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其实是“强者” — ScalersTalk成长会 – 持续行动,刻意学习 – ScalersTalk Wonderland

“弱者”其实是“强者”

成长分享 scalerstalk 浏览 0条评论

ScalersTalk 成长会 2022 年开放报名,参见《打破小透明——S成长会2022报名须知 V2.0》

我今天突然意识到一点:

如果你看到有人习惯于说自己有多少困难、有多少不能抗拒的意外和痛苦正在经历,并以此作为自己不同行为的原因进行解释,其实不一定是弱者,反而是“强者”。

这个强,不是自强的强,而是强势的强。

这个强势体现在,人与人之间,本身就天然会有共情相通之处,看到了同胞受到的苦难,大部分人是不会视而不见,不会不体谅的。

但是如果对方把这个当成一个明牌来打,以自己更弱、更困难为由,提出要求,并且形成挟持之势的时候,就把互动双方体面的余地给挤占没有了,说得通俗一点,你把事办绝了,我这没有回旋的空间了。

举例以下场景:

A作为当事人如果说:虽然我有XXX、YYY的困难,但是我仍然需要克服并且争取做到ZZZ。
B作为相关方,就可以说:那你要注意XXX、YYY,不要太辛苦,我们可以在ZZZ上帮助你。

这样是良性的互动,最终很大概率会促成事情的发展,大家都会开心。

但是反过来,你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场景:

A作为当事人如果说:我有XXX、YYY的困难,所以我不能ZZZ,你不能不看到我的XXX、YYY困难。
这时候B作为相关方,就完全没有回旋的空间了:

如果B继续提要求,就会显得很没人性,既然人家有困难,你不能视而不见。这时候B只好说,那你要不考虑一下放弃?

另一方面,如果B因为A的困难,进行特殊化处理,又会产生一个关联效应:会有比A更多困难然后仍然把事情做到的人,他们其实就被无视了。他们只是选择不说,而这些人付出的努力,最终做到,是应该被看到的。(这里没有拿着困难比大小的意思,而是说要看到其他人的客观情况。)

所以,这样的弱者,虽然看上去是弱者,其实是一个强势者。把自己放在一个很安全的位置上,然后可以挟持其他人,自己就基本上不会犯错了,可以接近于完美。

因为他会给人一种印象,就是他的错误,都是有很多原因的,每一个都是那么不可避免、没有办法的。而假如你想要和他讨论能不能解决,他就会说,你看不到我遇到的困难吗?

而面对这样的情况,有的人也会采用另一种解决方法,就是直接怼了,不绕到那个逻辑里面。毕竟,你把别人逼到了墙角里面,那别人没有回旋,就只好掀翻桌子了。于是,“你找理由”“你不能担当”这类的定性的话,就很容易出现。最后结局就是,沟通无效,彼此认为对方有毛病。

但是,每个人遇到的困难,还是要自己主动想办法解决。毕竟,你如果总是挟持的话,那敢靠近并且帮助你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当年彭宇好心扶了一个摔倒的老太太,自己反而吃了个大亏,就是弱者反而形成强势挟持的案例。那好,以后大家就能不扶就不扶好了。

最后,以上行为的发生,未必会有主观上的意愿(不是故意要这样),而是一种长期的习惯使然(不知不觉就做了)。所以,这是一种每个人都做了自己应该做、认为正确的事情,然后最后结果却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满意的情况。而如果要处理好这样的情况,是需要我们相互的信任的氛围、双方坚持的耐心、大胆勇敢的表达以及相向而行的定力。而这些其实是很稀缺的、很脆弱的。

一句话,不管怎么样,找到一个合适、靠谱的环境,相信这个环境的人与氛围,适当地伸出求助的手,加上自强不息自己,只要人在,精神不垮,就是一定可以走出来,变成真正的强者的。

最后祝大家劳动节快乐!我继续劳动了。

近期活动

0、我的第三本新书已经上市啦,欢迎选购。《来了!<学习的学问>新书预售启动!》,想训练自己的长思考,就一定要来。

1、后期将开展《学习的学问》新书共读活动,详情参见《<学习的学问>共读前的三件事》。

2、2022年的全年S成长会2022,参见《打破小透明——S成长会2022报名须知》。

3、另外,已经启动的活动还有《又一年!<新概念英语>第七轮朗读持续力训练启动!》,也可以参与。

个人微信fscalers