和我素昧平生,在交流的时候,还是很客气的。

我当时给他的回复是,“是么?可能我不太在意吧……”。

关于公众号写作这件事情,我以前也有过一些文章在思考,比如《2014第一篇:新的开始》(回复001查看)、《[180]关于写作的重新思考》、《Scalers:如何做一个10万订阅量的微信公众号?》、《Scalers:在让自己爽与让别人爽的两极间蜿蜒盘旋》。我在刚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害怕自己会陷入无尽的与人撕逼,因为我在其他人大V的一些微博更新中,经常会看到各种后台谩骂的留言截图然后被拉黑。这让我以为,这是一个恶意满满的世界,但是我也快写了两年了,这样的情况极少出现。然后我就在想,这是什么原因?

第一可能是订阅人数不够多,我的公众号订阅数量目前接近3万,微博关注最近突破1万,知乎上的关注数我就根本没有关注。所以基础样本小,多样性仍然不够好。第二可能是,我的文章长,基本上不讲故事,可读性不太好,烧脑。你很难用一种轻松快意地方式秒懂我的文章,所以受众面小。

然而,我也写过阅读量十万以上甚至更多的文章,比如《[261]那一年,我去了清华园,你去了阿里巴巴》、《[379]习近平总书记谈时间管理:年轻人不要老熬夜,做到12点就去睡大觉》。我其实是知道,构造出这样广泛传播的文章,应该向哪个方向努力,然后在这个方向上,通过持续行动,用量乘以转化率,最后一年收获几篇,成绩也不会差。但是我不想这么玩,因为这样让我玩的不是特别爽……

不过这样做也有好处,就是因为写文章结识到的人,反而又是很靠谱的。所以吸引力法则好像是生效的,你的文章很严谨,注重逻辑和分析,于是认可你的文章的人,正好也都是这样一批理性严谨,行动力强有魄力人。在成长会我已经不止一次验证了这样的一个法则了。所以从数字上看,我根本不算是什么大V,但是如果你不参与其中,你其实是很难了解到,我在持续行动中的快感。在一个人人通过资讯自撸快感而不得的时代,扎实地行动可以给人带来别样的体验,而这也只有你去做了才能体会到。

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个看成是我的一种合理化,但是我却又是在写的,我会一直写下去,有多少人看,这是一个结果,这不会是我追求的目标。

另外一个大的原因,可能是我在除却写文章之余,主要的精力放在社群建设方面。也就是我的ScalersTalk成长会了。那些匆匆点开我的文章,一看两句感觉不是他们想要的,比如我没有提供材料下载,没有方法论大礼包,没有优惠折扣就关掉的人,本身也不是我所在意的。他们未曾出现在我的世界里,以后也不需要存在。那些正好读到,正好看到,正好找到,正好来到的朋友们,其实才可能构成我们的社群的重要存在。

所以最后看来,成长会可能会被说成,“你们只是在自娱自乐而已”。但是本质上看,一个社群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自娱自乐么?

社群本身就有一定的封闭的属性,一个社群必然有其门槛,这个门槛就是一个筛选。清华每年的录取线就是门槛,找到全国成绩最好的学生,从概率上他们可能是最聪明的;一个国家机关的门槛就是公务员考试,你要在几千人里面排到最前面,才能有机会在一个公共机构里,施展你的本事……

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他有限的精力里处理不了太多的人。那也就是说,总会存在某个有限集合,在集合外的人都是陌生人,集合外的人都不是社群里的人。那么人和人和能力上的区别,除了自己本身的能力,更多的是通过社群的杠杆作用来放大。所以你比如看大家爱说的马云,他和你必然不在一个社群里面,但是他的一圈人,可以撬动百亿级别的市场格局;你可以再看执政党的决策机构,里面的成员其实也是一个社群,但是这个社群在驾驭国家的航船前行。

当然你可以说他们在自娱自乐,但是上面这些社群,就算是自娱自乐,玩死一只蚂蚁,还是绰绰有余的。

在本科的时候我在外语电台做运营工作。很多成员会因为无线节目收听的人不多而忧伤。我说,先不要着急这个,哪怕我们自娱自乐,也要把这些工作做好。至少在英文播音上,可以有很多提高的地方。于是大家练了几年,英语都很好了,最后有多少人在收听了,竟然也就没有人在意这个结果了。但是你自己英语提高了,那明明是赚大发了……

我们投入的很多工夫外面可能看不到,但是我们要相信,这就是一个练内功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只能发生在社群里。

最后我又想起这篇老文章,《[476]Scalers:成长必经三阶段:看不起,看不懂和看不到》。

ScalersTalk ID:scalerstalk

本文原文http://www.scalerstalk.com/709-self-entertain首发ScalersTalk

本微信公众号作者Scalers,游走在口译世界的IT从业者。微信公众号ScalersTalk,网站ScalersTalk.com,口译100小时训练计划群C 456036104

成长会是由Scalers发起的面向成长、实践行动,且凝聚了来自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精英的社群。有意入会者请和Scalers直接联系,我和其他会员会和你直接交流关于成长行动等各方面的经验教训。成长会2016年已经启动招募,参见做能说会写的持续行动者:ScalersTalk成长会2016年会员全球招募

Scalers:怎样快速找到ScalersTalk的历史文章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