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rs:接住干货的前提是,脑子里不能有水 — ScalersTalk成长会 – 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 ScalersTalk Wonderland

Scalers:接住干货的前提是,脑子里不能有水

成长分享 scalerstalk 浏览 0条评论

2.jpg

“干货”这词在社交网络媒体经常见到,在很多人嘴里也经常听到。

比如你大概能看到一些评论说,这篇文章是干货,或者这篇文章不写干货。或者,有的人会说,这个没有干货,不好看;或者你要给我点干货……之类的话语。不过我也注意到一个现象,会有人把“没有干货”作为一种不行动的合理化的借口,效果就像这是鸡汤”一样。就是对于一个没有了解的东西,先贴上一个“没有干货”的标签,然后就当处理完了这件事情了。

查一下定义,维基百科:

干货,是一种脱水食材,泛指经由风干或晒干后的食材。例如鱿鱼干、干贝、小鱼干、虾米、海参、鱼翅、鲍鱼、扇贝、香菇等。

吃货大概最喜欢这个玩意了。

其实在党政文件里面也出现过干货一词,

“对策举措上要有‘干货’”。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形成过程中,针对建议稿起草作出的一项重要指示。(20101030日《人民日报》)

接着有个解释

“干货”的反面,是“湿货”甚至是“水货”。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是说以党政机关名义印发的指导和推动工作的各类文件,特别是在一定时期和特定区域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文件,目标要明确,内容要实在,措施要具体,杜绝“花拳绣腿”,少些“人云亦云”。这就叫“有干货”。

来源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103/13096342.html

讲话要简练,表达抓要点,这是我们在写作或者说话的时候的诉求。

但是现在干货一词会出现一些偏差的理解.内容制造方为了传播,会在标题是注明,“我是干货”,而内容接收方往往很多时候为了图省事,也会说,“给我干货”。

但是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我们容易忽略一些累积性的工作,而愿意追求一些短平快的手段。比如以前在微商火的时候,都想知道怎么快速的加粉,在自己的微信微博上一天涨个10万粉,然后把这些步骤写下来,制成干货,四处兜售。比如我们特别喜欢背单词,大概因为我们觉得啃下一块砖头书,英语能翻身。

我们倾向于把我们的想法当成所想即所得,或者所想即可通过简单步骤可得,而忽略了事情的复杂性,忽略了慢过程的重要性。于是我们在意方法的选择,我们会纠结照着一个步骤走下去会不会有结果,从而在事先就开始犹豫,要不要去做。这个行为模式大概是由干货心态沿袭下来的。

所以我们会期待有人给我们干货,干货里面有几句话让我们恍然大悟,于是我们可以横空出世,叱咤江湖。

但是你真的觉得,有个人和你说几句话,你就能醍醐灌顶?你有没有想一下醍醐灌顶的前提是什么?

我有篇文章《Scalers:你不能践行的道理,都不算懂的道理》,里面提到一个观点,一句话或者道理的后面是含有行动量的。而如果你要接收到一句话,你的行动量,需要这句话背后代表的行动量相当,才能内化。大概也就是,你有多大的法力,才能驾驭多强大的武器的意思。

如果成长进步可以看成是上楼,你才到三楼,那二楼和四楼的人和你分享一些“货”,我觉得对你的价值会很大,因为你们在上楼这个体系下,行动量是接近的。这些货你能接得住,要么是你刚刚经历,要么是你即将经历,你的大脑结构可以容纳这样一些信息,并且对你的行为产生影响。

然后我的观点是,这个时候,十八楼的人在谈论一些东西,对你的借鉴意义,其实是没有那么大的,因为不在一个层次。不在一个层次的原因是,行动量不够大,你做的事情不够,感知不了那么远。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就是你的换位思考和逻辑能力极强,能跳出自己的位置,切换一个思考视角,或者说十八楼的人纡尊降贵地针对你的情况,说了一些话。

但是现在问题来了,不管在几楼的人都是说人话的,所以你大概都能从文字中听到在说什么,然后你可能好像似乎也明白了,好像似乎不明白。于是有意思的事情来了。

如果你没明白那也就罢了,你头脑一片空白。如果你懂了,那未必就有多好,因为你懂的,和作者表达的,有可能完全是两个东西。

有的人不服气,我就举个例子。在高中的时候我们上课会听老师讲各种知识点,但是我们仍然会有很多情况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考就差的情况。或者说你拿着单词书啃,啃了一堆单词,最后也还是不会用。其实就初级的英语水平,比如在3000左右的词汇里面使劲腾挪表达能力,用3000词构造出多元化的表达,也要比死撑着背下10000词汇然后一张嘴就像文盲什么也说不出要好……

然后还有一个坑爹的地方,生活在十八楼上以的人们,有可能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所以往往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于是他们的讲话或者演讲,或者各种观点,会通过渠道进入你的大脑。然后你可能把他们当成干货,吸吮得不亦乐乎。

我就问一个问题,当你重度拖延缠身,待办工作堆积不下,老板天天催活,房租还完钱不够的时候,你热衷于谈论马云如何管理一家几万人的公司有什么作用?

领域的学习要侧重逻辑的构建,而这个过程就是搭框架往脑子里搬砖的过程。你需要做的是一步一步地把体系建立好,在建立好了以后,你才有资格去参加一些什么建筑设计比赛,或者参选城市地标评选……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块砖都会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因为你是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大厦。但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是,一种出于要干货的心态,好像来了一件干货,我就能少添一块砖。好像给我一个干货,我就能快速走上捷径,把楼盖好。有没有这么好的事?我只知道如果要盖一个豆腐渣工程,大概是可以走捷径的吧……

醍醐灌顶的前提在于你积累已经到了一个量,伸手已经可以触摸到一些近在咫尺的东西。同样,即使是干货,你如果消化不良,就像施肥过多的植物,反而有可能烧死。

不过回到干货的定义,我还是喜欢这句,你想要干货啊?你如果要能接住干货,你的脑子里可不能有水啊……

ScalersTalk ID:scalerstalk

本文原文http://www.scalerstalk.com/759-layers ,首发ScalersTalk

本微信公众号作者Scalers,游走在口译世界的IT从业者。微信公众号ScalersTalk,网站ScalersTalk.com,口译100小时训练计划群C 456036104

成长会是由Scalers发起的面向成长、实践行动,且凝聚了来自全球各地各行各业从业者的社群。有意入会者请和Scalers直接联系,我和其他会员会和你直接交流关于成长行动等各方面的经验教训。2016年成长会持续招募中,参见做能说会写的持续行动者:ScalersTalk成长会2016年会员全球招募

Scalers:怎样快速找到ScalersTalk的历史文章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